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咏王维唐诗赏析

2020-11-01 王维

  【作品介绍】

  《不遇咏》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9首。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原文】

  不遇咏

  作者:唐·王维

  北阙(1)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2)。

  百人会中身不预(3),五侯(4)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5)饮君酒,家在茂陵(6)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注释】

  (1)北阙:指朝廷

  (2)登:丰收,收成好

  (3)预:“遇”也。

  (4)五侯:泛指权贵

  (5)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6)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诗人被贬济州到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拜右拾遗期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生活情况和人生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卷125_99【不遇詠】王維

  北阙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百人會中身不預,

  五侯門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複臨水,莫問春風動楊柳。今人昨人多自私,

  我心不說君應知。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壹男兒。

【不遇咏王维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王维《不遇咏》诗词赏析06-01

王维《不遇咏》译文参考及鉴赏10-31

王维的《不遇咏》原文及诗歌鉴赏04-13

出塞王维唐诗赏析06-08

唐诗《寻西山隐者不遇》赏析06-24

叹白发王维唐诗赏析06-07

东谿玩月王维唐诗赏析06-08

王维《戏题盘石》唐诗赏析06-07

送康太守王维唐诗赏析06-05

叹白发王维唐诗赏析 王维《田园乐·其五》唐诗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