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答案

2021-07-14 阅读答案

  晚秋登城北门①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渐衰颓的状况。

  B. 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仰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复兴无期,不觉愁绪滚滚,涌上心头。

  C. 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

  15.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因登临而引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瑟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忧思,对故都的怀念之情;③壮志难酬之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深沉的悲观失望之情”分析不当,应为“良机已失、大势已去的无限感慨”。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本诗首联写诗人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满目肃杀之秋景激起了诗人“满眼愁”,“满眼愁”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卷地西风”点出了秋景肃杀之愁。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山河沦丧,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本联表达了诗人山河沦丧之愁。颈联“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本联写了诗人身世遭际之愁。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梦魂犹绕”写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非复昔”表达戎马生涯的怀念与对这些已成往事的感慨。这一联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之愁。

【《晚秋登城北门》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晚秋登城北门原文10-03

《晚秋登城北门》诗歌鉴赏习题02-22

《秋晚登城北门》古诗阅读习题及答案11-23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及赏析12-23

登城望湖楼晚景阅读答案11-30

九日登梓州城阅读及答案03-30

关于晚秋阅读答案03-17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06-12

《微雨登城二首》的阅读答案及赏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