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

2021-04-08 阅读答案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退闲以后的作品,此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从豪气入词,慷慨激昂;下片写心伤透骨,沉郁苍凉。虽然作者自称戏作,实际上感慨遥深,下面是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了解。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⑴,锦襜突骑渡江初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⑶。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⑷,换得东家种树书⑸。

  注释

  ⑴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他在《进美芹十论子》里说: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藉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⑵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⑶燕兵两句:叙述宋军准备射击敌军的情况。娖(chu):整理的意思。银胡觮(原字为革旁加录,音l):银色或镶银的箭袋。金仆姑:箭名。

  ⑷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如《美芹十论》《九议》等。

  ⑸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题目】

  (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3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3分)

  (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4分)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著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2]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附: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赏析

  不向长安路上行,

  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

  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

  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

  山鸟山花好弟兄。

  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南宋词人辛弃疾,词的`主要意思是抒发隐居之乐:赴京城求取功名的路不再走了,却经常到博山寺游玩,以致使山寺厌烦接待。今生就在味与无味之处寻找人生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余生罢。我就是特立独行的我,怎能依附他人以求功名富贵?走遍天下还是回乡种地好,这些松、竹才是我的知己,这些花、鸟才是我的哥们儿呀!

  词很浅,我们抛开作者消极避世的情绪不谈,只谈词中“环境友好”的观念。其实,“环境友好”不是从国外“舶来”的,而是我们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文化观念。《周易》中的“厚德载物”,指导我们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万物;庄子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孟子、荀子提倡“仁民爱物”;明代王守仁认为,禽兽、山川、草木等“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作为一个宇宙生命的整体,则是同根同源。人类不要狂妄自大,以为是大自然的主宰;更不要盲目自卑,觉得是大自然的奴隶。而要找准位置、摆正心态,真心实意地做大自然的朋友,与环境友好相处,将自己的仁爱之心泽及草木禽兽,达到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境界。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这是“环境友好”的典型写照:与松、竹、花、鸟交朋友,兄弟相称,平等相待,其情殷殷、其乐融融。置身其间,怎能不令人“物我两忘”?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鹧鸪天辛弃疾答案10-28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训练11-09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题10-29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12-26

赏析鹧鸪天辛弃疾答案10-30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03-05

蝶恋花辛弃疾阅读答案09-15

辛弃疾《鹧鸪天》11-05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原文阅读及解析12-26

严仁《鹧鸪天 惜别》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对比阅读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