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心得体会

2021-06-15 心得体会

  一、语文教学抓住“读中感悟”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恰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将“读”贯穿于每节课之中。如在教学20课《不认识妈妈的孩子》一课时,我提出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很快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妈妈?这个孩子是谁呀?他是故意不认识妈妈的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饶有兴致地读起书来。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了解到以上问题的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动脑筋发现了问题,自己再通过读书来解决,这是孩子们乐于为之的事情。

  再如教26课《快乐银行》一课时,请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不读懂的可以在书上画上波浪线或是在句子旁边打上一个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并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大家是否能够解决。孩子们在交流中往往会这样说:“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万分快乐,他们存入了九千九百九十分?谁来帮我解答?”如果在刚才的阅读中对这个问题有所体会的孩子就会说:“我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提出问题的同学再通过语言进行感谢。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朗读、善思和分析能力,而且协调了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相互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每次备课中,我往往抓住几个重点的问题进行分析,设想孩子们会怎样回答,而我怎样去应对和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每节课我在课堂上提的问题都很少,都是请孩子们通过质疑或是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提出来。然后经过筛选,使它们在一堂课的不同教学阶段一一呈现。比较肤浅的问题在初读课文时自己或同桌、小组内解决,而有一定难度又能突出重点的问题则在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全班同学共同来解决。

  二、倡导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方式第一可以解决目前班容量大,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相对减少的教学弊端。第二给每个学生提供说话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敢说话、会说话,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第三通过同学之间的交谈、沟通,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

  当然小组活动在一节课的安排上不能过于频繁,而且要使用恰当。比如前面提到的初读课文时设计的“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一环节就可以先安排小组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全班交流。再如对于课文的结尾拓展延伸时可安排小组活动。在教第7课《从台湾飞回来的鸽子》的第二课时时,爷爷要走了,亲人们会对他说什么?爷爷会说什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亲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然后在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的表演,最后请几组的代表到讲台前展示。

  这样借助小组的活动方式,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既锻炼和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表演技能,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所以,我在教每一节课时都努力从某个环节中寻找这样一个点,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演。

  其实许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些孩子,尤其是学习稍差的孩子。而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希望成为焦点,每个人的能力也都是具有可塑性的,如果能调动起孩子的这些积极因素,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和提高,他们一定会更加快乐和自信。

  三、在课堂中发挥评价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和评价,在老师和同学讲话的时候,要认真倾听,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合理地去评价。比如,在老师和同学朗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们认真地倾听,然后针对朗读的速度、感情表达等方面自己来评价。而且我教给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时候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方法,要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使对方易于接受和理解。而被评价一方,除了要具备谦虚的美德,而且对评价方心存感激之情,因为他的提示、建议会使你的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时间,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贯穿于每个课堂。起初,学生们之间有些扭捏,方法也略显生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运用的得心应手,评价与接受评价已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21课《鸟路》,我在班里配乐朗读这篇课文。读完之后,我照例请学生对此进行评价。有的同学说,老师您读得声音洪亮,而且很有感情,读出了对鸟路的喜爱。只是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希望您下次注意。我笑着对她说:“谢谢你,我会努力的!”几个同学纷纷对我进行评价,其中一个叫李亚坤的孩子的发言让我至今难忘:老师您读得挺好的,可是我觉得您一定读的次数很少,有的地方不熟练,好像直接拿起书来就读的样子。我不好意思地说:“老师的确没读熟,下面我们一起读这篇课文,下课之前我再给大家读一遍,看老师有没有进步。”临近下课几分钟,我又当堂朗读了一遍课文,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赞扬。第三天,我们学习下一篇课文《热闹的大山》。我又在班里配乐朗读,并请大家进行评价。这一次,大家对我的'评价明显高于上次。李亚坤的发言格外引人注目:霍老师,今天您读得课文特别有感情,我知道您昨天晚上一定认真读过。您比前天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我是家长来给您打分,一定给您打十分。”通过这次的小插曲,我更加坚定了注重评价以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的信心。而且我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更加注重,尤其是每篇课文都会反复诵读,先感染自己,再感动学生。

  四、指导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从一年级下半学期我开始引导学生写一些小练笔,学生从最初的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句不通顺,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到后来写的小文章格式正确、行文流畅,羽翼渐渐丰满。进入二年级后,我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方面入手。多给他们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蕴涵很多生活哲理的书籍,让他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养成阅读、善学的良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识字量和课外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创设人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做有丰富知识内涵的人的意识。同时指导学生写了“给老师的一封信、美丽的秋天、雪景、我的小制作”等十几篇小习作,从内容、字数等方面提出了高于一年级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做到立意新颖、言之有物、行文流畅,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将读与写紧密结合,并且贯穿于每一节课。比如在教第4课《爱唱歌的大叶杨》这篇课文时,当学到“唱给学步的小宝宝,他在和蝴蝶捉迷藏。唱给勤劳的老奶奶,她坐在树下缝衣裳……”一段,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之后,说:“如果你是学步的小宝宝、享受凉爽的老爷爷、老奶奶,你和大叶杨之间会说什么?”学生先是同桌互相演练,然后全班展示交流。“如果你是大叶杨,你还想把凉爽和歌声献给谁?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第二段说一说?”(做进一步的想象延伸)学生静心思考后,开始小组讨论。热烈的讨论后,我请个别学生展示交流,最后鼓励学生把它写下来。同学们有的写道:唱给勤劳的妈妈,她在树下洗衣服。有的写道:唱给敬业的霍老师,她在树下备课、批改作业。还有的写道:唱给不辞辛苦的清洁工人,他们在认真地扫落叶……

  第三册的第九课《信》是一首儿童诗歌。文章用简练、明快的笔触介绍了文中的“我”替小鸟、花朵、大海等写的信,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清新。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以“如果我是文中的小朋友,我会给谁写信,会写些什么?”为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接着,我鼓励学生按照文中的格式,写一两段话。然后我建议大家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大家当小评委,给自己点评。最后,我请各组派代表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大家听,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几篇,大家一起点评、交流。看着自己信手写下的一句句生动、有趣、富于想象的诗句,听着老师鼓励大家的话语:“你们都是富于潜力的小诗人、小作家!”兴奋、自信的表情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涌动。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心得体会11-02

二年级上册教学的心得体会07-31

二年级上册教学的心得体会01-02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总结01-05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3

小学二年级上册体育教学的计划08-15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7-04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1-07

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