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

2023-06-13 王勃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珮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平,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六合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席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之滨,和江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

  “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

  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平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滕王阁诗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

  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

  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

  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

  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滕王阁诗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秋夜曲》

  作者: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注解】

  1、桂魄:月的别称。

  【韵译】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

  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评析】

  这是写宫怨的诗。前两句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其实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而已。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眼前。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评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韵译】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评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骱嫱辛私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 相关推荐

【王勃《滕王阁》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滕王阁序》王勃赏析09-15

王勃的《滕王阁序》赏析06-02

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10-09

王勃滕王阁序诗句赏析09-25

王勃滕王阁序全文赏析10-08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赏析10-08

王勃《滕王阁诗》原文及赏析10-09

王勃滕王阁序与滕王阁诗12-09

王勃与《滕王阁序》11-03

滕王阁序王勃原文翻译及赏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