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2022-05-29 历史典故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母刺字”的故事,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在儒教的思想影响下,“岳母刺字”被赋予众多的形而上学的文化内涵也是其 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称为“精忠报国”。并编成一支曲在民间流传。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2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3

  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是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妈妈郑氏身上。为了生计,妈妈不得不带着刚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到随州,以便孤儿寡妇能得到在随州的欧阳修叔父的照顾。

  欧阳修的妈妈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妈妈。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妈妈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妈妈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10岁的时候,妈妈就带他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因为自己没有,她就让他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便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一样。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对妈妈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啊。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却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升起。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当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妈妈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妈妈还经常不断地将他父亲为官的事绩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施舍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妈妈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妈妈。皇祜五年,欧阳修的妈妈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妈妈遗体运送故乡安葬。妈妈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妈妈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4

  陶侃(259年~334年),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妈妈。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妈妈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贫,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妈妈看在眼里,安慰他说,你只管留客吧,我会设法招待好的。于是,她把头上的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又卷起铺床的干草切细,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喂饱范逵的马。范逵事后得知,感慨地说:“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随范逵而来的奴仆也觉得大过所望。

  等范逵离开时,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很感动,临别时问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赶忙回答:“欲之,困于无津耳”。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这时恰逢州部从事来到郡里,他想借视察之名勒索赂贿,陶侃便让手下诸吏安心办公,自己出面对从事说:“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听了便退了出去。陶侃也未忘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唯陶侃说:“资于事父以事君。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于是请行,众咸服其义。后长沙太守万嗣路过庐江,见到陶侃,陶侃对他特别虚心谦恭,使得太守大为惊讶,临别时对他说“君终当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结交朋友,而后才离去。

  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分,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

  不久,陶侃做了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腌鱼)。他念起贫寒中的妈妈,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送给妈妈。不料妈妈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为陶侃后来做官的廉洁奉公打下了基础。

  大约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分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多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张华在和陶侃谈话时,大吃一惊,认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张华的推荐下作了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部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

  时黄庆已经作了吏部令吏,举荐陶侃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八王之乱引起江南动荡不安的局势,为陶侃施展才干提供了机遇。就在这个时候,对陶侃一生影响巨大的妈妈病故了,终年75岁。陶侃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时刻牢记妈妈的教诲,坚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数搬回来。部下问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的志向是领兵横扫强虏,恢复中原,如果不锻炼一个好身体怎么可以呢!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5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她熟知你的作息规律,熟知你的喜好,她就是——母亲。

  幼儿园时,妈妈的爱是童话故事,小学时妈妈的爱是耐心的教导以及我取得好成绩时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可是现在呢?没有童话故事,没有取得好成绩时的欣慰,取而代之的是枯燥无味的历史,轻描淡写的“嗯,啊,知道了,”还有------“洗碗!”妈妈的命令从厨房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只好起身,走向厨房,打开水龙头,碗碟叮叮当当相互碰撞,像一首交响乐,可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总是被迫听到“洗脸!刷牙、吃鸡蛋、把碗盛满”搞得我一举一动都像做贼似得,再也不好意思早上起床不洗脸,不刷牙,吃早饭时偷偷的把很显然是为我准备的鸡蛋装作没看见拉在锅里,盛饭的时候只盛半碗,如此这类的话,就像是被固定成了循环模式,一遍一遍,又一遍,真是不厌其烦,于是,一天下来,我的感觉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烦!

  所以,当老爸宣布老妈明天不在家时,你应该可以想象到我当时那是什么心情,嗯,就像是买彩票突然中了百万大奖似得,当天晚上,我睡得格外香甜。

  可是,当第二天早上起床后,面对新的模式,我竟然有一点点不适应,“可是这没什么”我安慰自己“今天你会玩的很开心”结果,那天我确实玩得很开心,我和爸爸吃了快餐,还看了电影,可是我捧着爆米花从电影院走出来,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是什么呢?大概是少了妈妈的唠叨吧。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忽然房子摇晃一下,窗户吓人的咔咔作响,而我旁边原本睡得死死的妈妈,猛的坐了起来双手指在床上,罩在我身上,原来,她以为地震了,我笑着说她笨,眼里却感觉酸酸的,都说患难见真情,到时候不丢下你的,才是最爱你的,现在看来,好像是的。

  原来,她的爱从未离开,不管是小时候,还是现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她把她的爱藏在她的唠叨里。只是我的叛逆与他们相克,将他们通通排斥在外了,幸好被我发现,还好,还好,为时未晚。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6

  最近,我读了一组关于“母爱”为主题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到:母爱是伟大的!尽管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不同皮肤的种族,有语言不同的国度。但是,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爱儿女的心都是相像的,缺乏了母爱乳汁的滋养,孩子的心灵将会是一片荒漠!

  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在人间散发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在土地上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

  想起汶川地震使得一个画面:一位母亲,地震是把孩子安全的放在身下,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上身向前匍匐,模样就像是跪拜,这是一个被历史定格的姿势。没有知道她哪里来的力量,这样支撑着孩子的生命。她的身体已经变形,却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地震来袭时,面对落下的瓦砾,她们本能地挺身而出,用怀抱为孩子搭起最伟大的庇护所,用柔弱的血肉之躯撑起儿女的整个世界;身在昏暗的废墟,她们本能地蔑视死亡,用血、泪、乳汁让自己最后的爱汇成儿女生命的源泉,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生命奇迹。

  因为有爱,母亲忘了自己;因为有爱,母亲谱写着这世间伟大传奇;因为有爱,母亲们让母爱、让生命在瞬间定格成永恒!

  什么是母爱?其实,母爱并非要轰轰烈烈才能被铭记,母爱也并非只有献出生命才能感天动地。母爱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灵魂!

  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啊,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恩宠,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疼,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如果有一天,天下只剩下了一种语言,那一定是“妈妈”,如果有一天,天下只剩下了一种爱,那一定是母爱!

  请你记住: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母亲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认了,她对我们的爱也是我们永远回报不完的。

  每个人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每位母亲都很勇敢。这件事就发生在小独伊身上:千年的一个夜晚,小独伊和妈妈看完一场足球赛出来,突然一辆货车从主车道冲向人行道,在车即将撞上小杜伊的一刹那,他的妈妈冲了上来,用头和手把小独伊推开,小杜伊脱险了。而他妈妈却被撞飞出去,躺在树沟里不省人事。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青果姐姐身上:青果姐姐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四日遭遇了一起车祸,成了“卷曲人”,医生断定:“永远不会醒来”。可是,她的妈妈郭阿姨对青果姐姐没有放弃,每天都在“呼唤”着青果姐姐,终于,有一天,郭阿姨在打扫卫生时,看到青果姐姐的手抖了一下,眼睛睁开了,可是过了约十秒钟,又慢慢合上了,郭阿姨高兴地告诉了医生,但医生感叹道:“这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其实她并没有醒来。”过了几天,青果姐姐醒了,是什么力量唤醒了她?哦!原来是伟大的母爱唤醒了她......

  我的妈妈也很伟大,每天上完十二个小时的班,还要风雨无阻的去接我放学,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为我做早饭,还要送我上学。当我生病时,妈妈还在我病床前无微不至的护理着我,可妈妈再累也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妈妈,伟大的母亲,我想对您说:“妈妈,您辛苦了”。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7

  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她的爱也十分平凡、伟大、纯洁!

  生活中处处都有母爱,比如说:当你生病时,母亲在你身旁陪着你,这就是母爱;当你因伤心而哭泣时,母亲在一旁安慰你,这也是母爱。我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母爱,最特别也是最另类的那一次我永远不能忘怀。

  记得那是我8岁的时候,我刚买到轮滑鞋,甭提我是多么高兴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妈妈带我去学溜冰。因为我刚刚开始学轮滑,所以先是扶着墙走,自然我也就不会摔倒。就这样刚滑5分钟不到的时间我就觉得自己已经会滑了,就放开手去滑。谁知刚离墙,一步还没走,我就重心不稳失去平衡摔倒了,屁股摔成了“两瓣”,我放声大哭。在一旁看着这一切的妈妈却“无动于衷”,我大声责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你就不能关心关心我吗?你好像在看热闹似的。”谁知妈妈不但不说句安慰我的话,反而责怪我说道:“你自己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你练就练,不练就拉倒,我还不想陪你呢?”我心想,妈妈太过分了,竟然说出这样的“狠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给她看!就这样,我一咬牙,忍着痛,自己慢慢地爬起来,又练了起来。

  太阳下山了,我因为没有妈妈的搀扶,竟学会了溜冰。我十分高兴,妈妈却说:“你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比你厉害的小朋友多呢?”我的心又像被凉水浇过一样。第二天,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老师,老师笑着对我说:“你呀,真是个傻孩子,你妈妈这是爱你啊!她之所以对你不闻不问,是因为她想让你学会坚强,无论什么事情,不能总依赖别人。”我听了,呆呆地愣住了。回家后,妈妈也对我说:“孩子,昨天妈妈没有管你,是想让你自己学会坚强,因为你现在长大了,不能老是依靠我,你懂吗?”“我知道,老妈你的心思我哪能不知道呢?”我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我反复思考老师的话,终于明白了:这,就是母爱!

  记得我上学期的一次《周末乐园》作业纸上有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血色母爱》,其中一个小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总是嫌她的妈妈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她妈妈为了增进感情,带她去滑雪。可是她们在山上迷了路,寻找她们的直升机好几次都从她们的头顶飞过却没发现她们,因为她们的滑雪服和雪是一样的白色。两天后,女孩晕倒了,她的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她割断了自己的脉,让血流出来,当直升机再次飞过头顶,终于发现了她们。女孩在医院醒来,可她的母亲再也没醒来。读到这里,我流泪了。原来母爱是这样的伟大、无私、崇高。这样的事例在汶川大地震中也有,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母爱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伟大!母爱是一首无言的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唱响!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8

  母爱如一缕清泉,清澈而甜沁;母爱如一道彩虹,照耀我的人生;母爱如一丝春雨,细腻的雨点落在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一个月夜时分,风放肆地吹着我的脸颊,本来打算出去玩,黑压压的天看得我郁闷不已。妈妈看见我愁眉苦脸,轻声说:“别愁,妈妈带你去!”我开心得嘴角都要咧到月亮上去了。

  妈妈领着我到车站,正要上车之际,发现我们都没带钱,只好下车走到步行街。我的鞋子有些不合脚,一路上走得很慢,妈妈也一直陪着我慢慢走。我的脚尖一阵疼痛传来,当我脱下鞋发现脚上已经胀起两个大水泡。妈妈直直地看着水泡,好像在责怪自己,她沉默了一会儿,脱下自己的鞋给我穿上,小小的白鞋里是她小心翼翼藏起的母爱。我穿上妈妈的鞋,感觉舒服了许多,可她大大的脚却塞在硬邦邦的鞋子里。我呆了一会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颤声问道:“妈,您不疼吗?”妈妈却和蔼地说:“没事,这点疼算什么!”

  母爱就是那双温暖的小白鞋,母爱更是那句“没事,这点疼算什么!”这件事是在我心里盛开的一株幸福之花,回忆时,暗香漫延。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9

  几年前亚流刚毕业时,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女孩。像她这样的毕业生满大街都是,工作不好找,只能先在县城里租了一间顶楼加盖的铁皮房。没多久,总算在一家地产公司做了售楼员,虽然和所读的专业无关,但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亚流已经很满足了。

  对亚流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每一个客人说得天花乱坠,直到夜幕降临再回到自己的铁皮屋里。县城虽然很大,却没有一平方米是属于自己的。每到发工资的日子,亚流总会急匆匆地赶到银行,先存上五百,再给老家的母亲寄去五百,其余的一千就是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她算计着,这样下来,每年就可以存上六千块,刚好可以买上一平方米。

  这种日子很辛苦,但亚流却像一只快乐的小老鼠一样,忙碌地积攒一平方又一平方的快乐。虽然朋友说,买房子是男人的事情,亚流却想,哪怕结婚了,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也是好的呀。有一次打电话回家,母亲问起一平方米到底是多大时,亚流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如何向不识字的母亲说清楚,最后说:"还记得小时候吗?你走到哪里都要牵着我的手......一平方米,刚好就够我们牵着手站在一起。"

  亚流有一个男朋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后也留在县城里。他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住四人一间的宿舍,拿着和亚流差不多的工资。亚流曾想,两个人一起奋斗,每年可以攒下两平方米了。可没多久,她却发现男友的口中越来越多地提到了另一个女子--他的女老板,单身,长得又漂亮。女人是敏感的,在一次质问中,男友心虚地低下了头:"对不起,我不想再过着每年为一平方米而奋斗的生活了。她很有钱,只要我肯跟她好,就可以少奋斗三十年。"

  亚流从不知道男友这么经不起诱惑。分手那天,她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她眼睛红肿着去上班。售楼部主任看她精神不好,特意将她安排在小户型区,因为那边看房的人少,工作相对比较清闲。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0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缠绵病榻多时,身心越来越疲惫。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地为女儿编织了一件毛衣。毛衣织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人半昏迷状态,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自己不出3日将永远地离开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

  第二天突听到病房外有鼓乐声,问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操练。年轻的母亲咬咬牙说:“我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6月1日。不然,每到儿童节,女儿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吗?”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在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什么时候了?终于坚持到6月2日,她松了一口气:“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一次大地震后,一个母亲怀抱要儿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护队没有找到她们。婴儿饿得奄奄一息时,母亲用石块割破静脉,让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等人们终于找到她们时,母亲已死去,奥儿以响亮的啼哭歌颂着母爱的伟大。是的,母爱是伟大的。在这种母爱的支撑下,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但是,儿女们常常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非要他们为人父母后才觉醒。那时,一切都晚了。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1

  从昆明发往泸州的客车发生车祸后,记者用镜头拍下了令人潸然泪下的一幕......

  车祸中,为护子而受重伤的母亲生命垂危之际,仍不忘忍着剧痛哺乳连死神也不忍掠走的婴儿。饥饿的孩子那得到满足、却又对异样气氛充满疑惑的眼神,令我们不由得为之一震:车祸是如此可恶,母爱是如此伟大……

  2月18日9时40分,一辆从昆明方向驶往泸州的卧铺车在嵩待路待补收费站被一辆货车撞翻,致使15人死亡,19人受伤。在幸存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未满一岁的婴儿。 “哇哇”直叫的孩子躺在一直昏迷不醒的母亲身边哭了将近一个小时了,护士们用手轻轻抚摩着孩子冰凉的小手,细声细语地说:“她可能是饿了。”除此之外,便是氧气通过净化水时发出“突突”的响声。

  两个小时过去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好像被孩子的哭声“闹”醒了。但不能说话更动弹不得,滚烫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无声地流下来。她眼睁睁地望着记者,好像想说什么。

  记者看着还在不停哭闹的孩子,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在护士的帮助下,把头上插着输液管的女婴抱到了母亲的身边。孩子果然是饿了,她迫不及待地将小嘴伸到了母亲的怀里,咬住乳头吸吮起来,哭声戛然而停。此时,母亲焦虑的表情也缓和了下来。

  站在一旁的记者、护士无不为此情景黯然泪下。这是发生事故的第二天,在会泽县人民医院的一幕。

  这母女俩分别是此次车祸18名幸运者中,年龄最小的伤者和伤势最重的人,母亲张红敏因在事故中腹部受到重力挤压,腹腔内淤积了600毫升淤血,至今还未脱离危险。而孩子阳阳由于在撞车时被母亲紧紧护住,伤势较轻。

  车祸发生后的第三天早上,记者再次来到医院,刚刚能张口说话的张红敏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记者,她家是云南昭通大关人,丈夫在一年前外出打工,不慎摔死。现在家有3个孩子,最大的男孩刚满4岁。而那个最小的孩子正是躺在她怀里不谙世事的女婴,当天正好是阳阳的周岁生日。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2

  我所做医学实验中的一项,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脑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我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人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

  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我断定,这是肿瘤转移产生腹水的结果。一天,我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我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它,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正当我打开手术包时,我被一幕景象惊呆了。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自己拇指大的一块肿瘤,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汨汨而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我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动了,收起了手术刀。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我吃惊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吸吮着乳汁,数了数,整整10只。小白鼠的伤口已经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忍睹,不过小白鼠精神明显好转,活动也多了起来。

  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我真担心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母亲一旦离去,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饿死的。从这以后,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鼠盒前,看看它们。看着10只渐渐长大的鼠仔没命地吸吮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不管怎样,它随时都可能死去。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10只仔鼠围满四周。我突然想起,小白鼠的离乳期是21天,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独立生活了。面对此景,我潜然泪下。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3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天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快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1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个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4

  跪拜母爱在我的故乡青海高原的牧区流传着一个藏羚羊的故事。 有个盗猎分子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枪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向远处逃散。猎人举枪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跳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个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盗猎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

  这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

  尽管母爱不一定要以自戕为代价,但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5

  我六岁。夜。雨。

  和妈妈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争执,具体事由忘了,无非是我想买什么而妈妈不同意,因为是家里已经有类似的`东西了。双方嗓门都很高。

  妈妈气得火冒三丈:“你才六岁就这样,再大还了得?”我一直振振有词,最后甩给妈妈一句:“你不是我妈妈,我再也不爱你了。”妈妈顿了一下,说:“好吧,我告诉你,无论如何我都永远爱你。”

  我顿时呆住了,乱了阵脚,支支吾吾地又说:“我……我……反正最多只爱你76%。”

  等到临睡前我搂着妈妈说:“妈妈我永远爱你,从这到月亮那么多。”

  游戏

  夜未央。台灯明。

  妈妈拿着手机在刷屏。

  我突然拿起台灯,对着妈妈的脸,一脸严肃,厉声质问:“你是何方妖孽,快说!”妈妈缓缓抬头,避开强光,慢条斯理地说:“我是上天派来保护你、照顾你的女妖,期限一万年……”

  学习

  “妈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忽’怎么写?”

  “勿心,上下结构。”

  妈妈职业病犯了,又接着说上了:“‘忽’是‘忽然’的‘忽’,‘如’是‘好像’。好像忽然刮了一晚上风,是梨花都开了吗?”

  “不是。”我十分肯定地说。

  妈妈投来赞许的目光,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小脑袋问:“那是什么意思呀?”

  “是栀子花开了!”

  “什么?”妈妈惊愕。

  “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6

  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一个小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制。

  她离开了家,决定要做世界名人。可不久,她每次满怀希望求职时,都被无情地拒绝了。她只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其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停下脚步,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

  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几个月后,没有什么变化。桀骜的女孩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儿,正等着她的是一份免费午餐。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她站在画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奇怪!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的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女儿回来了!”

  母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果真是女儿。娘儿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后,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7

  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市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喂牲口,全靠这三市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呀!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黄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怎么呵斥驱赶,也不肯挪动半步。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扬起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可就是不肯让开半步。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凄厉地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运水的战士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后面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默默中,人们看到母子眼中溢出了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朝着回家的路慢慢地走去……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8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黄海边。在那里,吃鱼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乡民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和尾贴在烧热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乡民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捞出锅后,乡民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破开,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毛病”。雪白的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乡民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据说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事情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在那里绝迹了。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19

  一个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终于诞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后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进保温箱。”医生怕产妇受不了打击,匆匆忙忙地剪断脐带,包起来交给护士。之后的一个月,每天把婴儿抱给产妇喂奶时,每个“新妈妈”的怀里都有一个娃娃,只有“那个娃娃”的妈妈见不到她的孩子。“黄疸重症,现在不能看!”大家总是这样骗她,并私下商量,什么时候带她去看那个畸形的儿子。一个月过去了,不能再瞒了,医生、护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坏的打算,想她会尖叫着晕倒,想她会转身离开,想她会痛哭失声,甚至为她准备了一张空着的病床。

  她终于见到那个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的孩子。“好可爱!”她居然笑着说。那天生重症残障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体不满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妈妈说他“好可爱”的那一刻吗?乙武洋匡说:“出生一个月,我终于诞生了。”

  乙武洋匡,由于自传《五体不满足》而广为人知。他也生于日本东京,在家人与老师的帮助下(特别是母亲),克服了许多行动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学业教育,并读到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1997年出版的自传,叙述了他如何在电动轮椅上求学,和童年所接受的许多手术等等。他的励志事迹激励了许多日本民众,自传的销量达到380万本。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一此书籍,并接受日本电视台TBS的工作,负责“新闻的森林”节目的企划和播出。

  感悟:母爱给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乙武洋匡一颗平和的心、坚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给我们:正面、积极、乐观的思考态度是多么重要啊!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20

  还是在未谙世事的年龄,我便知道母亲与父亲是合不来的。他们很少说话,常将我关在房门外吵架。战事往往由母亲挑起,房门里边,她的声音大而持久,父亲只是唯唯诺诺地接上几句,像心虚的小学生。

  在那时的我所能理解的范畴里,母亲便是胜者了。可他们走出来时,她丝毫没有胜利的满足,脸上甚至挂着眼泪。后来听到一个叫做“恶人先告状”的词语,一下便想起了母亲的眼泪。把父亲打败了,她却哭了,她真是恶人先告状!

  初中时住校,一个星期回一次家。那天,父母亲一起来学校看我。午休时一家人上街,他们一左一右牵着我,任由我挑吃的,穿的,用的,买给我。我欣喜不已,那个中午始终沉浸在幸福里,梦想着那是今后一家人和谐生活的美好开始。

  然而,再回家便不见了父亲。母亲在我犀利、疑惑的目光里,眼神闪烁,措词生硬,倒是极力在说父亲的好。我大嚷:“我不想听这些。你都赶走他了,又为他讲话,这只能证明你心虚了,是因为你心里有别人吗?”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母亲喊出的竟是心里认为最恶毒的辱人俚语,连我自己都吃惊不小。

  母亲望着我,咬着下唇不再做声。

  单亲家庭的孩子果真叛逆。我不与母亲多说话,逃学、早恋,一次次离家出走,一次次被母亲找回来。她问我到底想怎么样,我就理直气壮地拿“要去找爸爸”这样的话来呛她。每到这时,她便不说话,只是望着我,眼里写着的焦虑与失落,竟在我心里激起快感。

  有一次,我偷偷拿了钱,逃了课与一群同学去郊区“踏青”。归家时是三天后,母亲的怒火如山洪暴发,她骂我,拿起缝纫机上的戒尺,一下接一下地抽打我的手掌。我站着,不缩手,不皱眉,不叫痛,也不哭,我昂着头,像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她就不停地抽着。最终,她败于这场对峙,她哭了。她哭着朝我吼:“求求你叫声疼,只要你叫喊疼我就不打了!”

  我高昂着头,不叫。

  她一下跪倒在我面前,哭得不知所措。她说:“我只以为我悉心抚慰你,家庭的残缺应该不会拖累你。然而,为解脱自己,我却伤害了你,孩子……”

  我听不懂她的话,也不想去深究,而是跑进房间,抱着父亲的相片喊“爸爸”,哭得悲怆苍凉。许久,她走进来,将我抱在怀里,又为我清理红肿的手掌。我不望她,只感觉到掌心有什么东西在拍打着,温温润润的很舒服,是她的眼泪。

  突然就想起一句话: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是谁说过的?我想着,搞不懂是为这句话还是为自己,鼻子酸了一下,就流泪了。

  那一夜,母亲面带微笑,和我坐在餐桌旁吃晚饭,从那端辗转着往我碗里添菜。又坚持送我回房休息,却坐在床前久久不愿离去。待我一觉醒来,她已趴在床头睡去。我打量她,她睡得安详宁静,头上若隐若现的白发让人恍惚。

  突然,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惹她伤心。

  然而,十几岁的年纪,最做不来的是乖巧,最不懂得的是母爱的深沉和回报母亲。偶尔闪现的那些好念头,不过是雨后的彩虹,短暂且不可期待。次日清早,我仍提着书包目不斜视地穿过满桌的早餐,出门。

  我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连我自己都认命,她偏不信邪,不停地给我换家教。我们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她上完班,给一家电子厂加工零件,是往那种棱角分明的小玻璃珠子里穿银丝,要穿1000个才赚得1块钱。她每晚都守在灯管下,不厌其烦地干着。手指先是起茧,茧子再经磨破,那手指便没了样儿,皮肉血水一团糟。搽上酒精,用纱布缠住,仍穿。她给我请家教,专挑名校学子,人家开价从不还一分。

  几年后,从当地一所三流大学毕业,我们的矛盾再次激化。我要随男友去南方,她不同意。我们谈话,决裂,再决裂。她问原因,我硬了心肠说:“这一生没有爸爸,找一个长得像爸爸的男孩子,便是最大的理想。”她低下头,不再言语。其实,真正的原因我实在是不忍说出口,早在两年前,父亲便与我有了联系。这次南下,与其说是去追随爱情,不如说是去寻一个失落太久的梦。

  走的那天,母亲规劝,哀求,终于暴跳如雷。最后,无望的在我身后放声大哭:“你走出去就不要再回来,我不要你这不识好歹的东西!”我愣了片刻,头也不回地走掉。

  离开母亲,很长一段时间里,心却被她的眼泪浸润着,缓不过气来。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深爱着她的,只是孩提时印于脑海中的“恶人”形象根深蒂固。或许,还因为这些年里,我们之间冷漠的相处方式,将那一份最温馨的亲情深深封起。我是爱她的,我却不知。

  没有母亲的异乡之夜,漫漫无尽头。我裹在被子里哭泣,不停地给母亲打电话,她再不似离别那日的浮躁,很平静。仿佛想明白了,我于她,已经是一只挣脱了绳索的风筝,即使她再眷恋,如今我飞了,她只能无望守候。

  与父亲的相见,是在他的家里,一个与母亲有着相当年纪的女人,我叫她阿姨;一个高及我肩头的8岁男孩,他叫我姐姐。望着弟弟眉眼里那抹父亲的神韵,有妒忌自心底掠过。我在心里细细掐算:弟弟他8岁了。也就是说,父亲离开我时,弟弟就已经生根发芽了。

  当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我也不是那个朝自己的母亲嚷“你心里有别人了”的傻小孩子,对于父亲现在的生活,我是不应有什么想法的。但不知为何,感受着他们的愉悦,一边为父亲高兴,一边却是失落,为母亲鸣不平。她与父亲,曾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十几年,他们曾携手走过那么多个朝朝暮暮。而如今,他已拥有另一份天伦之乐,他撇她而去时她不到40岁,这些年里她却守着成天朝她讨要爸爸的女儿,低调、晦涩。

  父亲意识到了,伸手过来握住我说:“你在怪我吗?”我想了想,微笑着说:“不会了,爸爸那个字于我,已在妈妈这些年的良苦用心下消磨殆尽。人都有抉择的权利与理由,我懂。就是妈妈,她都没有怪过你,我们祝福你。”那一刻,却是泪如雨下,归心似箭。

  跨进家门,母亲坐在沙发上缝补着一件我小时候穿过的背心。叫了一声妈,她有片刻的停滞,手指大概是被针头刺到了,噙在嘴里飞快钻进厨房。我追到厨房喊“妈”,母亲仍不理,背影在颤动!

  我想起小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猫头鹰这种动物,是吃母亲肉的。母亲生育了它,抚养了它,倾其一生,连同最后的一身血肉……如此,这么多年,我便是一只猫头鹰了!我吞噬母亲的血泪赖以成长,还要伤透她的心……我跪倒在母亲脚下。

  母亲抹着眼泪将我扶起,只有几秒钟,她的神态便恢复得极其自然,就像我们并不是一对存在芥蒂多年的母女。

  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 篇21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

  这个故事是一个农民民自述的亲身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农民民一家缺乏粮食。于是,他经常下夹子捕捉野兽,夹子有时会捕到狐狸、黄鼠狼之类的小动物。

  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时,看到夹子上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他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黄鼠狼的皮。显然,黄鼠狼被夹子夹住之后,依靠着强烈的求生本能而忍痛脱皮逃跑了。

  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什么地方。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河沟里发现黄鼠狼藏身的地洞。

  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正趴在脱了皮的已经僵硬了的母黄鼠狼身上,不断地吸吮着母黄鼠狼的乳汁。

  这位农民看着这个悲壮的场景,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久久地沉浸在自责的痛苦之中。最后,他将那张黄鼠狼的皮盖在了母黄鼠狼身上,用土隐藏好地洞,才含悲离去。

  从此之后,这位农民再也不下夹子捕捉野兽了。

【有关母爱的经典历史故事(精选21篇)】相关文章: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精选13篇)04-11

华盛顿的历史功绩的经典故事09-24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12-09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6个01-24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精选21篇)01-25

历史经典故事读后感300字03-18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08-31

带有历史故事的成语10-09

经典历史典故04-25

有关心胸宽广的故事经典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