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风筝 说课课件

2020-10-24 鲁迅

  鲁迅 风筝 说课课件

  【教材解读】

  《风筝》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且多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批判。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实际的局限,要七年级的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性是有较大困难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本文时,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实际动身,偏重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关于童年游戏心理的描写以和“我”因童年时曾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而发生的悔恨和悲痛的情感的描写。也就是说,在教学本文时宜淡化政治色彩,注重人文情怀,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动身,充沛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多篇。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酷以和“我”由此而发生的痛悔和无法掌握的悲痛,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人文情怀的教育。

  至于本文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作品中一些语意含蓄而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依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理解这些语句是极不容易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对这一问题不应过多涉和,我的处置方法是:在学生质疑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简单点拨,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略的认识即可,更多的内容则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再去领悟和体会。

  【理论运用】

  1、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理论。

  语文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传授语文知识,教会学生阅读和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语文又是一种文化。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它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承当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

  2、主体教育思想。

  主体教育观要求语文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沛尊重学生的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经验。

  3、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精髓,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沛尊重、激活、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经历。

  4、个性化和发明性阅读的原则。

  艺术接受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是双向推荐过程,艺术创作主体是生命体验的阐释者,而接受主体则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二度阐释的价值,决不在创作行为之下。假如没有接受主体的参与和响应,任何艺术活动都是潜在的甚至是不完整的。这一理论建立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强调了读者的在阅读中的地位,也强调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发明性。

  语文新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教法选择】

  激趣。以一首短诗引入,同时让学生回忆童年时游戏的往事,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使用专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效果更佳。)

  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拨。在学生学习遇到疑难处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之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

  【学法引导】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解读文本。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阅读、去感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首先用一节饱含深情的、回忆童年的小诗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回忆童年时游戏的往事。

  2、介绍作者(老师简单介绍之后,由学生补充)

  3、初读课文。此时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完全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让学生获得最自然的、最富有个性的、整体的阅读感受。

  4、推荐感受。这个环节为学生搭设一个互相推荐、表达阅读感受的平台。

  5、重点品读。这个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重点句以和重点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整体掌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悲痛。

  第二步:重点品读第三段,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

  第三步:重点品读第四段,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的表格,了解主要事件的各记叙要素,并且用心去体会“小兄弟”被“我”粗暴地折断、踏坏风筝时心境。

  在这一步中还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充沛地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和淫 威,认识到它的非人道和可憎,为下面理解本文的主旨作必要的准备。

  6、探究主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表观点。在学生充沛发言的基础上,假如学生的回答没有涉和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批判,教师要可给予引导和补充。

  7、学生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文本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标明自身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8、结束授课。

  【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鲁迅 风筝 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人教版《鲁迅与时间》说课设计07-10

鲁迅《风筝》片断赏析12-27

读鲁迅《风筝》有感范文11-04

鲁迅风筝阅读答案09-01

韩愈马说课件11-12

鲁迅风筝教学反思范文09-13

将进酒说课课件10-29

《乡愁》说课05-19

风筝鲁迅读后感范文8篇08-29

《题西林壁》说课课件11-27

鲁迅的藤野先生课件 鲁迅的雪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