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幽字的成语集锦

发布时间:2017-04-25

  通幽洞冥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带有幽字的成语集锦,欢迎阅读。

  【幽开头成语】

  幽期密约

  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幽期密约成语接龙

  约定俗成 成仁取义 义愤填膺 膺箓受图 图穷匕见

  见诮大方 方头不劣 劣迹昭著 著作等身 身遥心迩

  迩安远至 至死不二 二话不说 说长说短 短小精悍

  【第二个字是幽字的成语】

  黜幽陟明 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洞幽察微 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

  洞幽烛远 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无幽不烛 黝暗处无不被照亮。比喻明察隐微。

  剖幽析微 犹剖玄析微。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穷幽极微 比喻深入探求玄奥的学问。亦作“穷纤入微”。

  探幽索隐 探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同“探赜索隐”。

  通幽动微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同“通幽洞微”。

  通幽洞灵 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通幽洞冥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通幽洞微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寻幽入微 寻幽:探究深奥难明的事理。入微:达到极其细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对深奥的事理探求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寻幽探胜 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

  洞幽烛微 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阐幽抉微 指阐明幽隐,抉发精微。

  阐幽明微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出幽迁乔 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出幽升高 犹言出谷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第三个字是幽字的成语】

  考绩幽明

  【解释】: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出自】:《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示例】:吾贱且辱,不得与~之说。

  ◎唐·柳宗元《宋薛存义序》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空谷幽兰

  【解释】: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出自】: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五回:“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

  清音幽韵

  【解释】:比喻文章造诣极深。

  【出自】: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黜陟幽明

  [chù zhì yōu míng]

  【解释】: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出自】:《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示例】:昔尧舜氏不下席而天下理者,盖~能折中尔。

  ◎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出使》

  遁世幽居

  【解释】:指避世而深居不做官。同“遁世隐居”。

  【出自】:北齐·刘昼《新论·遇不遇》:“齐之华士,栖志丘壑,而太公诛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示例】:杜门宴坐无伤道,~也是贤。

  ◎元·耶律楚材《西域和王君玉》之十六

  深山幽谷

  【解释】: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

  【出自】:《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幽字结尾的成语】

  显微阐幽

  [xiǎn wēi chǎn yōu]

  【解释】: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

  【出自】:《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抉奥阐幽

  [jué ào chǎn yōu]

  【解释】:剖析奥秘,阐发隐微。

  微显阐幽

  [wēi xiǎn chǎn yōu]

  【解释】:指显现微妙之处,阐明幽深之理。

  吊古寻幽

  【解释】: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曲径通幽

  【解释】: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自】:唐·常建《题破册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示例】:~处,园林无俗情。

  ◎清·俞樾《曲园楹联》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下乔入幽

  【解释】:冬季鸟躲在深山穷谷,到春天出来飞鸣于乔木,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