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拼音

2020-10-31 王之涣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武威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拼音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文】

  凉州词

  [唐]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作者简介】

  王之涣( 688—742),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字季凌,山西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少年时豪放不羁,后发奋读书。曾任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主簿,不久因被诬陷辞官,晚年又做过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尉。他曾漫游黄河南北,对边地生活很有体验。他与高適、王昌龄等都有唱和。其诗今仅存6首。

  【注释】

  凉州:州、卫、府名。西汉武帝始置凉州,指今甘肃省武威市,在今河西走廊一带。唐时辖境为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

  凉州词:按照当时流行的凉州地区的'曲调所配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厅的一种曲调名。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多描写西北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

  白云间:指目力所及、天地相接的地方。

  一片:一座。

  孤城:守关将士居住的营垒。这里指玉门关。

  仞:古代计量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七尺为一仞,东汉末则五尺六寸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羌族管乐器。双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个音孔,上端装有竹簧口哨,竖着吹。

  怨:哀怨。

  杨柳:古乐府曲《折杨柳》,调子凄凉,述离别行客之愁。古人临别时,往往折杨柳枝相赠留念,“柳”与“留”同音,所以杨柳易引发伤离别的情思。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此处是双关语,暗喻朝廷对边关戍卒的关心。

  度:越过。

  玉门关: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是唐代边境重镇。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译文】

  奔腾不息的黄河好像来自天际,

  一座城池孤单地坐落在高山脚下。

  羌笛又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折扬柳》曲调,

  春风从不曾吹过荒凉的玉门关。

  【作品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写作者极目远眺黄河上游,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西北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然后作者的视线由远而近,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只有一座边塞孤城巍然屹立,显得十分孤独寂寞。

  前两句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铺垫。这时候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种悲凉的送别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必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作者在对戍边将士表示深切同情之时,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戍卒的漠不关心。

【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拼音】相关文章:

凉州词王之涣 拼音11-30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12-21

凉州词 王之涣拼音09-29

凉州词王之涣拼音09-25

凉州词王之涣的拼音版11-04

王之涣的凉州词拼音版12-31

王之涣的凉州词带拼音12-26

王之涣凉州词加拼音10-31

王之涣《凉州词》拼音版01-05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