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学问的教师作文

2021-09-03 老师

  做有学问的教师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有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问题,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题我不沾,我也不会定义“学问”二字,原因有二,一是没那水平;二是没那必要。你就当没有前提的闲句(比闲话用的字少,故称“闲句”)一样看,又不是命题,无所谓真假。因没有定义“学问”一词,故什么是有学问的教师就不好说了。通常,对于某人是否有学问,大部分人是通过点头或不点头来表达看法的,只表意而不言明。

  当年的胡适,都说他有学问,这不是用现成定义套的,而是被当时的人们所公认的,无论是对他有意见的,还是对他没有意见的。听有学问的人讲课,效果就是不一样。

  有位吴健雄女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加制造首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两百多年历史上录用的第一位女教授,是使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推断的实验证实人。吴健雄曾给胡适写过一封信,信上说:“……你的演讲最动人,最有力量。……譬如说,我听到了你那次在苏州女中的演讲,受到的影响很深。后来的升学和出洋,都是从那一点出发的。”对此胡适写到:“我一生到处撒花种子,即使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种子撒在膏腴的土地上,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百分快慰,……将来我见到圣陶(当时在苏州一中做教师),我一定告诉他这个故事,好替我自己吐口气。”这段不很详尽的情节透出了若干信息。

  首先,三十年代,被当时人们所公认的大学问家胡适到苏州女中作了一次讲座。

  其次,这个讲座不过一次,却是一名世界顶尖的女物理学家曾经的出发点,可见该讲座的影响力之大。

  最后,一个与此例不很相关的事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曾当过中学教师,他的学问也是为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亦曾有过当中学教师的经历。另外,他本人走上数学这条道,据他说,与他上中学时的一个数学老师的一节几何课开头的影响有关。胡适的讲座讲什么了?吴健雄没细说!为吴文俊院士所念及的那位中学数学教师讲什么了?吴院士未详说!只知道演讲者、讲课者,是有学问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一位今天的科学家谈到他读中学时的一位地理老师时说:“我的地理老师头天晚上听英国伦敦的英文新闻广播,第二天结合欧洲战况讲欧洲地理。”有这样水平的地理老师,不知今天的中学里能有多少?

  我就职的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有一些老教授,他们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曾在北京四中等学校当数学老师,且一般都毕业于清华或北大。当然,后来他们又成了大学教授。笔者无意褒扬解放前的中学师资水平,但客观事实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消化能力较低,使得中学或小学能有机会聘到一些精英人才任教。那时中小学生亲身接触或听取名人、学术大师教诲的机会大于现在的中小学生。这种情况有助于解释这样一种现象:五十年代有一批中国人,他们在世界尖端领域上处于顶级水平,如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陈省身等,这个名单可以写得很长,其中也包括我国长期隐姓埋名的两弹元勋们,如邓稼先等。数量之多,令人惊叹。他们基本上都是三十和四十年代在中国读的中小学,以中国当时基础教育的规模来看,其产出杰出人才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况且时逢解放前这个战争和动乱时期,办学环境和条件很差,按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回忆,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恶劣。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小学校不乏有学问的教师。今天有学问的教师的标准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名师”或“特级教师”的评定上,有学问的教师往往是指从事教研、教学和在应试上有很高能力的教师,但这还远不是有学问的教师的标准。尽管“有学问的教师”是没有标准来衡量的,但在人们的心里,还是有认同标准的。例如,六十年代,我那时就读的一所质量很一般的中学,就有一位语文教师参与了吴晗主持的历史小丛书的.编写工作,写出了《欧阳修》这本小册子。还有位数学教师,据说,名牌大学建筑系的教材中的图要请他画。他们都没教过我,我也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这些事迹常被各年级的学生传颂,让我忘不了。最近,我与两位大学校长偶然谈到他们就读过的北京三中(并非当时北京顶尖的学校),他们今天还记得1964年高中一年级时听的两堂生物课。第一堂是生物起始课,那位施浒教师布置全班学生放学后到学校对面的西城区图书馆查阅有关生物学的随便什么资料,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到第二堂生物课,施老师让学生随便向他提问题,记录了满满一黑板的问题。令全班学生佩服的是,没有一个问题能难住施老师。两位今天的大学校长依稀记得当时有本《生物学分类词典》是这位施浒老师编的。不知现在的中学教师有多少有这等水平?

  我以为: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人或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认识比一般的人或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行为,并且能为绝大多数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现在的教师能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难!难在哪呢?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了毕业证书。毕业后到教师岗位上,多年靠教材、靠教参、靠教案集、靠教学指导书进行教学,多年读这类书籍。而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师进修用书往往少有具备真才实学的精品,摘抄汇集的多,原创的、精品的少。甚至那等靠占了好地方而非有好学问的编书者编的书,也常常被权威部门推荐来让教师们必读,其效果可想而知。如此从教,经过若干年,也有可能成为名师,成为特级教师,但难说是有学问的教师。因此,不读书当为做有学问的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才能使自己的课更有学问、更有深度;使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

  各级教育或教学管理部门应注意为培养有“学问的教师”创造条件,少做那些急功近利的事,让人误以为讲了若干堂“出彩的课”、写了若干篇拼凑的教育科研文章就可以算是有学问了。当然,若使中小学校能多一些有学问的教师从教,仅靠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设法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有学问的人来做教师,最起码的是来作讲座。这需要做校长的独具慧眼,且舍得多用功夫。另外,为此而多筹“银两”也是不能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