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秦风·驷驖

2020-11-25 诗经

  原文:

  驷,六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车鸾,载歇骄。

  注释:

  1、驷(四sì):应从《说文》所引作“四”。(铁tiě):又作“铁”,赤黑色的马。孔:甚。(负fù):肥。首句言驾车用四匹很肥大的黑马。

  2、公:指秦君。媚:爱。媚子:谓秦君所爱的人。

  3、狩:冬猎。

  4、奉:言虞人(掌苑囿的官)驱群兽到猎场待射。时:同“是”。辰牡:应时的牡兽。四季所需的兽不同,所以虞人所奉也就按时节而不同。

  5、左之:使御者转车向兽的左方。群兽被虞人驱逐奔来,猎者迎上去,这时车子就要转向兽的左方以便射中兽的左体。(射兽必须使箭从兽的左体穿进,才能命中心脏,迅速杀死。一说古人祭祀多半用兽的右半体,射左方能保持右体的完整。)

  6、舍:放。拔:箭末衔弦处,或名为括。则:犹“即”。这句是说秦君善射,一发而得兽。

  7、北园:似是游息的地方而不是田猎的苑囿(秦国著名的苑囿叫做具圃,未闻有北园)。这句是写猎后的事。

  8、四马:就是首章的“四”。既闲:言猎罢不再驰逐,显得从容闲暇。

  9、(由yóu)车:轻车。鸾(銮luán):当作“銮”。(标biāo):是马衔的两端,出于马口之外。两端各系一銮铃,所以叫做“鸾”。

  10、(险xiǎn):长喙猎犬。歇骄:《尔雅》作“(谢xièxiāo)”,短喙猎犬。猎后载犬车上,使犬休息。

  译文:

  四马壮健毛色黑,缰绳六根手上垂。公爷宠儿一帮子,跟随公爷猎一回。

  猎官驱出应时兽,膘肥肉壮满地走。公爷一声“朝左射”,放箭直贯兽咽喉。

  狩猎归来游北园,四马轻松好悠闲。轻便副车铃铛响,车上息着众猎犬。

  诗经故事:

  秦庄公生下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世父,世父牢记着要给死在犬戎的祖父秦仲报仇,所以把太子让给了弟弟秦公,自已成年领兵在外,和犬戎打打杀杀的。

  那时周王室国力已弱,对犬戎的抵抗全靠秦大夫一族了,可秦和犬戎的厮杀也是各有胜负的,那世父就是今天胜一场,明天又败两场的,后来还被犬戎捉去,又放了回来,不过有秦一族和犬戎纠缠,王室的日子还算是好过。

  日子一好过,周王室就生余事,那周幽王宠爱褒姒,废了太子立了褒姒的儿子,终于酿成大祸,被犬戎联了太子的佬爷申侯来一齐攻破了王室,幽王逃到了骊山,让乱兵杀死。天下大乱了,各地诸侯都按兵不动,看着周王室遭犬戎的欺侮。

  秦公坐不住了,他独自带秦的兵马和犬戎激斗,救了周王室,说来也怪,那秦国的军队和犬戎厮杀多年都是各有胜负,可这公领着秦军来救王室时,却是所向披,战无不胜。很快秦公便安定了王室,并把周平王送到了洛邑,在那里新立了都城。

  秦公带了头,梁武公和齐国也就都发了兵,很快就把犬戎逐了出去,周平王很是高兴,封了秦公和梁武公为诸侯,秦正式的成为了诸侯了。

  平王还封给了秦大遍的土地,把岐山以西都封给了秦,让秦公带着秦的兵马从犬戎手里去收复。

  各国的使节,纷纷来到秦国祝贺通使,秦公用诸侯的礼仪招待了使者,他用黑赤马、黄牛、公羊各三匹,祭祀了上天,接着就为进攻西戎作准备了。

  那时的练兵和演习,多以围猎的形式举行,秋草黄时,秦公聚集了大军,在原上兴行了围猎。

  各国使节也一同前往观看,使节们乘坐的车,全由四匹毛色黑亮亮的俊马拉乘,在秋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秦国士兵的盔甲整齐,士气高昂,驭车灵巧,阵势雄壮,马嘶声,人呼声,把一个原本寂寂的原上,吵得和开了锅的沸水一般。

  围猎的收获颇丰,公让人挑出最大最肥壮的猎物去祭祀先祖,盛大的祭祀一直举行到三星高照,月儿西斜的时光。

  有使节记下了这盛大的围猎场面。

  驷,六在手。公子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社,辰社孔。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车鸾,载歇骄。

  鉴赏:

  《毛诗序》谓此诗:“美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圃之乐焉。”秦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周王始封为诸侯,后又逐犬戎,遂有周西都岐、丰八百里之地,为秦国日益强盛奠定基础。秦公的武略自有值得称道处,狩猎历来作为君王讲武的一个组成部分,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秦国的强大?

  古代帝王狩猎场面极其宏伟,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都极尽铺叙描之能事,对此作了生动反映。从扬雄《长杨赋》:“今年猎长杨,……罗千乘于林莽,列万骑于山。”也可窥见其规模之一斑。而《驷》之妙却全在以简驭,以少胜多,仅三章章四句共48字即已写尽狩猎全过程,却同样使人觉得威武雄壮,韵味无穷。

  首章写将猎。取景从四匹高头大马切入,严整肃穆,蓄势待发,充满凝重的力度感。四马端端正正站着,只待一声令下,便拔蹄飞驰。镜头接着由马转移至控制着六根马缰绳的人。“六在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充满自信。这是赶车人,也即下句所谓的“媚子”之一,即秦公的宠臣。他还不是主角,只是“从公于狩”的一个陪衬。真正发号施令的是秦公。他带领一大批“媚子”,大规模出猎。此章虽只取一辆狩猎车的情景,而声势浩大又纪律严明的场面已可联想得之。驭马与驭天下,其理一贯,如后世白居易《授韦贯之工部尚书制》所云:“善御者,齐六;善理者,正六官。”所以此章通过层层反衬,暗写秦公治军治国有方。

  次章写正猎。管山林苑囿的狩猎官,接到开猎的命令后,急忙打开牢圈樊笼,将一群群养得肥肥的专供王家狩猎作靶子用的时令兽驱出,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围猎场面就自然映现在读者脑海。这虽然只是个铺垫,但角度很巧妙,令人从被猎对象想像狩猎盛况,避实就虚,别具一格。至于为什么单单驱出“牡”兽,那是因为当时祭祀用的牺牲以牡为贵,不用兽。在纷纭的围场中,诗作的镜头紧紧跟随着秦公,只见他吆喝一声:“射左边的那一只!”果然那肥兽应弦而倒。这足见公武艺不俗。当然,他狩猎的对象只是驯养的野兽,这与《郑风·大叔于田》中“暴虎”(赤膊空拳打老虎)的公子相比,不免有点虚浮和滑稽。但以王侯之尊,他不能真正到深山老林与虎豹猛兽直接较量。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此诗的'描写非常切合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诗只举秦公一隅,可谓抓住了牛鼻子,其余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自行想像补充。对于秦公,也只是摄取了一个刹那间的特写镜头,而略去其他枝节,叙事中有描写,笔法老练简洁。

  末章写猎后。猎后情景可写的很多,如猎物的丰盛,猎者的欣悦等,但都未免落入寻常臼。此诗的猎后视角独特,大有王者风范。诗写猎后即游于“北园”,按常理推测那北园与猎场应该是相通连同在一区的,并非要绕道另去一处游息。故首句既是场景的转换,突出了王家苑囿之广大,也是氛围的转折,由张而弛。一个“游”字意脉直贯篇末。前“狩”后“游”,互为补充,整个过程相当完整。次句又着眼于“驷”,与首章相呼应,而神态则迥异,此处的驷不再是筋脉怒张,高度紧张,而是马蹄得得,轻松悠闲。一个“闲”字语意双关,马是如此,人也如此。后两句又对“闲” 字着意渲染。车是一种轻便车。《周礼·校人》:“田猎则帅驱逆之车。”驱逆之车即是车,其作用在于围驱猎物,供猎者缩小包围。猎后的车已不用急驶飞赶,因而马嚼上铃儿叮当,声韵悠扬,从听觉上给人悠闲愉悦之感。最妙的是末句的特写,那些猎时奋勇追捕猎物的各种猎狗都乘在车上休其足力。这一宠物受宠的镜头很有情趣,也很耐人寻绎,将先前的紧张与现时的休闲形成鲜明对照,使末章的“闲”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叙事取景高度浓缩,突出典型场景和人物,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和细节,因而虽只窥豹一斑,却能使人想见全豹,其艺术括力很值得借鉴。《诗经》中写狩猎的名篇有二,即《大叔于田》与此篇,前者反覆铺张,以见长,后者精要简约,以简著称,而这恰恰代表了我国文学的两大传统手法。

【诗经·国风·秦风·驷驖】相关文章:

国风·秦风·驷驖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关于驷驖诗经08-14

《诗经·国风·秦风》的注音04-06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意思03-15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释义04-02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吟诵03-22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吟唱03-21

诗经·秦风《黄鸟》12-12

诗经·秦风《小戎》12-13

关于国风诗经12-14

诗经·国风·唐风·葛生 诗经·国风·秦风·车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