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论民本》原文及译文

2022-08-15 文言文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论民本》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民本》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够尽心的了。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粮食运到河内去赈济。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考察邻国的政务,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并不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和狗一类家畜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占夺(种田人的)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

  “(现在,富贵人家的)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收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这样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论民本高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几、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

  【学习过程】

  自学自导

  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重点字词、句式,用10分钟时间做“基础扫描”。

  2.讨论5分钟,解决“基础扫描”遗留的问题;尝试着用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基础检测”。

  一、基础扫描

  1.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②诛之,则不可胜诛:

  ③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④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⑤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⑥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⑦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⑧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辨析下列词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⑴莫:①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②从者病,莫能兴:

  ⑵就:①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②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⑶诸:①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②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⑷者:

  ①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②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③二者不可得兼: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二、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jì) 粢盛(shèng) 桀纣(zhòu)

  B.所恶(wù) 走圹(kuàng) 不赡(shàn)

  C.仓廪(lǐn) 孝悌(dì) 狗彘(zhì)

  D.艾草(yì) 鸡豚(tún) 庠序(xiáng)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积聚,储藏) B.其何能淑,载胥及溺(相互)

  C.诛之,则不可胜诛(责骂) 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埋怨)

  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B.则诸侯皆为之驱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4.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r也

  B.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式结构相同的两项是(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

  B.为丛驱爵者,r也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就、随之)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7.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三、提升训练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

  3.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译文: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译文: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译文: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相关推荐

【文言文《论民本》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李陵论》文言文原文及译文08-16

文言文素问·热论的原文和译文12-25

养生论原文及译文01-12

名实论原文及译文06-29

《纵囚论》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赏析05-24

童趣文言文原文及译文10-19

关于辨奸论原文及译文06-30

运命论原文及译文诗歌鉴赏07-21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和译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