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训的演讲稿

2021-06-11 演讲稿

  篇一:校训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演讲的主题是“做德才兼备的陶院人”。梅贻琦老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的,一所大学,高耸林立的建筑仅仅是它的骨架,教师严谨扎实的治学,学生孜孜不倦的求索,学校代代传承的精神才赋予了一所大学之血肉。而校训,凝结了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理想与追求,乃是一所大学真正的灵魂。一年前,我们甫一(刚刚)踏入陶院,它就告诫我们:博学精艺,厚德善行!这是陶院人日月积累的沉淀,这是陶院人勤勉律己的写照,也是陶院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年的陶院求学,一年的精神陶冶,一年的身体力行,八字校训,我将之解读为四个词:博学、精艺、厚德与善行!博学,即渊博的学问;精艺,即精湛的技艺;厚德,即宽厚的品德;善行,即求善的言行。作为陶院人的我们,一脚踩在知识的沃土上,一脚踏在品德的高台上,惟有德才兼备,才能昂首前行。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而好学不好仁,其弊也贼(意为伤害)。惟有博学精艺以致知,厚德善行以修身,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陶院人。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荀子?劝学》中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大学,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学习,正是塑造的过程。所谓“好学近乎知”,学习,让我们开阔思路;学习,也让我们洞明世事;学习,更让我们拥有智慧。我们不仅要精于己业,更要博采众家之长。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一门学问皆有其可取之处,每一种知识都将凝聚成我们的智慧。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大学生不应成为只具备某种技能的器具,而应当将自己培养成技能集成的复合型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精益求索的路上,广泛深入地学习正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精艺,是对技艺精益求精的追求,是陶院的特色之一。在大一的参观实践中,我们看到陶瓷厂的师傅熟练地捏塑、轮制成型,把一团团泥浆似的陶土变成精美的陶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凝结了无数的智慧,精致的陶瓷正是他们精艺的结晶。其实,不仅制作陶瓷如此,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磨砺。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惟有在专业的领域内永不止步地进取,具备“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方能拥有“百步穿杨”、“钱孔注油”的巧技,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尚的品行,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一个人没有道德羞耻之心,则是将自己的根基倾覆。《大学?中庸》中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不可能像走兽一样活着,应当追求知识与美德。而美德,并不是高居于神坛之上遥不可及,美德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人身处困境,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他人失意惆怅,我们真诚抚慰,这是一种美德;他人获得成功,我们鼓掌祝福,这也是一种美德。作为陶院人,我们应坚守原则,时刻谨记:违法之事不可做,背德之事不可为!

  善行,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今日的大学生,不是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秀才,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有志青年。正所谓“力行近乎仁”,行动实践善。孤独寂寞的老人院,因有我们的身影而充满欢声笑语;身体残缺的残疾人,因有我们的关爱而拥有温暖完整的心;茫然无助的留守儿童,因有我们的帮扶而感受光明与希望。我们“不以善小而不为”,用爱心构筑“青年志愿者协会”温暖的家,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回报社会,以实际的行动实践着善行的真谛。 一年来,在陶院行走中,踏下每一个坚实的步伐,烙下每一个清晰的脚印,耳边心中总是回荡着陶院充满智慧的训导——博学精艺,厚德善行。学为行之导,行为学之践。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我们学艺而近仁;又如徐世昌所说:“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我们为仁而致知。博学精艺,厚德善行,仁智并存,德才兼备,我们陶院人如是说!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二:校训演讲稿

  校训乃一校之魂,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所以被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子们传递下去,时间一长,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话语,这就是校训。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有些校训还对其本校的创建历史或文化背景有所反映,包含着较多的信息。

  校训是学校精神的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学术氛围、道德情操及行为习惯养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校训犹如一支号角、一面旗帜,对内引导规范校风,对外展示学校形象,指引和激励全校师生共建精神家园,弘扬优良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凝聚人心,规范志行,共谋发展,具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功能。确定校训和确定怎样的校训,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所在的河东实验小学的校训:好习惯、负责任、高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完整构建。它至少包含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三个层次。

  首先,习惯、责任、质量,全面指引和规范着师生的言行。所谓习惯,告诉我们成就一番事业的科学方法是养成习惯,万事不难。所谓责任,是对我们道德方面的规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负责到底,全身心地付出。所谓质量,是对我们做事提出的要求,做没有质量的'事,等于没做事。 其次,好、负、高,实际上强调的都是质量。我们要养成的习惯是好的习惯;我们要做的人是付得起负责的人;我们做事的质量必须是高质量。

  再次,要想做到好习惯和高质量,前提是我们必须做到负责任,只有做事负责任的人才会努力去养成好习惯,做事一定讲求高质量。而要想坚持不懈地负责任和追求高质量就必须将其转化成一种好习惯。

  总结,我们必须处处养成好习惯,而两个最重要的习惯,便是负责任和高质量。负责任是道德层面的好习惯,而高质量是行为方面的好习惯。所以我们的校训以好习惯为首。

  是否能作为一个学校的校训,有三个条件:一是学校须明确公布这句话为学校校训;二是公布的这句话应该体现学校治学理念、文化传统或培养目标;三是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高度概括应该广为师生所了解、领会并饯行。我想是时候了,该努力了。为我们的校训努力,为我们的教育加油!

  篇三:校训演讲稿

  从一颗种子到绽放花朵

  ——致在一2班慢慢成长的孩子们

  从没想过,大学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是,在将近三个月的奔波中,幸运的是,我考到了开发区教师的岗位,而且,十分巧合的来到了我大学期间顶岗实习的第四小学。匆匆中,我被分到的年级是一年级,而且是当班主任。在焦虑和紧张中,我开始了我第一次真真正正的一次自主教学以及管理班级。

  说实话,对于我第一次教一年级而且是班主任来说,我感到压力很大。不是担心自己受不了,而是怕教不好学生,我担心不能帮孩子们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从而影响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在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告诉家长们,我看中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不要求也不奢求我的学生一下子就由差生进步到尖子生,我只希望我的学生每天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很满足。

  我们班总共有35名学生,不多不少。我想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等待着萌芽、长茎、长叶、开花,他们需要的是渐渐成长,而不是所谓的成功。

  刚从毫无约束的幼儿园过来的孩子们心中没有规矩,十分自由,来到学校,第一堂课首先我让学生们向其他同学自我介绍,大胆的走到讲台上响亮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当然,总会有人害羞,害怕上去。其中就有一个小姑娘叫张诗瑶,她个人很高,仿佛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她就很腼腆,讲话声音很小,后来我了解到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而且很没有自信,于是,我在上课提问问题时,时常叫她回答,

  回答对了就及时给予表扬,甚至鼓掌,课下和她聊天说说话,这样,诗瑶有了信心,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就连性格也活泼了很多。我很开心,诗瑶由原来的不自信变得自信满满,敢于说话了,她成长了!

  对于现阶段的他们,我相信家长们不会让孩子们做家务的,家长只会加倍的宠爱他们。

  篇四:《校训在我心中》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 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校训在我心中》

  校训是一个学校教育核心,是灵魂,是一所学校文化,思想,精神的中心。我们学校就是这么一所有文化 有思想的中学。而二中的灵魂就是“和而明德,真以致远”

  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指团队的合作,伙伴的互助,大度的宽容,真诚的守望,快乐的分享,温暖的关爱。新中国的献身者:敬爱红军们 他们的一次次历险,一次次磨难,就是因为做到了“和”的高尚品质才得以渡过难关。俗话说得好:“一把筷子难折断,一支筷子容易折”。这一句古语,不正是中国五千年来所传承的真理吗?但“和”却要“和而不同” 不同的人在一个团队里 散发着不同的气质 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优点 达到优势互补 正如我们小学时玩的一种精灵对战游戏 你总不可能带着6只同样的精灵去对战吧?这个例子就是“和而不同”的最好诠释。

  只要真正做到了“和” 那你一定是个品德高尚、受人欢迎、富有感召力的人,一个真正“明德”的人

  真,真诚待人,也是一个做人的根本。(有一位同学说了一个古代的关于“真”的故事,那么我就再说一个近代的)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位少年如此作为的原因。但大家想想,因为这位少年,尼泊尔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了!是尼泊尔的旅游业,他使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一个旅游的圣地。也许少年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去帮助别人,但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 ——真诚的力量!

  可要抵达高远的境界,实现远大的理想,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孜孜不倦,上下求索,需要我们虚怀若谷,终身学习,这就是“致远”的追求

  同学们,就让二中的校训刻在心中的碑上,让我们在“和”的修养上,在“真”的追求上,迈开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篇五:铭记校训 演讲稿

  铭记校训,无悔青春。

  ---- 校训伴我成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校训,无悔青春》。 曾记得三年前,踏进大宁路小学的第一天,我看见学校花园的石牌上突显着这样几个字:崇学、尚德、严治、健体。校园里花团锦簇,这几个字煞是醒目。对!你猜对了,这就是大宁路小学的校训,从此以后,“崇学、尚德、严治、健体”这八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与“崇学”相伴。

  “崇学”即崇尚学习,有求知求学的慧心。《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老话说的好,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缸水,甚至可以更多。因此,崇学尚学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初出茅庐的我,那时候还只是那个满脑子教学理论的“小书呆子”,怎样和小朋友们打交道,怎样把自己的满腹经纶教给学生,这可成了大难题!但是,我时刻记得与“崇学”相伴。所以,一次次的外出听课,我积极参加,静心欣赏着学习着;一场场的报告,我认真记录,默默思考着践行着;一次次的教学比武,我牢牢地抓住,精心准备、深刻反思着??这些年,我与“崇学”相伴。时刻将“崇学”的校训记在心中,努力学习着,成长着,为的就是离“传道授业”近些,再近些。

  我与“尚德”相守。

  “尚德”即推崇美德,有博爱朴实的仁心。时常听到办公室有这样抱怨:“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唉,这么简单的题目讲了一遍又一遍,你怎么还是不会做!”细细想来,教师在抱怨的同时,是否推崇美德,用博爱朴实的仁心去对待学生,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关爱呢?“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当我看到“尚德”这组校训的时候,便不再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而是像宽容自己的孩子一样宽容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我想,学生需要的,是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是教师文雅亲切的话语,是教师善解人意的目光。教育的这些年,我时刻与“尚德”相守,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信任和宽容,也唤起了学生们最初的可爱与童真。

  我与“严治”相长。 “严治”即严谨治学,有严于律己的决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些年,我与“严治”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上课时,做到板书字迹工整,办公时,做到坐姿端正,上课前,做到教具摆放整齐。这些年,我与“严治”相长,在自己的教师之路上,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就是为了严于律己,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

  我与“健体”相依。

  “健体”即强健体魄,有博远宏大的恒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体”强调的正是一种自强不息的行为方式。强健体魄,爱拼才会赢!这些年,不仅仅是我,大宁路小学的每一个教师都时刻与“健体”相依,时常组建课外运动小组,开展教师运动会。在拼搏的道路上,我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永不放弃,永远的坚持,时刻与“健体”相依!

  记得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想,只要有校训的精神在,只要让校训伴我成长。那么将来的我暮然回首时,我敢肯定,那时的我将因“崇学、尚德、严治、健体”这八个大字而一生无怨无悔。

  铭记校训,无悔青春。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宁教师发自内心的呼喊!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