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的诗苏轼

2020-11-17 苏轼

  海棠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海棠的诗苏轼,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海棠的诗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的诗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海棠的赏析:

  海棠即海棠花。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海棠花这一审美意象表现了游子思乡、离愁别绪之情。苏轼的《海棠》这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是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所作。全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的景象。诗人从嗅觉的角度来写,香飘四溢,不但扩大了诗歌的空间,也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月转廊”即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其中的“转”字,不但表明了月光动态性,给诗歌增添空间感,也暗示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的寂寞之感。

  后两句写爱花心事。第三句转句。诗人首先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紧承第二句而转,担心“夜深花睡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从上面描写环境进入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表现了赏花者的心态。上面写 “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其中,一个“只”,可以说虚词表意,深化了爱花人的痴情。一个“恐”字,不但强调了诗人对海棠的痴情,更暗示了自己的孤寂、冷清。最后是合句。诗人接着写道:“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一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即所以之意,含有“特意而为”之意。同时,这一句运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据宋释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里,“红妆”表面指海棠,实则诗人在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可以说,诗人以花喻人,不但含蓄,而且给人以审美想象。“烧高烛”与上文的“月转廊”形成照应,月光照不到海棠,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来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不让海棠睡去,更加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其中的“烧”和“照”,不但表明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也表现了自己害怕孤独和寂寞情感。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人为地去“照”,就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痛苦的超脱,对生活的豪迈之情。

  在艺术上,首先,典故的运用,提高诗歌的含蓄性和深沉性。其次,结构上起承转合,使诗歌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再次,动词的运用更增强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第四,以花喻人,形象生动,内蕴丰富。

【海棠的诗苏轼】相关文章:

苏轼海棠古诗07-30

苏轼海棠赏析11-16

苏轼写海棠的古诗赏析08-01

海棠古诗宋代苏轼拼音07-29

苏轼伤心的诗12-01

海棠古诗苏轼拼音效版08-01

苏轼《海棠》阅读答案及赏析10-11

秦观给苏轼的诗02-19

苏轼的诗都有哪些?12-01

写出苏轼豪迈的诗11-29

苏轼的诗有哪些分享 苏轼写西湖的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