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鉴赏家 教案

2020-09-01 汪曾祺

  汪曾祺《鉴赏家》小说的主旨是什么?是如何描写人物形象的?其中“融画入文”的叙事手法了解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小说的风格

  2、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3、赏析本小说散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细读文本,通过语言、动作、环境等,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

  2、 了解散文化的小说与一般小说的区别

  教学难点

  鉴赏小说中蕴含的真、善、美

  教学方法

  阅读与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文学是人学,真、善、美是文学桂冠上的三颗明珠,文学创作者应该是真、善、美的追求者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位美的追求者和创造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的眼光走进他的《鉴赏家》!

  二、 品读与探讨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下问题

  (一)探讨本文情节结构

  1、小说的主人公叶三是一个“卖果子的”,作者为什么以“鉴赏家”作为小说的题目?

  明确:小说这样开篇:“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虽是个地位卑微的果贩,却凭着对生活的朴素理解、对绘画的真心喜爱,被大画家季匋民视作真懂画的人名士的高谈阔论往往只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而叶三从心里喜欢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欣赏画,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却常常能“一句话说出好在处”这样的鉴赏家才是真正的鉴赏家——用眼睛,更用心灵品味美,远胜于那些高谈阔论、似通不通的所谓鉴赏家小说以“鉴赏家”为题,既点出了主人公,也点出了小说主题;对美的鉴赏

  2、 小说从哪里开始进入所谓的“正题”?之前的叙述是否跑题了?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1)小说开篇之后,就开始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写到近一半时,才进入正题:“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2)之前的叙述没有跑题这些内容似乎和“”鉴赏家没有直接关系,但叶三作为“鉴赏家”对画独具的敏感,恰恰是源于卖果子时对生活中的美的敏感他喜欢到各地去找好果子,送到买家的果子都有可以入画的美丽;而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叶三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热爱生活,时刻注意发现和欣赏新鲜活泼的生机,才能从紫藤的乱花里看出风来,才会懂得一只小老鼠的顽皮,才会知道“红花莲子白花藕”我们从叶三身上读到的,是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鉴赏家之本质所在

  (3)而这些都构成了一个丰富、独特、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具有鲜明而饱满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特性格对美的纯真的热爱,对人的深厚的情谊,都蕴含在这些跟“果子”有关的故事中,从而使一个“神全气足”的人物跃然纸上

  3、小说写了叶三是鉴赏家,写了四层,按照下面的示例,对其他三层进行概括

  ①示例:叶三看画② 叶三懂画 ③叶三评画 ④ 叶三藏画

  4、小说多处地方写到了叶三赏画的情节,这些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何在?

  明确: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有朴素生活经验的、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真心爱画、真正懂画的果贩叶三;刻画了一个平易近人、从善如流的画家季匋民;赏画的情节写出了二人彼此欣赏和朴素情谊

  5、把本文与《项链》作比较,说说这篇小说读起来和一般的小说有什么不同?你喜欢这种不同吗?

  明确:《项链》这篇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始终扣住“借、失、赔、议”这些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天衣无缝而这篇小说我们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所具有的清楚的的线索、强烈的冲突紧凑的情节,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以一种更贴近生活常态、更亲切自然的方式叙述身边的人和事,人们称这种小说为“散文化小说”

  (二)赏析本文中蕴含的“美”

  1、情谊美

  明确:我们再来看叶三这个人物,的确不是一个典型的果贩;甚至可以说天底下这样的果贩几乎不会再有第二个;他是为了自己喜爱的画家卖果子的;画家死后,他不卖果子了,但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坟上供一供;画家送给他的画,他一张不卖,最后这些画陪着他安眠于黄土中,真可谓“生死相随”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正是因为与众不同,他身上有吸引我们的地方:对美的纯真的热爱,对人的深厚的情谊,这些不同于一般小贩的性情、品质,引发我们由衷的喜爱和尊敬

  2、风俗美

  明确:汪曾祺是位懂画、能画的作家他的小说也充满着画意在小说叙事中插入一些风俗轶事的片断,一地一景、一人一事,娓娓到来作者就是通过这种绘画的手法在小说中,把那些旧社会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故乡那司空见惯的风俗人情,再经过自己的匠心独述,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画,以及一卷卷清新淡雅的南方水乡的风景画,鲜明、具体、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将朦胧、含蓄、丰富的'底蕴留在读者的想象中,因而读汪曾祺的小说就有一种如同赏画般历久弥新的审美感受力在文本里写到卖水果的叶三这个人物时,作者巧妙地通过他所卖的水果,简简单单地几笔,就勾画出了当地的一幅物产风俗图: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密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这样,用水果标示一年的光景,将四季时节与水果联系起来,从冬到夏,从春到秋,好像把当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情画一幅幅地在小说中展现给读者看:冷暖相关的气候、美丽的景色以及丰富而诱人的特产

  3、人性美

  明确:文本中处处体现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善,如: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道一声“得罪”就走了再如: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做儿子的心里不安其实这样的人性之美处处体现在汪曾祺的文章中,在他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4、语言美

  明确:汪曾祺说:“散文化小说的作者十分潜心于语言他们深知,除了语言,小说就不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的语言雅致、精确、平易”在《小说笔谈》中,他强调“语言的惟一标准,是准确”

  提问:这篇小说的语言很有味儿,你最欣赏小说的什么地方,并说出它的好处

  (1)叶三家老二卖布:“量布、撕布(撕布不用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干净利落”语言和他所描写的动作一样,准确、干净、利落

  (2)“立春前后,卖青萝卜……”一段,充满了植物的清香,更可以让人想像时序更迭、草木葱茏之美下文说:“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可以说,是叶三把四季带到了许多深宅之中,也带到了很多看后的读者眼前,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些美丽的果子,闻到那扑鼻的香气

  (3)“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可以想见其饱满脆嫩香白杏,顾名思义,一定是又香又白,“白得像一团雪”还有“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的樱桃,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粗如小儿臂”的山药,“大如拳”的百合……这些准确生动的文字,组成了鲜明美丽的画面,文字中有画,也有诗

  三、小结

  问题设计:小说这样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这似乎是一个平淡到了极点的结尾你喜欢这个结尾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怎样回答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体现自己的独特认识与想像力)

  (1)提供两种不同的思考与分析:

  1喜欢这是一个平淡到了极点的结尾,也是一个自然到了极点的结尾这是人的必然结局:死了,埋了几个字,由生转到死,收尾干净利落,无尽感概尽在不言中这也符合人物的性格:叶三视这些为生命,无论生死,都要与它们相伴左右也符合作品的整体风格: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

  2不喜欢可以写得更有波澜,更有余味

  (2)结尾的不同设计:

  捐赠给博物馆,供大家一起欣赏

  世事无常,家道中落,儿子们无奈变卖了这些画

  这些画被凯觎已久的人掘墓盗去,流落四方

  教师总结:总之,叶三是一个好的鉴赏家,他在鉴赏画家的作品,画家却在鉴赏他的人品;他不经意间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艺术却伴随他走进天堂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大家炼就一双这样的慧眼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品读与探讨

  2、课外拓展阅读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附板书设计:

  鉴赏家

  汪曾祺

  (一) 探讨本文情节结构

  (二) 赏析本文中蕴含的“美”

  1、情谊美

  2、风俗美

  3、人性美

  4、语言美

【汪曾祺 鉴赏家 教案】相关文章:

汪曾祺的《鉴赏家》12-01

鉴赏家汪曾祺课件11-21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11-21

汪曾祺鉴赏家阅读答案09-01

汪曾祺鉴赏家全文概括10-22

鉴赏家汪曾祺阅读答案11-03

胡同文化教案 汪曾祺11-15

胡同文化汪曾祺教案11-13

汪曾祺胡同文化教案11-10

复仇 汪曾祺 读后感 汪曾祺我的家乡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