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

2020-07-16 散文

  现今社会。发现人们越来越注重品味。注重文化,大到社会文化。小到企业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等。经济昌盛。文化繁荣,并驾齐驱。

  在这样的盛世,书刊杂志如雨后般的春笋不断地涌现。精神食粮丰厚。

  最近,闻听青浦文联主办的湖畔杂志庆祝25期纪念。我除送上生日祝福,一直在想记下点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话实在是太多,太多。毕竟我们分湖诗社和青浦文联已经有了近五年的交往,两家协会情同手足,水乳交融。

  记得那年的夏天,两协会第一次相约在朱家角见面。放生桥为我们作了见证。青浦的陈沄纪念馆。我们一同倾听革命前辈的跫音,在枇杷园里,我们惬意徜徉同赏,上海后花园让人徘徊。海派风情使人兴奋。

  同样,我们江南水乡,着实让他们迷恋。不久,青浦文联组织来分湖采风,听山歌。赏荷花。访午梦堂叶小鸾。瞻仰张应春纪念馆等等。每次。我们的雅聚。都会留下了一串串诗行。一篇篇鸿文。你来我往。发表在对方心爱的杂志上。增添的作者名。有了新鲜的熟悉感。越来越亲密。分湖杂志出现了凌耕。张烨文。戴仁毅。钟惠娟。蔡静盈等老师。湖畔杂志则有了张舫澜。徐忠明。费秀华。张建林。查文荣等文友。

  杂志是个平台。让两协会有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是一条纽带。紧紧地心系着文友挚爱文学的心。

  我说到湖畔杂志。不得不提张烨华老师。一位热衷于文学的长者。他和我说。曾在芦墟读过三年书。现在杂志社担任校对工作。6年来。他兢兢业业。把校对当作自己的事业。不放过一个错字,漏字。哪怕一个微小的标点符号。

  湖畔杂志。可以说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为此。每次杂志的诞生。就如同他的一个孩子出生。他捧着她及时送达分湖之畔。回程时。他又将同期的兄弟分湖杂志。秋鲈诗苑带回青浦交流。

  有次。我就见张烨文老师来芦墟拜见张舫澜社长。我们仨在快餐店边吃边聊。听他们谈各自的`杂志。商量今后的合作计划。张老师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青浦文联主席凌耕。

  张老师是协会的义务联络员,他乐此不彼,来回穿梭。有次,湖畔杂志发出青浦诗歌邀请赛的通知,分湖诗社文友积极响应,纷纷撰写诗文,投稿青浦文联参赛。由此,青浦文联精心策划的诗歌吟诵表演,一阵阵高潮叠起,协会两地美美地同享一次精神的盛宴,用最美的诗歌来讴歌新时代,令人振奋,创作更有了激情!而湖畔杂志的一支独秀,自会引来凤凰。

  去年。我在吴江通网站看到一篇关于陈沄及其他姐姐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陈沄是青浦人。他的姐姐从文章中看出是吴江人。其中有什么渊源呢?我联系了文章的作者。吴江党史办陆建忠主任。他和我娓娓道来:吴江和青浦一衣带水,亲情浓得化不开。就说老一辈革命家陈沄姐弟与吴江的关系吧。作为他们的出生地练塘。历史上曾为吴江所辖。在练塘划归青浦后,姐姐陈星在抗战后期离开练塘到吴江定居,直到后来去北京颐养天年。更难得的是,陈星还让她唯一的外孙在吴江认了一门过房亲,对吴江又多了一份亲近,改革开放后,两家还经常走动和联系。陈沄对吴江也是关爱有加,早在开展地下工作时,作为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他曾巡视过苏州、无锡等地的革命斗争,他对苏州的传统曲艺苏州评弹十分的喜爱,对评弹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他的伟大赢得了吴江人民的尊敬,也带来了吴江人民对陈星的关爱。

  但这份关爱,让陈沄心生感激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安。于是,他连续2次给吴江来信,慎重谢绝吴江对陈星的帮助,不经意间给吴江送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他们的家乡,这笔财富既是送给吴江的,也是留给青浦的,并为两地增添了又一段佳话。

  正因为陆主任的有心和努力。才揭开了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弥足珍贵。填补了青浦史料的空白。我将稿件发凌主席审阅。他连呼好文。说马上刊发。前天。张烨文老师在电话中。还和我提起这篇文章。说此文一经他手。眼前为之一亮。击节赞叹。我告诉他。陆主任这篇史料文后来获得吴江区档案局征文一等奖的好消息。是呀。杂志沟通了你我他。无形中杂志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正是她把我们送到了金泽水乡。让我倾听頣和浩寺玄妙的佛音。咀嚼甜香回味的青豆。聆听姚老诉说水乡泽国的故事。感念船过金溪似老歌的浪漫。同时。青浦带给我许许多多的灵感。难怪我会在放生桥上独自徘徊。迷恋至今而难以忘怀。写出心灵之作。我在江南画卷中穿行的诗篇。期待枫红的日子。赞神歌中船橹摇……

【咀嚼甜香的青豆散文】相关文章:

咀嚼“鲁迅”的读后感10-02

咀嚼鲁迅读后感10-30

林清玄散文集的经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张爱玲的散文12-16

汪曾祺的散文01-05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0

星空的散文08-20

老屋的散文08-19

如果你是我的曾经散文 那些花儿的现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