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

2022-08-23 沁园春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

  作者:苏轼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译文翻译

  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严重时是休。不必诧异,沈郎易瘦;也不必大惊小怪,白发先愁。总是很难禁止,许多魔难,你喜欢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想想前欢杳杳,后来悠悠。

  目不转睛的凝望。后悔上层楼。只是引起惆怅,新愁压住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书信。考虑到他走,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眼泪收。要知道,这般的心病,两人心头。

  注释解释

  连环:连结成串的玉环,比喻连续不断。流水:流动的水,形容流逝的岁月。

  惊怪:感到惊异奇怪。沈郎:指南朝梁沉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潘鬓( bìn):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好事:特指男女欢会或婚配。

  追想:犹回想。杳杳(yǎo):指渺茫。悠悠:指思念貌;忧思貌。

  凝眸:注视;目不转睛地看。惹起:引起。新愁:新添的忧愁。

  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伊行:她那里。

  创作背景

  这首词选自明朝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传》卷八十三,《全宋词》未录。是北宋词人苏轼于早期所作,为描写古代女子思恋情人的闺情词。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文学家。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是其代表作之一。

  赏析

  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词作首先写道:“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是说情感如连环一样没有终点,回环往复的;离愁别恨似如流水绵绵不断,永无止境。所以,词人说“情”、此“恨”“甚时是休”。接着写道:“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沈郎”就是指沈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后人多用“沈郎腰瘦”泛指因故腰细的男子。潘岳三十二岁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鬓”等作为中年即鬓发斑白的代称。“潘”即指潘岳。潘岳在三十二岁时就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鬓”就作为中年即鬓发斑白的代称。这里,词人用了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之后的具体情状。这里,从两方面来写的,首先是说腰围减损,其次是说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头发斑白)而发愁。接着写道:“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这里,词人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指男女之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人写道:“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杳杳”形容幽静深远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补注:“杳杳,远貌。” 唐代柳宗元《早梅》诗中写道:“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悠悠”指遥远,或者长久。《楚辞·九辩》中有“袭长夜之悠悠”的诗句。这里,词人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这样,更加使词中表现的“情”与“恨”更加具体化,更加深沉化。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一起写。过片写道:“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谩”即莫,不要。这里,首先,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就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其次,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一起。其中,一个“惹”(触动)字,更加表现出词人内心集聚了无尽的愁苦。接着写道:“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这里是说,在当前的相思情景下,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其中,“写遍”、“字了”表现出如何倾诉衷情,将天下所有用来诉说“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接着词人写对方接到信之后的情况。词人写道:“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其中,“料”字明谓假设。主人公从自身的相思,设想对方的相思。写了对方的`相思,反过来,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从写作效果来说,视角的变换,由己及人,更加强调了词人的相思之情。最后写道:“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意思是说,要知道,这样的相思,积郁于心,两处牵挂,无法解开,人生就更加的痛苦。这里,词人道出了双方的共同心病——相思之苦。词人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发读者想象,提升了词作的审美境界。

  在艺术上,首先,铺叙的运用,条理清楚,其次,典故的运用,含蓄蕴藉。再次,视角的变换,深入内心。

  诗文赏析

  整首词善于铺叙,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上片首句“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接着以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的具体情状。依律,这组扇面对句,当以一领格字提起,此处连用两个“也”字,用以铺排叙说,一曰瘦,有如宛约一般,腰围减损,再曰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而发愁。“总是”二句,却以散句入词,接下句,均为直说,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当指男女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杳杳”、“悠悠”,与“连环”、“流水”相呼应,将所谓“情”与“恨”更加具体化。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一起写。“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是过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谓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一方面启下,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一起。词作说当前的相思情景,先说主人公一方,说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时,词人说相思,还兼顾对方,料想对方接到情书,当如何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料”字明谓假设。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已尽而味有余。

  这首词以铺叙手法说相思,反反复复地说,虽只是“相思”二字,却并不单调乏味。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除了真切体验之外,还在于善铺叙。作者善铺叙,就是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叙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妙境。这种作法是从柳永词中学得来的。

【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相关文章:

沁园春·情若连环(苏轼)08-30

沁园春·情若连环 苏轼08-30

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11-05

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鉴赏09-26

沁园春·情若连环赏析09-19

沁园春·情若连环原文及赏析08-18

《沁园春·情若连环》文学赏析09-25

《沁园春·情若连环》诗词鉴赏12-14

沁园春情若连环的翻译赏析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