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论语者的典故

2020-08-22 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字字珠玑,蕴义深刻,早读早获益!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论语》和《孟子》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书籍。而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问家,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多,因此我们在这里只举一个来说。

  有一次,孔子在教弟子们道理,弟子们照例围坐在孔子的身边,年仅二十四岁的增参也坐在其中,他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学生,所以孔子很欣赏他。

  席间,有弟子问孔子:

  “老师,为什么您讲的道理都那么复杂呢?”

  孔子听完这个问题,看看这为弟子,又望望曾参,然后回答说:“我的道理是浑然一体,而能贯通任何事物的。”

  说完,便离开了。

  满头雾水的弟子们围着增参,曾参微笑着回答他们:

  “老师所说的道理,就是我们能推己及人,一切以诚心最重要。”

  虽然是简单的两句话,但是,真要做好,还不太容易呢!

  作中庸,乃孔汲,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中庸》其实就是一本人生哲学的`书。

  晋朝的陶渊明是中庸哲学最代表的人物,他不重视现实生活,也不会沉溺在梦想里。

  有一次,家里穷的没饭吃了,他只好接受朋友的推荐去当县令。虽然他并不相当县令,但是迫于现时,他也只好委屈自己顾全大局。

  后来,有个朝廷大官要到陶渊明这个县来视察,他的属下便提醒陶渊明,大官来时,要记得多说些好听的话,对大官要必恭必敬的,这样才能有升官的机会,陶渊明听了很不以为然,感叹地说:

  “难道就为了区区的五斗米,就要我向别人弯腰吗?”

  于是陶渊命将官职辞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新过着农耕的生活。

  陶渊明在政治上虽然谈不上什么功绩,在文学着作上也没有较具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他品性高洁的中庸哲学,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是讨论孝道的书,内容是记载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论孝情形。自古以来,孝经就被推为谈道德理论的重要典籍。

  舜帝年轻时,非常孝顺,感动了顽劣的父亲,和长设计要陷害他的后母和弟弟,等到舜登上了王位以后,仍然象以往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孝。

  孝顺的最高境界,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扶持父母而已,还要做到显耀父母的名声。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秦朝暴政下,百姓生活流利不定,受尽苦难,就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拯救国家并且让父母感到荣耀的志愿。

  于是,刘邦带领军队南征北讨,终于当上了中国第一个平民皇帝。

  当他回乡省亲时,他的父亲见到他,立刻就要向他叩拜,刘邦不仅连忙阻止,还封父亲为太上皇。

  这就是孝亲最好的例子了。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迷圣言,礼乐备。

  礼仪廉耻是国家很重要的四个纲纪,排在第一位的是礼。至圣先生曾说过:

  “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在这个世界上。”

  可见“礼”对我们个人人格的修养是多么重要。

  周公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继位,周公负起了辅佐的责任。

  他在辅佐成王时,广招贤才,对有才能的贤士相当礼遇。有时候,他正在用餐,如果有贤士来拜见,他会立即将口中的食物吐掉,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后,跑出来接见他们。

  就是因为周公如此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的贤才之士来帮助他,一起把国家治理的即富强又安乐。

  之后,周公又根据当时的需要,把官制分为六种,并且按着每一种官位,写成一篇有关职务和有关条文来,这本书就是“周礼”。

  后人读这些经典,除了学习书中的精神外,也要身体力行才是。

【三字经论语者的典故】相关文章:

三字经的历史典故08-07

《刘晏正字三字经》典故12-22

负薪挂角《三字经》的典故12-23

《三字经》里的十个典故12-17

黄香温席的三字经典故12-23

《三字经》历史典故:悬梁刺股11-01

关于《三字经》里的十个典故12-22

论语的好句12-12

柳宗元对《论语》的接受08-24

王安石变法的典故11-10

新三字经歌曲mp3 三字经歌曲在线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