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

2020-11-20 张九龄

  引导语: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那么说明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篇1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祖籍韶关始兴。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他不仅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做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八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枝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贡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张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你对得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修理暗藏春色”

  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到后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九龄说出太守的对子。九龄念出太守的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么应对的。”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这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腿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这就是张九龄小时候的故事,从故事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奋好学的人,他能成为一代名相,成为诗人,与这些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有我们不怠于勤善于求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学习中,赢得学业上的巨大成就。勤奋是把愿望变为现实的条件,不付出勤奋,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也不会产生天才。

  张九龄身上的许多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要像他一样的勤奋好学,不怕吃苦,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篇2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平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篇3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其家族显赫,祖上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

  张九龄少有才名,弱冠中进士。13岁时,他的文章就得到了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入仕后,张九龄曾提醒当时有名的宰相宋璟,让他举人唯贤。得到了宋璟的肯定。还上书皇帝,让他任官要消除重内轻外的毛病。

  开元四年,张九龄和宰相宋璟闹了矛盾,回家赋闲。在此期间,开辟了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贯通了南北交通,造福了当地人民,为广州的贸易发展和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开元九年,张九龄的恩师张说拜相,张九龄也因为政绩突出被屡次提升。十四年,张说被罢免,张九龄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职。十七年,张说被重新启用,但第二年便得了重病。他重病期间多次推荐张九龄为相。

  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拜相。当时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要被斩首。张九龄认为他有谋反之相,上书皇帝请求杀了安禄山。唐玄宗没有同意。

  在张九龄任宰相期间,大唐王朝虽然处于极盛时期,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社会矛盾。对此,张九龄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整顿了吏治,使得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李林甫忌妒张九龄的才能。当时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失败,被流放。李林甫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因此,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被罢免后,大唐王朝疾速走向衰落,并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四年后,张九龄回乡探亲,病死于自己家中。死后,唐玄宗赐谥号文献,追封为荆州大都督。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张九龄的话,杀掉安禄山,特地派人来到广州纪念张九龄。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篇4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4篇】相关文章: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04-08

一代名相张九龄02-21

一代名相张九龄随笔02-01

一代名相张九龄散文欣赏12-06

名相张九龄12-11

盛唐名相张九龄12-04

名相张九龄解析11-23

唐朝名相-张九龄11-09

唐朝名相张九龄11-09

一代名相张九龄说明文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