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2022-07-20 名人故事

  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很多关于名人的励志小故事,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

  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县城。这里就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在学堂里深得老师的赏识。可有一段时间,他放学后经常迟迟不回家。家里人问他缘故,他总是神秘地笑笑说:“我现在谁也不告诉。你们放心吧,反正我不会去干坏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媭心里仍不踏实。这天,她在放学前先赶到学校,当屈原背完晚书走出校门时,便悄悄地跟在了后面,一直跟到了后山坡的一个山洞里。

  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在虚无缥缈的雾气中亭亭玉立。晶莹闪亮的水滴顺着石钟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坠落,叮咚之声,犹如珠落银盘。

  屈原在泉边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随手掏出一卷竹简,低声吟咏起来。

  女媭站在洞口默默地倾听着。她仿佛跟着弟弟一起,一会儿来到了洞庭湖畔的渔翁、蚕女中间,一会儿又来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猎人中间……直到夜幕降临,洞内一片朦胧时,她才轻轻地喊了一声:“弟弟”。

  “谁?”屈原猛一怔。当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亲爱的姐姐站在洞口时,连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读的都是咱们楚国的民歌,美极啦!

  可是,老师不许我们在学校里读它,没办法,我就……”

  “那也得对家里说一声啊。”女媭只责备了一句,便拉着弟弟的手一块儿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里读书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他死后,故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就把后山的这座山洞取名为“读书洞”。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

  曹植,字子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难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不然,将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3

  有一个年轻人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下长大。

  小学时,年轻人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望子成龙的母亲日积月累,凑前为他买了一架钢琴。“玩”者琴,年轻人挖掘着潜力,慢慢积聚着自己的音乐“资本”。

  高中毕业后,年轻人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暴骂过,克扣过薪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人被台湾乐坛老大吴宗宪看上,进入吴的公司做音乐制片助理。期间,他不停的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垃圾桶。

  年轻人没有泄气,吴被其努力感动了,答应找歌手唱他的歌。但是,许多著名歌手都不愿意一展歌喉,因为他写的歌太稀奇古怪。年轻人只得一如既往、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有一天,吴宗宪抛给年轻人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自己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这样,年轻人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绞尽脑汁,拼命写歌。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了,立即轰动歌坛。接着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流行音乐界。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周杰伦——两岸三地最受欢迎的歌手。

  冰心有首小诗:

  成功的花,人们只敬慕它显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周杰伦的成名之旅,不正是这首诗滋生懂得诠译吗?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4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呢?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5

  4月的一天,27岁的亚伦·拉斯顿只身来到位于犹他州东南部的布鲁庄峡谷攀岩。

  出发前,他将手机留在了家里,并决定不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哪儿,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令他后悔的决定。

  就在他攀上一块重达800磅的大岩石时,岩石突然松动了,拉斯顿的手顿时失去了抓攀点,惯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岩壁上。与此同时,大岩石迅速向他滚来,压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后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剧痛,还有恐惧。一开始拉斯顿就意识到,靠自己绝不可能把手臂弄出来,因为不管他怎么摆动身体,大岩石就是纹丝不动。在随后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拉斯顿拼命用自己的身体去顶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动一点点。但这一番挣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没有丝毫作用,拉斯顿就这么被困在那里整整5天,靠身上所带的少许食物和水维持着生命。

  为了防止脱水,他还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与水都已经耗完。拉斯顿看着那块巨石,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用刀子切断胳膊。只有切断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还的机会。

  为防万一,拉斯顿打开数码摄像机,给家人记录下他最后的信息。“真对不起……”他说,“你们每一个都让我感到骄傲。”然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做杠杆,使劲往下拧胳膊,越拧越低。不知过了多久,他的耳边响起了“啪”的一声。那声音就像一声枪响,在山谷里回荡。拉斯顿知道他的骨头断了。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钻心的痛。

  接着,拉斯顿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开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软管塞子上的绳子当止血绷带,牢牢扎住血管。然后迅速把血管切断,再切断大动脉。那一瞬间,拉斯顿觉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进了炽热的岩浆中。但是,伴随着剧痛的,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痛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获得自由之后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然而拉斯顿远没脱离危险,因为要走出峡谷,他还要走将近4个小时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顺着他的双腿往下流,湿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顿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终于,他碰上了一个徒步旅行的家庭。这家人在上山时曾碰到了正在峡谷入口搜救拉斯顿的搜救队。看到拉斯顿,他们马上帮他联系搜救队。前来搜救的直升机迅速赶到。搜救队长查看了拉斯顿的伤势后,马上对驾驶员说:“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断了,我们必须赶快把他送往医院。”

  伤愈出院后,拉斯顿把这次痛苦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写成了一本书,起名为《生死两难》一这本书于2004年出版,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他也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在一场场演讲中,他把自己从那场苦难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和感悟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必须下决心勇往直前,尽管不知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拉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关键时刻战胜恐惧而断然采取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顿还在继续新的行动。他已安装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还登上了位于阿根廷的海拔高达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6

  马援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因为贫穷潦倒而丧失志气,不能因为年纪老迈而颓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仍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够帮助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后来,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然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劳。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7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在电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举成名。但谁能料到,一场大祸会从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里夫在弗吉尼亚一个马术比赛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他骑的那匹东方纯种马在第三次试图跳过栏杆时,突然收住马蹄,里夫防备不及,从马背上向前飞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双手缠在了缰绳上,以致头部着地,第一及第二颈椎全部折断。

  五天后,当里夫醒来时,他正躺在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的病房里,医生说里夫能活下来就算是万幸了,他的颅骨和颈椎要动手术才能重新连接到一起,而医生不能够确保里夫能活着离开手术室。

  那段日子里夫万念俱灰,许多次他甚至想轻生。他用眼睛告诉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让我走吧。”丹娜哭着对他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永远和你在一起。”

  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里夫变得越来越害怕。一次他3岁的儿子威尔对丹娜说:“妈妈,爸爸的膀子动不了呢。”“是的,”丹娜说,“爸爸的膀子动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动了呢。”威尔又说。“是的,是这样的。”

  威尔停了停,有些沮丧,忽然他显得很幸福的样子,说:“但是爸爸还能笑呢。”“爸爸还能笑呢。”威尔的这一句话,让里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气和希望。10天后的手术很成功。尽管里夫的腰部以下还是没有知觉,但他毕竟克服了剧烈的疼痛而顽强地活了下来。

  他充满自信,每天坚持锻炼,以好身体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后来,他不仅亲自导演了一部影片,还出资建立了里夫基金,为医疗保险事业做出了贡献。里夫坚信他会在50岁之前重新站立起来,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自传里,他郑重地记下了儿子的那句话:“但爸爸还能笑呢。”是的,不管灾难有多严重,都要记得,我们还有微笑。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8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田径赛场上,女子100米短跑决赛即将开始,万众瞩目,人们都在拭目以待,准备亲眼见证“世界第一女飞人”的诞生。

  起跑线上,一名黑人女运动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她叫乔伊娜,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几个月前的奥运会预选赛上,她一鸣惊人,以10秒49的成绩打破了100米世界纪录。除此之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乔伊娜一身奇特的装扮:身着红色运动服,鲜艳夺目,款式奇特,长发披肩,十指上还留着长长的指甲,色彩斑斓。

  响,乔伊娜长发飘扬,奋力奔跑,像一团火红的烈焰,第一个到达终点。在这届奥运会上,她共收获了女子100米、200米、4×100接力比赛三枚金牌,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女飞人”。而她那耀眼的装扮,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获得了“花蝴蝶”的美称。

  乔伊娜永远是赛场上的焦点,除了别人望尘莫及的速度,还有她那与众不同的服饰。训练之余,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服装设计,尤其对色彩和样式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就连专业服装设计师也时常为之惊叹。每次参加比赛,乔伊娜只穿自己设计的运动服,惊艳登场,技压四座。以至于她每次出场的服装造型,都成了比赛中的一大看点。

  在乔伊娜的运动生涯中,先后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两项至今无人超越。人们记住了这只美丽的“花蝴蝶”,但从来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对服装设计情有独钟?女人爱美,天性使然,实在不足为奇。

  直到乔伊娜退役之后,忽然有人问她:“为何你每次比赛都喜欢穿奇装异服?”这个问题看似有点弱智。乔伊娜嫣然一笑,终于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赛场上必须争分夺秒,如果对手多关注我0.1秒,我就有可能领先0.1秒,这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乔伊娜是天才运动员,却很少有人清楚她的另一个身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学士。天才的想象,总是与众不同。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9

  奥托·李林塔尔1848年5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安克拉姆,他酷爱飞行,少年时曾搞过“飞人”实验。成年之后,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观察飞鸟。为此,他专门创造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鸟类飞行、滞空以及滑翔时所付出体力的大小。在7年的时间里,他制造出18种不同型号的滑翔机,他操纵这些滑翔机从屋顶或山坡上一次又一次地跳下来。虽然总是一败涂地,但他却毫不气馁,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877年,他制造出一架有着像鸟一样略微拱起的机翼的滑翔机,这种机翼比扁平的机翼性能更好。

  李林塔尔善于制造仪器进行航空实验,用来验证观察的结果。他研制的测试片状物体的升力和阻力的仪器、试验扑翼机升力的仪器,都是19世纪未有代表性的航空研究仪器。

  李林塔尔注意积累数据,总结经验,纠正了前人“多层叠置窄条翼”的片面做法,提出了“曲面机翼比平面机翼升力大”的观点,为飞机的发明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李林塔尔的最主要贡献还是成功的滑行飞行。1891年,他制成一架蝙蝠状的弓形翼滑翔机,成功地进行了滑翔飞行,从而肯定了曲面翼的合理性。在1893—1896年,李林塔尔进行了几千次滑翔飞行试验,屡次改进总体布局,滑翔中又拍了许多照片,积累了大量数据,给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894年,李林塔尔从粕林附近的悬崖上起飞,成功地滑翔了350米远,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成绩。他将自己的成绩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航空史上最早的飞机性能记录之一。

  但是李林塔尔过于重视升力,而忽视了对飞机的操纵。他认为改变身体重心的位置是保持飞机稳定的唯一办法,这一失误对他来说是

  致命的。1896年8月10日,李林塔尔在飞行中突然遇到迎面刮来的大风,他来不及将重心前移以使滑翔机保持稳定,最后和飞机一同坠落到了地面,不幸遇难。

  德国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为李林塔尔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写若“最伟大的老师”。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0

  行家们说,钢琴大师克迪是最权威的莫扎特诠释者之一。他在上海的演奏是排在一个美妙的晚上。他的那份专注神情,就像在精心挑选珠宝。他的手指在划动“珠宝”时,发出了那么悦耳的声音。当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鼓掌的观众行礼时,观众早已疯了。他们拼命鼓掌,希望再一次将他拖入加弹。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彬彬有礼的克迪还会献出他更好的音乐。然而,他一次次返回台上,一次次立于钢琴旁边,一次次行礼。他以最有礼貌的温柔方式,没有加弹任何一个曲目。观众费解了。这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位不肯加弹的钢琴大师。

  不媚俗,坚持音乐精神,坚持高品质的纯粹的追求,构成了克迪的独特的音乐品位和精神高度。即使是加弹,他也不肯!

  翻阅1975年的《加拿大表演艺术》杂志,可以看到一篇题为《安东·克迪挑战名声》的评论文章。今天,他已经赢得了这种挑战:不管媒体如何冷嘲热讽,他就是不与大牌的唱片公司签约。并且,他宁可在加拿大北方的小型音乐节演奏,也不愿去萨尔斯堡或者英国的“Proms”音乐节。他就是如此清高,如此超然而脱俗。

  他还有更绝的细节。他常常去一个叫做曼尼托巴的小镇上演出。那个小镇在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交通也不便利,也不会有专门的车来拉钢琴。但是,他却宁肯将钢琴装到运货的粗糙大卡车上,在弯曲的山路上一摇一晃,逶迤而行。那个小镇才1500人,而出席他的音乐会的却有750人。他翻山越岭不辞辛苦只为了尊重这750人。他是为音乐为真音乐而生的。

  据载,他有一次专程去了一个地方演出,那里是查罗德皇后岛。他去那里演奏仅仅是为了一个人——一个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听过他的录音,便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够来她的小镇演出。而老太太以为他这么知名的钢琴家不会来的,永远不会来的。但是,她想不到他一接到她的信,就真的来了。这个老太太面对他的演奏,很久不敢相信眼前的真实。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1

  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2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3

  美国律师厄尔痴迷写作,可是收效甚微,一直没有什么作品发表。有一年,他又写出一部侦探小说,投给著名的侦探文学杂志《黑面具》。杂志社发行部经理审读书稿后,在便条上写了一段评语,连同书稿交给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读过字条,自作主张,把字条夹在书稿中,一并寄回给厄尔。

  拆开邮件,厄尔读过字条,不禁感到无地自容。原来,那字条把他的作品批得一无是处,称它是文字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也许会将这种侮辱人的东西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几脚。可是,厄尔没有这样做。在情绪平复之后,他重新读了一遍字条,接着又读了一遍……一连好几遍,结果,字条上有几句话令他眼前一亮。

  那几句话是这样说的:“故事中人物的语气生硬,讲话像在背字典,而作者安排的剧情似乎是长了长长的胡须,看起来就像是在路易斯安娜州河边的原生橡树上,垂挂着西班牙苔藓。”

  这几句刻薄的评语,使得一度被退稿差评打蒙的厄尔清醒起来,明白了自己作品的病症在哪里。于是,他静下心来,将小说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使人物语言变得非常鲜活,故事情节也显得极为新奇曲折。最终,厄尔的这部小说被《黑面具》买下,取名《尖叫的骷髅》刊登在当年12月的杂志上,结果,好评如潮。

  从此,厄尔一发不可收,创作热情高涨,每周除了两天从事律师工作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写作,平均每月能够写出20万字。他一生中共写下146部著作,其中85部小说每部都有百万余册的惊人销量。

  厄尔的全名是厄尔·斯坦利·加德纳,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侦探小说家,可以这么说,他是被一张字条成就的大师。看得出来,当初,他的非凡之处,就在于能够把难听的骂声重温一遍又一遍,并从中咂摸出别样的滋味。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4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 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眼汨。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不久以后,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 经济危机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广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三大洲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

  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5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 苏格兰乡下有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

  1948年,汤普森医院50周年庆典,邀请默尔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已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5

  民族英雄郑成功四抗父母不肯投降的趣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南明之时,朝廷兵权操纵在他手里,清廷以闽粤总督的官职为诱饵,他就心有所动。一天他把儿子郑成功找来,讲了自己的心思。当时才二十三岁的郑成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有一颗爱国忠心,他对父亲的叛变行为十分震惊,他耐心地劝说父亲;清廷一向,背信弃义,我们如今地处福建有险可守,抗清地利人和,中兴大明并非毫无希望;即使失败,有史可法为榜样,也要名垂青史。但郑芝龙迷恋清廷的高官厚禄,执意投降。郑成功当夜逃走,决心抗清到底。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 "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父教子以贰。"

  郑芝龙投降清廷了,然而家财没有保住,妻子田川氏(郑成功生母)被清兵奸污,自缢身死。郑芝龙有此国恨家仇而不思图报,反而为了保全性命,在清廷的指使、配合下三次写信劝儿子投降,都遭到严辞拒绝。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 "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6

  上个世纪80年代,杭州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外国游客,他们住在香格里拉饭带你。

  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5点种就出门,然后骑车45分钟到香格里拉酒店门口,等着那些外国人。不过他不是来看新鲜的,他希望他们跟这些外国游客当导游,而不收费。不收费,但是有收获——练英语口语。

  这个瘦小的男孩,等着一辆破自行车,请老外在后座上落座。老外坐上这样的免费旅游车,听着小男孩用稚气的英语介绍杭州名胜,不觉心生爱怜。

  有的老外第二年又来到杭州入住香格里拉酒店,清晨起来看见门口还是站着这个小男孩,他们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杭州一样,要不,门口怎么总是站着这个小男孩?

  第三年,老外又来了,不觉大惊:“你还在这里?你这个小孩将来一定有出息!”

  2008年1月12日,在杭州大剧院举行的“2007年度十大风云浙商”的颁奖大会上,人们听到了关于他的介绍“他用一个源自神话的名字,创造了互联网的一个神话。”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7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8

  在当初毛衫厂密集的青浦区长大,父母也经营着其中一家,陆平一耳濡目染着民营服装企业的得失成败。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尽管还是小学生的年纪,他就已经老成地在餐桌上“指点江山”,给父母提意见、出主意。当然,对大人们来说,他的话从来都只停留在餐桌上而已。可陆平一的创业之梦却早早萌芽。尽管家境优裕,陆平一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性格,“我不想靠家里,全凭自己本事才是真本事。”从小到大他都是学校里顶尖的好学生,高考那年,他终于有机会选择自己心仪的商科专业,却不料马失前蹄,误打误撞进了数学系。虽说勉强,可按照陆平一的性格,这次失利带给他更多的是动力。四年大学时光,他只有一个学期没有拿到奖学金。

  “本科念不成商科,就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没想到,天意再次弄人。“大四那年正值9·11事件,美国去不成了。全国名校学生又集中申请加拿大学校,我胜算渺茫。想转向澳洲,谁知澳币汇率疯涨。”出国路断了。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陆平一留在了上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与此同时,他还和过去一样,帮忙家里的服装生意。“爸妈常常叫我上网找一些国外的毛衣款式做样板,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的需求了如指掌,而从客户的反馈中也开始知道他们需要些什么。”

  或许此前的机缘巧合就是为了促成一个机会,陆平一突发奇想,“既然家里的服装厂需要一个后台搜集样本资料,其他的厂家一定也是如此!”他很快意识到,这会是一桩好生意。大学生创业做什么好,上班不过几个月的陆平一揣着3000元积蓄买了3台“二手淘汰服务器”,亲手整修,又用低价办妥了托管事宜。加班到凌晨一点回到家,再埋头两个小时倒腾网站,早晨七点又要出门。虽然辛苦,可自小树立的创业梦想好像在手中渐渐成形。他挺了过来。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19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

  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4、5个小时。

  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努力的人开玩笑,失败一次次降临,成功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

  有一次,他仍像平时一样练习到深夜才骑着自行车回家。可刚骑出没多远,他就突然发现自行车的链子掉了下来。午夜的街道上,公交车已经停运,而且他也没钱打的。第二天下午还有一场重要的演出,他脚一跺,牙一咬,把自行车扔在路边,硬着头皮向郊外的出租屋走了回去。

  正值秋雨绵绵的季节,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他才浑身上下湿漉漉地回到住处,头晕目眩的他一头栽倒在床上,发起了高烧,他心里清楚,这样下去非出事不可。于是,勉强支撑起身体,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破传呼机,拿到街上卖了10多块钱,买了两个馒头和几包感冒药,硬是挺了过去。

  当他下午面色蜡黄地赶到演出地点的时候,他的搭档吓了一跳,连忙问他出了什么事,他笑着说了昨晚的遭遇。看着他憔悴的面庞,搭档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轻轻拍了拍他肩,什么也没说,搀扶着他走上了前台。

  几年以后,郭德纲已经红透了大江南北,有把他当年的这些故事挖掘出来,问他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

  他微笑着回答:“我小的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像我们这样没背景、没家境、没关系、没金钱的,一无所有的人,你还不拼命工作,拼命奔跑,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0

  在巴西的古镇上有一个贫穷的孩子,他3岁起就在街上擦皮鞋,父母东拼西凑总算让他读了小学。一日,他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返回学校去找,没有;去问同学,同学也都没见到。当时他的爸爸在贝伦码头,妈妈去了一个叫蒂若卡的地方,他们星期天才能回来,怎么办呢?于是他就用一张胸卡去捣那把锁,胸卡捣坏了,锁动也没动;后来他又找来一枚别针,想钩开那把锁,可是直到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弄开;于是他转到房子的后面,想从窗子里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该怎么办呢?就在他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的时候,邻居博尔巴先生看到了他。

  “你想干什么?小伙子!”邻居问。

  “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了。”他沮丧地说。

  “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

  “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答。

  “不会吧!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着博尔巴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给打开了。小孩愣住了,原来,他妈妈在邻居家留了一把他们家的钥匙。

  小孩读了5年小学就辍学了,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进厂做工。在55岁时通过选举成了国家的元首。他就是巴西的第四十任总统卢拉。

  一次,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由于邀请他的那个班有一个盲童,卢拉总统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读完后,他想鼓励一下那位身残志坚的小男孩,就在他走过去,用自己的脸颊贴近盲童的小脸时,盲童怯怯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胡子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

  卢拉总统深思了片刻说,我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博尔巴先生。

  当你无处可走,深感沮丧的时候,试着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想尽办法了吗?”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1

  长期以来,所有的励志文章都在激励我们,要坚持到底,要坚韧,成功来自于坚持。

  但,我认为,在遭遇困境、进入死胡同时,最好灵活转身,谋求新的发展。转身不是回头,只是拐个弯儿而已。

  美国孩子不爱吃菠菜,于是乐天的美国人制作了动画片《大力水手》。在动画片中,每当大力水手要动手制服坏人之前,先得吃一罐菠菜。吃完了,立刻变得力大无穷,三拳两脚就把坏人打得落荒而逃。

  美国人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菠菜有营养,要多吃,而是通过动画巧妙引导。这个拐了一个弯儿的智慧体现,成全了动画制作方,轻松愉快地赚了一把钱。

  有个年轻人,致力于解决方便面里的调料包的包装问题。他想用糯米纸代替调料包,这样一来便可直接将调料包放进面里,而不用撕开袋子了。但这样做成本太贵,不划算。

  于是他开动脑筋,在盛装方便面的器具上下工夫,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可以吃的碗。吃完方便面,喝了汤,碗还可以当点心吃掉,一举三得。这种创新,让他大赚其钱。

  我的朋友开了一家餐厅。开张后,因为竞争太激烈,导致生意清淡。于是,经过市场调查,他把餐厅命名为“两个人的餐厅”,针对现在年轻人基本不会做饭的现象,他手把手地教新婚夫妻做美食。

  除了家常便饭,还教他们做浪漫的烛光晚餐,并介绍相关的配菜知识。新婚夫妻可以花钱享受美餐,也可以亲自下厨烧几个菜来相对小酌。饭店提供择好洗好切好的原料,新婚夫妻只要亲手烹煮,即可享受美食,同时还可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一起洗手做羹汤的快乐。以特色取胜,因为创意与众不同,他的餐厅起死回生,并且蒸蒸日上。

  成功需要坚持力,但成功同样也需要灵活度。许多时候,只需拐个弯儿,你就能看见成功在前方招手,辉煌灿烂,你将一路坦途。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2

  澳大利亚开奥运会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发迹的媒体大亨默多克当然会去捧场。

  在现场,默多克发现座位底下散落着一枚硬币,他站起身来,然后蹲下,捡起了那枚硬币,脸上带着微笑。

  这则细节被媒体爆炒,但我只记住了默多克的微笑,拥有亿万资产的他却为捡到一枚硬币而微笑。

  香港的记者曾问过亚太首富李嘉诚,“君以为一生之中,最欢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李说:“开一间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日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

  李嘉诚的答案令记者措手不及。但这真是妙答啊,一点都不做作,谁都会对这样的欢乐会心一笑。

  欢乐的标准是一根能够无限拉伸的橡皮筋,你的欲望越大,它拉得就越长,欢乐的标准也就越高。默多克、李嘉诚是智慧的,把欢乐的标准降下来,降到人人都拥有的境地,那就欢乐了。

  澳大利亚还有位华籍企业家谢英福,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营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首相马哈迪找到他,请他担任公司总裁,他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债重难还,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涣散,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根本无法填平的洞。

  但谢英福却坦然对媒体说:“当年我来到马来西亚时,口袋里仅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此刻我要报效这个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谢英福从别墅里搬出来,住进了那家破败的钢铁厂,三年后,工厂起死回生,开始很多创造财富。

  5元钱每个人都拥有,但当你拥有1万元、1百万元、1千万元的时候,还会以5元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欢乐吗?

  欢乐像跳高,跳杆越低,我们就会越简便,越无所畏惧。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3

  本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映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

  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

  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

  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的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地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

  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感悟: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进你,甚至爱上你,成为你开启你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有时候,“人缘”的获得就是这样“廉价”而简单。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4

  邱吉尔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人物,而且是英国历任首相的长寿者,他整整活了90岁,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善于睡眠。

  邱吉尔精力充沛,一向是大干、酣睡。在其任职期间,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极不稳定,瞬息万变,国事极其繁忙。他日理万机,每日睡眠时已精疲力尽,躺下便睡着,从不失眠。他常对记者说:“我每天大约在半夜三点睡眠,上床时如释重负,睡得很香。”

  早八点左右,邱吉尔醒来后,先是躺在床上看看报纸、电报和其它急件,然后接见来访者,向各部和参谋委员会口授命令、指示,直到中午才起床。邱吉尔在介绍长寿经验时说:“如果有地方坐着,我绝不站着,如果有可能躺着,我决不坐着。”

  邱吉尔每天还保持一个多小时的午睡,以便养精蓄锐,使晚上精神充沛。他常常向周围的人们宣传午休的好处,劝他们向自己学习。因而效法他的很多,据说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等就曾模仿过他的午睡方法。

  除此之外,邱吉尔还分喜欢运动,常常在午睡前后和晚饭前后骑马、打棒球、画画、观赏动植物,有时还砌一会墙,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大道理: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你便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5

  1953年7月的一天,已是美国第34任总统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芝加哥的一条邮轮上,设宴款待“二战”时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并将他们奉为上宾,安排在主席位上,而自己则坚持坐在偏席位上。

  晚宴一开始,大家都兴奋地回忆起作为盟军欧洲战场总指挥、陆军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是如何发挥他那卓越、高超、罕见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着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胜利。每个人的言语中,都充满了溢美褒扬之词。

  艾森豪威尔听了一会儿,然后拿起餐刀,将自己面前的一大块牛排分切成两半。随后,他趁人不注意,端起其中的一块,悄悄地走开了。

  10多分钟后,沉浸在往昔“光辉岁月”里的将领们才发现总统不见了,于是赶紧让服务生去找。最后,服务生竟然在厨房里找到了艾森豪威尔。原来他是去把那半块牛排送还给厨师,理由是“这块我吃不了,不应该浪费”。

  更出人意料的是,之后,他竟然跟厨师学起了厨艺。服务生疑惑地问:“总统先生,您怎么会躲在这个又闷又热的厨房里?”艾森豪威尔笑笑说:“是有点热,但在这里,我至少能学到一些东西,长些本领。我怕回到席位上后,自己的体重会迅速减轻,脱离地球的吸引力——他们的过度恭维会让我‘飘飘然’。”

  被重新请回宴会现场后,艾森豪威尔从钱夹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旧剪报,称这张旧剪报已经跟随自己20多年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尽你最大的可能去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但要记住,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或缺的。”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6

  当林肯将史特指挥官任命为后勤部一名高级将领时,在整个美国军方管理层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史特是一位常败将军。这次,他因在战斗中指挥严重失误,溃败得惨不忍睹,几乎全军覆没。史特被林肯召回后不但不革职查办,反而让他进官加爵。林肯这一反常做法,人们百思不解,疑窦丛生。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有位高级将领特向林肯请教。林肯微笑着告诉那位将军:“答案会在以后的岁月里揭晓的,不必疑问。我相信我的判断不会错的!”后来,再也没有人谈及这件事。

  很快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有一天,高级将领们接到林肯通知,参加颁奖大会。在会场上,林肯将一枚二级军功章亲自别在了史特的胸前,立即引起会场一片哗然。林肯微笑着解释:“大家憋了整整一年多的疑问,今天可以给予完整的答案了——那就是,我的用人之道的‘失用’与‘实用’之位置的转换。史特将军作战虽然勇猛,但性格急躁,没有一位指挥家沉着冷静的必备素质,犯了兵家大忌,他常吃败仗就不足为奇了。他虽然性子急躁,不适合打仗,恰恰这个在打仗中的致命弱点,正是他最实用的优点。因为战时的物质供给需要及时、充足。好多有利战机失去,大都是军需物资供给没有跟上。我正是利用他的急性子特长,把他安排到后勤补给部工作。因为,急性子人办事一般不会拖拖拉拉、倦怠误工,而是果断迅速行动。正是史特在军需供给上发挥了急性子的特性与优势,他将军需物质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目的地。从而使我军一次次抓住战机的主动权。因此,在一次次战斗胜利的号角声里,史特虽然没有参加前方战斗,但他的功劳是有目共睹,功不可没!”

  林肯话音刚落,掌声响起。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 篇27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张。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相关文章: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10-08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大全01-16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03-23

古今中外名人幽默小故事10-28

古今中外励志的名人故事「汇总」01-19

古今中外名人修身励志故事01-25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03-06

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10-01

名人励志小故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