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客栈》的阅读题及答案

2021-06-21 阅读答案

  试题内容: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老兵客栈谢友鄞这儿最早是古驿站,叫水会营子,旅蒙商设臵仓库,囤居货物,行商坐贾云集。一家家火红的幌子下,站着伙计,肩搭毛巾,吆喝:“屋里请,又有包子又有饼,没有麻花现给你拧!”

  论建制,水会营子是个镇,建筑极像一座小城。水会营子属于辽宁,再向北,就进入内蒙古了。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从民国至今,水会营子两度划归内蒙古,一度划归辽西省,如今纳入辽宁省版图。水会营子人家,都有两三个户口簿,旧的没交上去,新的又发下来。有的老人说他是内蒙古人,新娶进家门的儿媳妇纠正道:“爹,这是辽宁省。”公爹用拐杖敲击地面,吹胡子瞪眼睛叫喊:“我活糊涂了吗!这里是水会营子!”

  没错,这里是水会营子,消防团大本营。清朝时,营子内有深井三十眼,井旁设瞭望楼,一旦发现火警,白天举旗,夜晚挑灯,指引火灾方向,官兵们驱动水车紧急扑救。瞭望楼上,永远站着三名士兵,背靠背,呈三角形,监视火情。曾有一场雷火,借助狂烈的北风,扑向瞭望楼。没有一名士兵退缩,火龙过去后,三副焦黑的骨架,仍然站立在了瞭望楼上。

  民国后,兵营消,水会归商会管理。消防灭火,变成民间自救互助性质。商会添臵了机械水车,喷水卷筒。所有商铺都配备水桶,大小一样,用红漆写上“防火”和自家商号名。在救火现场,由商会统一发放号坎,防备盗贼混入,趁火打劫。穿坎肩的伙计,将自家水牌交给水会老兵,听从指挥,奋力救火。事后按水牌清查,救火不力者罚款;遇火不救者,封店半年,勒令店主给被烧死者披麻戴孝。渐渐地,水会营子成了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

  老兵从十四岁起就吃军饷,给数不清的势力当过差,如今九十岁了,眼睛灰白,满脸褶子巴巴,像蜈蚣。陪伴老兵的,只剩下一匹退役军马。营盘内水井遍布,清晨多雾,朦朦胧胧,老兵听见铃当叮咚叮咚响,老军马不用人赶,去奶站给他取奶回来了。老兵喜欢羊奶的膻香。喝完羊奶后,老兵拎着马灯,在客栈内巡行,土墙,空马厩,土坯客房,搭配在一起,像遗址标本。听见客人来了,老兵吸吸鼻子,说:“我嗅到生人味了。”

  老兵老了。现在老兵最看重的,就是存放在客栈内的消防水桶,任何人不准乱动,任何人不准乱用。投宿的客人,越来越杂,什么鸟都有,大夏天的'夜晚,溜出来,用消防水桶冲澡。老兵眼睛快瞎了,耳朵却好使,听见泼啦啦水声,幽灵一样钻出来。老兵狂怒:“来人哪!掌灯!”立刻响起纷乱的脚步声,客房伙计,食堂厨工们跑出来。一个小工举起马灯。陌生客人急忙穿上裤衩,叫喊:“别照我!”

  老兵厉声道:“你用消防桶洗屁股!”

  客人一副赖子样,说:“俩破桶,白给我都不要。用完这水,给你送回去。”

  “把他抓起来!”老兵怒吼。

  客房伙计和厨工们逼近客人。 “我是旅蒙商。”客人叫嚷,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

  老兵下令:“鸣锣,游街。”

  众人一拥而上,将客人的头按下,双手别在身后,推着他,向营子里走去。老兵取出铜锣,“咣咣咣”敲,吆喝:“破坏消防犯噢——”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2. 第②段中说水会营子的“世俗人心,有一种临界的感觉”,文章哪些内容体现了这种临界的感觉?请加以概括。(6分)

  13. 作品中的“老兵”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14. 解释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边地消防重镇的铜锣声,照样一丝不苟地敲响,庄严地回荡在水会营子上空。

  15. 本文题为“老兵客栈”,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试题答案:

  12. ① 地处两省交界,区划多次变更,风习混杂。② 保留着许多过去的建筑,像遗址标本。③ 时代变迁,但老百姓身上仍留有许多过去的习惯和精神。(每点2分)

  13. 饱经风霜;消防生涯给他留下鲜明的印记,如恪尽职守,时刻保持警觉。时代和环境改变了,他还固守传统。(4分)

  14. 时代变迁,水会营子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省界两边都倚重的消防重镇,但这里的人们依旧保留着过去团结互助、共同消防的习惯和精神,这种看似滑稽的坚守令人肃然起敬。(4分)

  15. ① 水会营子是作者有意描写的对象,通过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了世事变迁的沧桑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文化内涵。② 水会营子是老兵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正是它的历史塑造了老兵的性格。③ 叙写水会营子的历史,表现水会营子沿习的传统,为下文捆绑客人游街的描写做铺垫。(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