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考试得中的成语:蟾宫折桂

发布时间:2017-06-06

  蟾宫折桂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比喻考试得中的成语:蟾宫折桂,欢迎阅读。

  蟾宫折桂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自】:《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示例】: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考试得中

  蟾宫折桂成语接龙

  桂子兰孙 孙康映雪 雪窖冰天 天高听下 下落不明

  明如指掌 掌上观文 文弱书生 生不逢时 时隐时见

  见钱眼开 开疆拓土 土穰细流 流落风尘 尘羹涂饭

  饭糗茹草 草长莺飞 飞刍挽粮 粮尽援绝 绝圣弃智

  智圆行方 方凿圆枘 枘凿方圆 圆顶方趾 趾踵相接

  接踵而来 来好息师 师心自是 是非得失 失诸交臂

  臂有四肘 肘胁之患 患得患失 失魂丧魄 魄散魂飞

  飞流短长 长才广度 度外之人 人心不古 古道热肠

  肠肥脑满 满座风生 生夺硬抢 抢地呼天 天假之年

  蟾宫折桂传说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

  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汉晋以后,又有月中桂树的传说盛行,《太平御览》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则进一步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有一位吴刚因学仙术违规被罚在月宫砍桂,每砍一斧,桂树的创伤就会立即愈合,因此吴刚常年在月宫砍桂而始终砍不倒树。关于月中桂树的传奇故事被古人演绎附会得五花八门,尤其以唐宋两代为盛。月中桂树又被命名娑罗树、骞树,月中桂树的果实每年四五月后飘落人间,称“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对月中桂树的确深信不疑,文人学士每当中秋望月,吟诗作赋,都把月中桂树、桂子作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树的传说,所以人们又称月亮为“桂月”、“桂宫”、“桂窟”、“桂轮”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场,每年秋闱大比刚好在八月,所以人们将科举应试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红楼梦》第九回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以蟾宫折桂比喻科场得意,也表现出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