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的散文文章

2022-07-04 散文

  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关于荔枝的散文文章,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1

  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我刚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家中只有孤零零的老母。站在荔枝摊前,脚挪不动步。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上一斤。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硬邦邦的,鼓起几分胆气。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回到家,还没容我从书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这样一辈子过来了。不知怎么搞的,我一时竟不敢掏出荔枝,生怕母亲骂我大手大脚,毕竟这是那一年里我买的最昂贵的东西了。

  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刚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路,才又和我们阔别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认为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孙子一部分。我忽略了身旁小馋猫的存在,他再不用熬到28岁才能尝到荔枝,他还不懂得什么叫珍贵,什么叫舍不得,只知道想吃便张开嘴巴。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了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2

  似火的初夏,炎热中附带着一丝甘甜,这一丝甘甜莫过于那红橙饱满的荔枝了。“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可说得上是对它描述的最高的评价了吧。当然,我不是来品尝荔枝的

  这个季节只要是在广东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吃到很新鲜的荔枝了,在这里荔枝就像湖南老家的橘子一样普遍。但是对于南漂一族的我来讲,依旧会觉得新奇,每一年都会购买2到3斤新鲜的荔枝来吃,如果能够吃到这一年第一头的鲜荔枝,甚至会小小的高兴一个晚上。记忆里的童年是吃不到新鲜的荔枝,吃到荔枝的渠道只有两种,一就是去干货市场买晒干的荔枝,这种荔枝只能是吃到一点点荔枝的味道,完全无法吃出饱满甘甜的味。再有一种就是小卖铺里面的荔枝罐头了,这种形式的荔枝可以说是最能接近鲜荔枝的了,至少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次吃到荔枝罐头,是在8岁那年。一天放学回家,整个人萎蔫的趴在书桌上,母亲问我怎么了,我回答说头痛,母亲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很快做出论断,有点发烧!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治头痛的药粉,伴着温开水,让我喝下去,还没有到吃饭时间,母亲让我先去躺会,说等吃饭了再叫我。

  傍晚的时候,母亲走到卧室叫我吃饭,我抬着沉重的脑袋说没胃口,不想吃饭,母亲劝说了几次,甚至有点带训斥的语气了,但是依旧没有激起我下床吃饭的念头,最后她略带严肃的说了我一下就出去了,我依旧昏沉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头疼的厉害无法睡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半睡半醒的隐约听到母亲叫我的声音,艰难的睁开双眼,看到确实是她,不过她手里这次却拿着一瓶罐头。开始我依旧拒绝吃东西,不过在她拿着罐头在一边诱惑我时,好奇、嘴馋使我“投降”了。我艰难的爬起来,母亲拿着小汤勺喂着我吃,这一口到嘴里是软滑与清甜,使我胃口大开,呼噜几下将一罐子吃了个底朝天~~我好奇的询问母亲,这是什么罐头,母亲说是荔枝罐头!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我发现我的头疼好了,看着床头的空罐头瓶,我很是神奇的以为是吃荔枝罐头头疼就好了。

  在后来,只要是生病,我每次都哭闹着要吃荔枝罐头 。确实很多次,吃完它,我的头疼就好了。不知道的是我嘴馋了,装头疼呢?还是它真有个功效!记不得了。不过在我的心里,它就是能够治疗我的头疼。随着年龄的长大,社会发展也是飞速的运转,现在头疼,我不会再去喝一罐荔枝罐头来治疗头疼了,因为我从母亲那里知道,那一次生病头疼康复,是因为母亲一开始让我喝了治疗头疼的药。而后的吃荔枝罐头治头疼,或许只是我馋嘴的伪装!不过它贯穿了我正正一个童年,长大后,我也买过一些荔枝罐头吃过,但是不仅不能再“治疗”头疼,而且也不是那个味道了,再后来我想吃的时候,干脆直接购买几斤鲜荔枝吃了。

  又是到了5月的初夏,水果摊、超市、市场都充实这种此刻特有的水果——荔枝。那荔枝罐头呢?我想在佛山是吃不到了,不是吃不到荔枝罐头,而是找不到那种情与念,又或许我是吃新鲜的荔枝太多,不再通过吃荔枝罐头来回味鲜荔枝的味道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随着宫门的层层打开,透过历史的烟尘,皇宫中,声乐悠扬,轻歌漫舞中,鲜甜,多汁,诱人的荔枝已在杨贵妃的莞莞一笑中……

  龙舟鼓喧五月天,岭南风雨荔枝红。当岭南龙舟水的到来,在蝉鸣唧唧声中,岭南荔枝已是一片艳红了。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佳果”,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果木,高约十米,果皮处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道香美,但不耐储藏,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荔枝品种众多,可分为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白腊,槐枝,山枝等,其中萝岗桂味,笔村糯米糍与增城挂绿并称为“荔枝三杰”。因为荔枝不耐储藏,诗人白居易曾描述:“此果若离开树干,一日则色变,二日则香变,三日则味变,四五日色,香,味都没有存,所以又名离枝。“荔枝鲜甜,多汁,让人百食不厌,东坡先生被贬来到惠州时,适逢荔枝时节,吃后赞不绝口,即赋诗一首《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五月的岭南,龙舟竟渡,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粽子的清香,田间,山坡上,道路旁,满眼都是荔枝树,成熟的荔枝挂满枝头。红红的一片,透过温暖的阳光,衬着天边的云彩,仿佛飞焰欲红天,红云盖天地般,让人云深不知处。那红云一直飘到六月,故有“南州六月荔枝丹”之称。

  “荔城无处不荔枝”,我的故乡增城(又名荔城)盛产荔枝,其中“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品,“增城挂绿”,有文献正式记载可追溯至16世纪,据乾隆年间,《增城县志》记载它原产于增城新塘四望岗,后至嘉庆年间,因官僚迫害,万幸留下一棵,后移至荔城挂绿广场。挂绿荔枝果肉细嫩,清甜爽脆,味道幽香。《广东新语》说:“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小不之,三日不变。”

  挂绿之名从何而来,却是有一典故: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中的荷仙姑是增城小楼人,当夕阳西下,荷仙姑便坐在荔枝树下,一边吟唱,一边飞针走线地做着刺绣,随手挂在荔枝树上的绿丝线迎风而舞,仿佛应和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少女怀春的姑娘只想把最好的女红送给心爱之人,可能那深情的歌声也深深打动了荔枝树,当荔枝成熟时,每颗荔枝扁圆,不太大,甲肩隆起,谓之龙头,另一则谓之龙尾,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穿到底。后来,荷仙姑被仙人点化羽化成仙,飘然而去。从此,“增城挂绿”便随着那动人的传说而家喻户晓。2001年,其中的一颗增城挂绿荔枝拍出了5。5万元的高价,成为全球最昂贵的水果,一举打破了吉尼斯的纪录。2002年,一颗增城挂绿荔枝拍出了55。5万元的天价。

  记得小时候,顽皮的我每当荔枝艳红时,常常和小伙伴们爬上枝繁叶茂的荔枝树上偷吃荔枝,鲜甜,多汁的荔枝总让我们乐不思蜀,饱餐一顿后,我和小伙伴们便在荔枝树上捉迷藏,把荔枝叶做成花冠戴在头上,束在腰间,缀上那鲜红的荔枝,那颗颗鲜艳的荔枝就像红宝石,红玛瑙,点缀其间,小小的我仿若孔雀公主般跳跃在那无忧的岁月中……

  荔枝不但可以鲜吃,而且可入菜,晒干可作干果,加入海鲜同炒更是美味宜人,因海鲜的寒气与荔枝的性热中和后,更是让人唇齿留香,当荔枝从冰霜中拿出与其它水果拌成沙拉,尝一口,直让人感受到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茂盛的荔枝树上,那片片艳红,从远处看仿佛“晓看红湿处,花城锦官城”般,龙舟竟渡的江南,蝉鸣唧唧,龙舟鼓喧中,湾湾的江河边,又是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4

  人教社修订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当选了当代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荔枝》。文章围绕荔枝写了几件小事,于细微处体现了作者与母亲深厚的母子亲情,文笔清新、质朴、平实、动人,是一篇感悟亲情,陶冶情怀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课文特点,作了如下设计:

  一、淡化讲解,体现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早就提出,语文教学要走出新天地,必须搬掉“两座山”,一是课堂上繁琐的分析讲解;二是习题式的训练。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同志也在他的《我的小学语文观》中指出,语文教学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淡化讲解,是当今阅读教学的总趋势,对于《荔枝》这样平实易懂的课文,教师繁琐的讲解只能是画蛇添足。课堂上我除了在导入 新课、组织讨论时使用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语言,其它时间都给了学生,我让他们充分地读,尽情地说,自由地写,一节课下来,听课老师感觉我已经淹没在学生的读书声和讨论声中了,课堂的主角自然而然成了学生。

  俗话说,不破不立,不止不行。不淡化讲解,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讨论,体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讨论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意识。《荔枝》一文虽然平实易懂,但要从细微处读出真情,还得让学生在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交流、探索,让思维碰撞,让资源共享。在组织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时

  ,我本着“内容要广,形式要活,时间要足”的思想,给学生出示了小组交流、探讨要求:1、时间15分钟,小组长注意协调,保证每个同学不少于一次的交流机会;2、交流内容不限,围绕“母子亲情”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句,从中读懂了什么,悟出了什么;3、交流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允许有多种意见,多种看法,重在参与。

  这样的讨论,学生享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他们思维活跃,语言鲜活,表达富于个性,当这些活跃的饿思维、鲜活的语言以及充满个性化的表达走进语文课堂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已迈出了创新的步子。

  三、深化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教学既担负着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任,也不忘陶冶学生情感、熏陶学生灵魂的使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字,体悟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荔枝》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当让学生在读中悟境,议中悟情,写中悟意。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细节描写部分,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再让学生围绕“文中答谢句子能充分体现作者与母亲浓厚的母子亲情”进行讨论,畅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在文末“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处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进入文章情境,转换角色,替作者写下他对已故母亲深切的饿怀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本着这样的教改的理念,我对《荔枝》一课作乐创新性教学,只在通过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情感交流和个性发挥,让学生在读书、讨论、感悟等语文活动中潜心会文,体悟真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5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些年,每到荔枝红艳艳的六月,品尝着荔枝的鲜美的时候,总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诗句来,也往往能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来。

  童年的我们的那一代人,要吃到荔枝,并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容易,想吃荔枝,就得在荔枝成熟的日子里,每天起得早早的,飞快的跑到荔枝树下,捡些熟透了或虫咬了从树上掉下来的荔枝。有时也怕黑,因此,我们老是盼望着刮台风!台风来了,把树枝都吹断了,荔枝自然的就都掉下来了。我们呼唤台风的时候,荔枝树的主人家的人都会骂!

  还有另一种方式可以吃到荔枝,就是等树主人摘荔枝的时候,去树下捡偶尔掉下来的荔枝。等树主把荔枝摘了,我们就爬到树上去搜那些没被树主发现而留下的荔枝。不过,爬上树和偷人家的荔枝,都是会挨父亲、母亲爷爷等长辈骂或打的!因为,长辈们都担心孩子们从树上掉下来。而偷,那是最不能宽恕的,因为当时的人的思想就是纯得容不下偷的行为!

  捡荔枝回来了,洗好了,每个孩子都会把最好的荔枝留给父母或爷爷奶奶,自己吃些烂的或虫驻过的,然后就悄悄的去学校了。记得有一次,我瞒着大人爬上树去摘余留的荔枝,摘了一个大的,心里就想着,这个留给爷爷,那个留给爸爸……然而,从树上下来,一摸裤袋,才发现原来裤袋烂了个洞,只剩下一棵荔枝,那些都掉了,被其他小朋友捡去了,到现在都懊悔不已!白忙了不要紧,主要是没有剩有大的好的给父母!

  这些年,到荔枝熟了,往往买很多回来吃,因为母亲和儿子都喜欢吃。儿子要吃荔枝,母亲或他们的那些叔叔们就给他们买,他们自然就没有了我们当年要吃到荔枝时的艰辛。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每次吃荔枝的时候,他们都懂得挑大的给他们奶奶,还说留下这些大的给远在厦门的爸爸妈妈!荔枝,在我们的家庭里,它们就成了孝心传递的使者。儿时的我们,现在四、六岁的两个儿子,不用人教,在内心里都懂得孝顺,这也是荔枝带就的一种美吧!

  今年的荔枝又红了!我们想儿子了,儿子们也想我们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6

  六月份,我可以忘记南方夏天的酷热,可以忘了这个月份到底哪天蹦出母亲的肚子,却忘不了那一片荔枝,红了!

  童年的一段日子,由于一些原因,我被寄托到外婆家,外婆走进了我的生活!

  被脱离与父母,一个当时除了会哭点的小孩,真的很无助。有很多个夜晚,眼泪都会不由自主流出来,后来眼泪渐渐地冷了!有时候,有些小孩的情感早熟,其实是被逼的,而这些早熟总是一种悲剧!在那段时间里,这个小孩的唯一安慰,就是外婆夜里都会来哄小孩睡觉。

  有时候,外婆说一些很多民谣。有时候,外婆会答应明天带上小孩去买好吃的,而第二天,外婆也真的给小孩买他爱吃的零食。对于生活比较艰难的户口,这也是一种小小的负担!很多时候,外婆都是在她记忆里翻出五六十年代的小故事哄小孩。那些故事,成为我的小孩却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还隐约记得一些故事很吓人。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外婆会讲一些有些吓人的故事,或许外婆认为会吓得我不敢哭,然后睡觉。而那时小孩也真的吓得不哭而睡觉。

  其实,那么几个夜晚,小孩是假装睡着,然后,微微张开眼皮,看着外婆一只手提着那老油灯,然后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间门,离开。接着,小孩就会爬起来,望着窗外的夜,很平静!而今想到这个画面,觉得外婆比那黄亮的老油灯更像老油灯!

  不知道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的,但是在小孩的记忆里,外婆一直是给别人"看花"的,"看花"这词不过是我们地方言的同音,它是属于一种算命的范畴。那时候,总会有一些人来找外婆,让外婆给他们或者他们的亲人"看花"。

  小孩很经常溜进那间房间,看外婆帮别人"看花"。"看花"时,外婆正襟危坐着,皱皱的枯脸上的双眼闭着,双腿会不时抖起来,手持着一根古老式的木棍,前面台桌上的香檀里点着三炷香。按照算命的说法,外婆现在是处于一种入眠与一些事物沟通的状态!有时,小孩会很有耐心地等外婆醒来。有时,小孩会受不了跑出去玩,然后又回来看看外婆是否醒来。如果没醒来,小孩总会在心里埋怨一下那些客人,让外婆入眠那么久!

  对于这些客人,小孩看多,总会有很多熟脸孔。小孩当时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会来那么多次呢?每次"看花"完了,客人总是很开心地塞一些钱给外婆,这算是礼仪吧!然后,外婆就会给一点零钱给小孩去买吃的!又或者晚上买好点的菜!

  对于"迷信"这东西,我一直保持沉默。无论真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外婆给予了来客一种安心,一些希望,一丝明亮,就像夜里,外婆那盏老油灯!外婆很是受人尊敬呀!

  每年六月份,那是一个荔枝红的日子。小孩都很兴奋。外婆家的后面连着一座比较大的,比较平缓的山坡,那几乎都是种着荔枝。那时候,那荔枝红的季节,外婆都会带着小孩和小孩的堂弟妹们来后山摘荔枝。

  一位老人,几个小孩,行走于荔枝红的林间,小孩们吃着老人摘下来的荔枝,很是天真愉快,样子还挺逗的!老人微微笑着,看着!记忆里,多么让人惬意的画面!

  时间把小孩拉成了我。我每次如果有机会都会在荔枝红了的日子去看外婆。前期,外婆还亲自带我到后山摘荔枝。到了后来,都是嘱咐表弟带我去摘荔枝。仿佛带我到后山摘吃荔枝都成了一个习惯!其实,与其说自己去荔枝,不如说自己去看外婆变老!

  每次到外婆家,外婆总会对我嘘寒问暖,而有很多时候,外婆和奶奶一样,都会对我唠叨一些关于我小时候的事。其实,老人对自己儿孙唠叨一些关于儿孙的往年事,我明白,明白他们不过以这唠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孙的挂念。就如我现在用笔唠叨这些往事!

  每次离开的时候,外婆总会塞钱到我手里,说这些是车费。我拒绝过,但拒绝不了。当我收下那钱时,外婆那板着的皱皮的脸才缓下来。其实,我弟妹和姐姐去探望外婆都是如此情形!因为我们都是她的儿孙!

  那天,家里打电话过来说,外婆过世了!我听了,心里突然显得很平静,一会儿,才回应,"哦,我知道了!"接着没说什么,就挂了电话。然后继续平静着。

  过几天,我回了老家,想去看看外婆的遗体。妈妈说,不许!家里人对我说什么外婆刚去世不久,去看了又会怎么怎么样,想土葬而政府不许,就偷偷下葬,我去看会出什么麻烦等等!而后,我懒得去理会家里人,我也没去看外婆,很平静地离开家,重新回到学校里。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到过外婆家了!

  我很是平静,心里很长时间也没现出半点忧伤。很多人说我很无情。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无情。听到外婆走的消息,为什么会突然如此平静?当时,一直挤着自己的泪腺,却也没见得有一点泪水!但是,或许我们这类小孩就是这样。如果人们想起一句话时,或许他们应该会懂得这类小孩的一丝内心。暴风雨来临前总是平静的!

  可是,平静过后,我却不是暴风雨,我只有一些重复的记忆画面和一抹忧伤,淡淡地,陪着我,一直到老,一直到死!

  或许,我不会在踏入外婆家那片土地,那已成追忆!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诗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月份,荔枝红了,外婆走了!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7

  我像一条鱼,漫游在无边的合江荔枝林海中。眼前,一棵棵高大的荔枝树,对我喜盈盈地展示她的累累硕果。

  “大红袍”光彩照人、“妃子笑”颤颤悠悠、“玉荷包”风情万种……荔枝林里处处皆风景,使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绿荫涌动,果味飘香,这简直是个美丽的伊甸园,漫游其间乐得让人难以消受。

  仰望

  荔枝林里,一架竹梯架设在高高的荔枝树下,一位刚健男子沿着竹梯攀援而上。我正担心他的安全时,只见他早已攀上树梢,进行采摘荔枝的正式节目。他轻轻拉动绿枝翠叶,像轻轻拂动天上的浮云。他精心采摘颗颗荔枝,像虔诚摘取亮晶晶的星星。

  忽而,我想起童年亲人们说给我的至爱心语:你要天上的星星,我也会去摘给你!此刻,我感到他就是为我们采摘星星的人。

  我伫立树下仰望着他,就像仰望一位高大纯朴有爱心的亲人。

  品荔

  品尝泸州文友刚采买来的鲜荔枝,甜中带点微酸,果味甚浓,口感特好,吃得人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偶听当地长者讲述,荔枝滋补养人,丽颜美色,号称“水果之王”。长者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诗人杜牧所写杨贵妃当年喜吃的荔枝,并不在岭南,而就在这里。

  长者的表情非常庄重,话语十分恳切,可我依然似信非信,不敢全信。倘若史实果真如此,那我就要伸出拇指,大赞贵妃这位品果专家和美味高手!

  品罢合江的荔枝佳果,忽盼吃后能提神醒脑,激发出更多的生活遐想与怀古思今的热血情怀!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8

  题记:在心灵的最深处,总有一种感动叫情不自禁,总有一种心绪叫触景生情。荔枝花开的季节,透过那些平凡的花朵,透过那些青春的枝丫,你是否和我一样,看到层层叶片后面包裹着清晰殷实的硕果?

  “荔枝花开淡淡香”,每当荔枝花开满枝丫的季节,便情不自禁想念起多年前工业区附近那片曾经的荔枝园。一片片一排排列队整齐的荔枝树,在春天尽情舒展着向上的枝叶,浅黄的荔枝花竞相开放。柔和的色彩,活泼的清香,涂染着春天的屏幕,让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当年春天的荔枝园,总会吸引养蜂人纷纷前来采集荔枝蜜。也吸引着不少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荔林里留影和玩赏。或坐着小憩或仰躺地面,或静心细听和风的低语,或追逐聆听蝴蝶和蜜蜂的欢畅。早春明媚的阳光透过密密的叶缝,尽情倒泻在慵懒的身躯。作一个深呼吸,就有股淡淡幽馨直沁心脾。似乎感觉又回到了童年故乡春天的原野。走进荔枝林,忙碌的心灵顿时少了些生活的烦闷,多了些清新和安祥。

  我三月的脑海,依然荡漾着当年车窗外成片成片灿黄的荔枝花海。那是我初次邂逅真实的荔枝花开,也是我第一次离开江西老家的国企南下深圳闯荡而见到的成片荔枝林。一路上我抬头看着窗外,一边忐忑面临工作竞争的艰难。虽说已有两年的工作经历,但还是为那个陌生的城市是否会接纳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异乡人而心存顾虑。当火车驰入广东地界,眼前突然一亮的花海让我惊讶,竟忘却了周身旅途的疲惫。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浅黄向我涌来,又急速从身边向山谷处的村庄流去,绵延起伏,层层叠叠。阵阵淡香使劲地扑进车窗,向鼻孔里直窜。旁人说那就是荔枝树开花,才知道年少时诱人口馋的荔枝,就是眼前那些普通的果树长成。

  我今天的记忆,依然定格在当年穿梭于关内关外三月的背景里。阳光下或者雨天里,步行或者公交车,与我作伴最多的就是那一路盛开的荔枝花。找工作的最初期间,虽有动摇过重新返回国企上班的想法,但每次路过荔枝园,我总会稍作停顿休憩片刻。见到枝头攒动的花儿倍感亲切,它们似乎在安慰我,劝我不要放弃。所幸的是,我最终选择了关外一家不大不小的私营公司。它的条件和待遇还算让我满意。也恰好公司正对面有一片荔枝园,这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霓虹喧嚣的背后能看到一片绿色田野的风光,并呼吸到那些从树底深处散发出来淡淡的泥土气息,的确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情。每次遇到困惑时,我的目光总会投向窗外的那片荔枝树,与它深情对眸。荔枝树,就好比我童年老家门前的那些香椿树,让我亲近让我安静。

  感慨于树枝上那些花朵,点缀着难得一见的春色盎然。感慨于花朵平凡的外表也能结出可口甘甜的果实。感慨于身边凋零一地的碎花,得以把更多的养分和阳光留给那些还在枝头上畅谈理想的伙伴。那些最终能化身为硕果的花朵,需要经历多大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去顽强接受风雨的考验。

  荔枝花开的景象,逐渐成形于我深圳生活的底片。逛荔枝园,成为我当年平日休闲的最好方式。只是后来公司附近那片熟悉的荔枝林,被征地改建成一栋栋新的工业园楼层,便觉得有些遗憾了。而且紧随着更换了一家新的公司,便甚感留恋昔日的时光。不过,现在每逢春天,我常选择最近的荔枝园,去看看那些让人欣喜的荔枝花,与它们亲密接触。荔枝成熟的`月份,更是常去看看那些长在枝头上成串成串的荔枝。看看果农铁皮棚里简陋的家当和挂在荔枝树上的幸福。甚至可以在树底下为果农摘到最高处那几颗最大最好看的荔枝而雀跃如童年般欢快。也可以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用长竹杆敲下高挂在枝头上诱人的果实,或微颤惊惊地爬上荔枝树去亲自采摘。这就是回归田园劳动的快乐。

  荔枝花开,当一些枝曼越过当年深圳的记忆,也偶尔触碰到儿时记忆的墙壁,就忍不住探头说一点与荔枝有关的童年光景,不得不往外衍生一丁点童年的细节。儿时的老家极少见到新鲜的荔枝。那些诱人的荔枝图片全部都来自于书本。但对荔枝罐头特别记忆犹新,在老家供销社的柜台上摆着一罐罐铁盖子玻璃装的荔枝罐头,那甜甜的糖水细腻滑润的果仁,让每次去老街赶集的小孩总是站在柜台前久久不愿离去。那时平日里能吃上荔枝罐头的小孩,已经让同伴们羡慕得要命。如今的交通便利,从广东十多小时的运输就可以到达老家,现在老家街道超市或者路边叫卖的水果摊,啥水果都有,自然也有新鲜甘甜的荔枝,品种多样价格低廉。

  荔枝花开,平凡朴实。没有玖瑰的娇艳,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木棉的壮美,没有桃花的水灵。它淡淡的清香,散发着朴素的气质。它可口的荔枝蜜,美化着人类的生活。正是这些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小花,却结出甘甜爽口的果实。一朵朵一簇簇,在繁茂的枝头上轻轻绽放摇曳。它们平凡得就象都市里一张张普通的脸庞,它们朴实得就象车间里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是这些普通的脸庞和忙碌的身影,拼凑成这座异乡城市精彩繁荣的背景,默默地奉献着自已的青春。

  总能想起当年一路荔枝花开的景象,想起那些年那些树梢摇动的暗影,想起那个戴着眼镜稚气未脱的男孩身后一路走过的足迹,想起那张青涩脸上写着的青春的律动,想起那些次醒不来的深梦。如今,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荔枝花开给我的信念,让我有勇气走出生活和工作的困惑。也让我如同其他年轻追梦的异乡人一样,坚守着一朵朵平凡且朴实的荔枝花角色。

  荔枝花开淡淡香,内心厚实更坚强。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9

  在广州做短暂停留,一个以“诗意增城”为主题的文学活动的消息滑入我的眼框,让我突然间有了对增城的牵念,斗胆与身在佛山的朋友老唐取得联系,意欲来一个增城之旅。

  到增城,自然是要看看荔枝的,这是因为荔城自古有荔乡之称。等赶到增城,才知增城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湖泊河流对我这个初来者显得是那样的陌生,就拿增城到处盛开的花朵来说吧,妖娆艳丽,娇小可爱,可我几乎叫不上一种花的真名姓。好多次鼓足勇气请教行人,可惜因为方言上的差距,任我憋红了脸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随行就市,根据花朵的颜色命名起来,红花、黄花、粉花、蓝花、紫花,倒也意趣不少。反正懂与不懂,都在自己心里揣着,他人是很难知晓的,也显不出多少尴尬来。

  好在“诗意增城”的文学活动早已铺开在增城的大街小巷,路牌上标识着“诗意增城,健康生活”的主题语,很让人鼓舞,连出租车司机也在关注这件盛事,这让我一个跟风而来的文学爱好者突生温暖,陌生感逐渐消失,觉得自己站在增城的大地上,就成了增城山水中的一员。

  但来增城,我意愿中不仅仅是为了一览花事,或者凑一场跟诗歌有关的聚会,还要探究一个与荔枝有关的传说。因为荔城被称为荔乡由来已久,那些个与荔枝有关的传说在增城更立体、更丰满一些。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流传千古的诗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和解读,但着实对岭南这个地方、荔枝这个果品做足了宣传。增城地处岭南腹地,七镇四街道,处处有荔枝,有两个地方索性以荔枝命名:荔乡、荔枝坳。估摸着增城出产荔枝的年代要比东坡先生贬谪岭南的年份早很多,增城被称为荔乡应该是名符其实。

  我乃一乡野鄙俗之人,永远脱不了探究历史传说中那些诡异情节的恶习,常常为之苦思冥想,自得其乐。这就牵扯出一句比苏轼老先生早两百年出世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这句诗所演绎出的历史传说。诗中透着一段千年往事,说是大唐贵妃杨玉环站在华清宫,看见棕红烈马如红色云朵般飘逸而来,眼看要吃上鲜美的荔枝,贵妃自然喜不自胜,做莞尔一笑状。但那些为生计谋的路人,怎能知道这仅仅是为贵妃送鲜荔枝的快马疾驰而过呢?

  这首诗蕴含了大诗人杜牧咏古讽今的嗟叹、对盛世大唐不能重现的惋惜,这是后来者无可争议的解读。可对于杨贵妃喜食的荔枝来自何地一直争执不休,近几年的争执更甚:一说产自蜀地,当是说今天的四川;一说产自南海,也就是现今的广州地区。更有甚者,关于荔枝的传说中还演绎出一段与高力士有关的故事:说是杨贵妃喜食荔枝完全是因了高力士的逢迎撺唆,极力推荐产自茂名地区的一种叫“白玉罂”的早熟荔枝,让杨贵妃食荔枝上瘾。

  后世这种喋喋不休的争执和演绎,显然削弱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咏古讽今的本意,而把唐明皇朝廷上下荒淫无度的原罪让一枚生于田野的荔枝来承担,好像荔枝生错了地方,生错了年代,这自然说不过去。再说,唐王朝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以及“安史之乱”之后的没落衰败,岂能归罪于喜食荔枝的杨贵妃或者杨贵妃喜食的荔枝?

  荔枝产于岭南也罢,产于蜀地也好,这只是上天赠与人类的一味果品而已,人类自当有权利食之,有义务惜之,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赋予荔枝以生命的吟唱。但要透过荔枝偷窥历史的过失,荔枝说白了就是一种甜果而已,是担不起人类的过错与荣耀的。人类更应该透过古人的思考,检点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过失,加倍珍爱这上天赠与我们的土地和家园,才是人类自己代代繁衍生息的希望所在。

  2015年4月的最后一个日子,我与衡阳老唐站在荔乡增城的一颗荔枝树下,看着花期已尽、正在坐果的荔枝串,遂成此想。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10

  90后美女若晴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组荔枝挂果的图片,并配了极其撩人的文字:我熟了,你约吗!

  我觉得该图文相配挺有创意,于是给她点了个赞,并忍不住加了个调侃的评论:熟而不约,非礼也!

  没想到,这个玩笑开大了!若晴很快打来了电话,热情邀请我本周末前往她的家乡莆田品尝荔枝。为了打消我的疑惑,若晴道出了实情。原来,在福州工作的若晴找到了意中人,想带回莆田老家见见父母,所以急需一位媒人作伴同往。我说,这哪里是需要媒人呀,这分明是需要一盏250瓦的大灯泡嘛,再说了,我老黄哪点长得象媒人!若晴说,老黄你能说会道、博古通今,我老爸和你一样都是文化人,你们一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有你在,气氛就不会尴尬,更何况,你还是免费自带车的司机,我上哪儿找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呀!

  听着电话里若晴调皮的话语,不知是出于有意想撮合一桩美好姻缘,还是被小姑娘拍中了马屁股,我竟然鬼使神差般答应了。

  大暑时节的莆田市区,虽然高温炎热,街区路面还是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根本看不出这是刚刚经历“尼伯特”台风重创的灾区。据说莆田是一座荣获国家级区域品牌最多的城市,如中国绘画之乡、中国木雕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和中国佛教艺术品之都,我对这如此之多的国字号称谓却是索然无味,在我看来,这无非是特殊政治环境下政客们自我宣扬政绩的产物,根本经不起历史长河的淘洗。但莆田有两个别称却是当地历史和文化所赋予的,一是兴化,二是荔城。兴化是指古代福建八府之一的兴化府(也作兴化军),如今所说的八闽大地,兴化是其中特指之一,地方特色小吃“兴化粉”也是由此而来。

  而所谓荔城,顾名思义即为荔枝之城,自唐代以来,莆田就以荔枝而闻名全国,历史记载,宋代莆田人家家户户用荔枝树干当柴火煮饭,可见莆田历史上荔枝种植之多。如今走在莆田街头虽然还能见到荔枝树,但早已没有诗歌里所描述的“吾家荔枝自成庄”的景象。上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到访莆田,曾写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让当时的一些莆田官员很失望,他们觉得作为文化部长的郭沫若到莆田来只留下这寥寥几个字,实在是太普通了,况且莆田荔枝哪有多到“无处不荔枝”的程度!后来人们才知道一代大师郭沫若此处用的是虚写荔枝而实写莆田人的手法,至于题词中对莆田人是褒是贬,则不得而知。

  若晴家住莆田市区北郊的西天尾镇上,这里可是个历史文化名镇,闻名遐迩的南少林寺就坐落在该镇的九华山上。在通往镇上的公路两边山坡上,随处可见成片成片的荔枝林,火红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情景颇为壮观。镇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也种有荔枝树,那种随手可摘的感觉简直像走进了王母娘娘的后花园!

  若晴的父亲老陈比我年长几岁,是镇上文化站的干部,老陈对当地乡俗民情有很系统、专业的见解,我想了解的问题,老陈都能举一反三地讲出一大堆故事来。老陈觉得莆田之所以广植荔枝,除了莆田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宜荔枝生长外,莆田人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莆田人自强好胜,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想办法通过努力获得,有一家院里长出了诱人的荔枝丹果,邻居家长就会教育孩子,不要羡慕,更不要去偷摘别人的果实,我们自己家院子里也种上一株,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就能吃上美味的果实,于是,家家院子里都种上了果树,同样道理,镇上哪家盖上了洋楼、买了汽车,第二年镇上就会有更多的家庭盖洋楼、买汽车。老陈这段草根式的见解,让我对莆田荔枝文化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我联想到了那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似乎读懂了几分作者的原意。

  看着我与老陈聊得带劲,鬼精灵似的若晴趁机拽着对象溜出门逛街去了,一旁的老陈嫂也频频给老陈使眼色,意思是我们该聊点正事了。我当然也没有忘记自己媒人的使命,于是,我便主动把话题转移到了年轻人身上。若晴对象小郑天生条件就好,大高个子、文质彬彬、一表人材,老陈夫妇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小伙子又是研究生,在福州有好专业和好工作,老陈夫妇听了更是喜上眉梢。只是小郑老家是河北农村的,老陈夫妇听到这里,果然如我所预料般面露难色,老陈嫂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就一个女儿,将来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我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只是想让老陈夫妇在这个问题上多加思考,所以我就故意卖了关子:“这还真是一个问题!”于是我也陷入“沉思”中。

  许久,我见老陈夫妇还是愁眉不展,再“沉思”下去的话,年轻人都快回来了,我还是把关子解了吧。

  “老陈,这个问题我看要辩证分析一下,你看,小郑虽说是河北农村的,可他家里也还有兄弟姐妹呀,他与若晴都在福州工作,将来成家之后,自然是把你这里当成他的家了,你不白捡了一个儿子吗!再说,你家若晴那么聪明有主见,将来任何事情还不是她说了算!你们老俩口就等着享福吧!”

  老陈夫妇听了果然眉头舒展开来,尤其那老陈,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口中却不忘训斥媳妇:“就是!就是!咱们家养大的女儿,还怕她飞了不成!老娘们没见识,快去下厨做饭!”

  看着老陈夫妇开心得斗起嘴来,我自然也开心得笑了出来,我想我这媒人的使命应该基本上完成了吧。

  这顿晚餐,我吃着老陈嫂做的可口饭菜,又喝了老陈家自制的陈年荔枝酒,心情舒畅得就像自己相亲成功一样,最可恨河北农村那小子,自己相亲轻松得像局外人一般,这令我心里有些许的担心,年轻人会不会因为幸福来得太容易而不懂得去珍惜!于是,我借着荔枝酒的酒劲,把这小子也灌他个烂醉,而我自己却想醉难醉。

  这一夜,我住在老陈家的客房里久久不能入睡,我回忆起了老陈给我讲的草根荔枝文化,又想起了“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的诗句,更联想起了郭沫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题词,我忽然觉得这次荔城之行,与其说是为她人作媒,倒不如说是以荔枝为媒,深深补上了一堂民俗文化课。

  荔枝的散文文章 篇11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那里四围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身体。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一开瓶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举动挺稳重。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他小心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动。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自己分泌的王浆来供养它。

  老梁赞叹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东西,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呆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荔枝的散文文章】相关文章:

关于荔枝的散文12-11

散文:与荔枝有关的传说12-11

荔枝花开淡淡香散文08-11

又到荔枝成熟时散文11-14

荔枝蜜抒情散文07-22

春天散文的文章11-22

夏天的文章散文11-28

励志文章 优美散文11-27

张爱玲散文《自己的文章》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