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

2022-10-24 柳宗元

  导语:山水诗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类别,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山水诗的大家,在他被贬永州时期,其诗歌体现出他的情感内蕴,即小旷达寓于大忧伤中和含蓄蕴藉、简古枯淡的诗风特征,还有其诗作形式上的特点。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 篇1

  中国古代的诗歌以抒情见长,“诗缘情”是自六朝以来诗人们的共识而借山水以抒情则是自六朝谢灵运、谢眺以来山水诗的传统,中唐时人柳宗元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是山水诗大家,今天我们就浅谈一下柳宗元的山水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天尉,改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加王叔文集团改革政治的活动,官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古文家和诗人。诗歌数量比不上古文,但成就很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也很鲜明。其中山水诗最为后人称道,与韦应物并称“韦柳”,被视为王孟山水诗的后继

  柳宗元的山水文学主要包括他的山水诗和山水游记小品,这些作品绝大部分写在他遭贬谪的永州和柳州期间,其中以永州时之作最为代表 [3]。柳宗元被贬谪为永州司马是顺宗永贞元年(805)十一月至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这一段时期。今天笔者想就其中的山水诗进行探讨,以下分别从情感内蕴和风格特征两方面来谈柳宗元在永州的山水诗。

  一、情感内蕴

  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山水诗,情感上充满了忧伤悲愤之情,自己被贬到永州,在“投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的环境里,发泄着自己的愤郁和不满,还有就是自己沉浸于山水自然美景之中,暂时忘却被贬谪的痛苦。这两种状态都存在于吟咏山水自然的诗歌里。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柳宗元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就被召回朝廷,实现自己的“利安元元”的理想和抱负。

  首先看一下诗人借助山水来排遣自己内心的郁闷和愤慨。在这些山水诗中,诗人首先吟咏山水美景,然后再抒发自己抑郁的情怀。

  如:《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从对景物的感受“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写起,到自己的离国怀忧“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秋风萧瑟似乎使诗人忘记了疲劳,但是却无法摆托那种孤寂与愤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因为秋风萧瑟,羁鸟孤鸣,再加上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因此从情感上来说,自然无法跳出悲伤的氛围。到永州后,柳宗元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伟大诗人屈原的感受,他在《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中说:“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寄情于山水,正是要表达自己不满的心境,虽有忧伤,可悲愤之情亦溢于言表,让我们能够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怀。

  再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冷渗硫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乌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迁居愚溪之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就甘心终身为永州民,可是却又害怕自己老死在这蛮荒之瘴土之上,所以很矛盾,这种心情时时在心灵深处激荡,使作者表面上无所事事,可心灵深处很痛苦,所以时时在大脑里思考,因而诗人没有休息好,所以就“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睡不好觉,就起身看月听泉响。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诗人倚靠着门,寂寞地到了天亮,诗人很孤独,没有什么可以排忧解怀,让我们对之报以同情之感。

  接下来诗人虽然很孤寂于南国,可是内心深处还是涌起一丝希望,希望有朝一日,一封诏书能够使自己再度北上,能够报效朝廷和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人于悲伤孤独之外为蕴藉自己的心灵而找到了一剂良方。所以诗人在悲愤之外,还有自己旷达的一面,可谓是小旷达寓于大忧伤中,诗人能够沉浸于自然万化中,这也是我们可以发现的。

  如:《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本首诗中“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写出诗人虽然被贬谪,但是很超脱的感觉,说自己幸亏被谪,免受簪组之累。同样这也写出诗人在怨愤酸楚的情绪下,仍有放达的一面。诗人心里虽然不满于被贬谪,但是自己也可以借以放下“簪组累”,这展示了他乐观的一面。

  如:《零陵春望》

  平野春草绿,晚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山。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蒋之翘《柳集辑注》(卷四十三)曰:“此处以处末世而思圣君也,即诗人西方美人之意。苍梧是指舜葬于苍梧之野,写诗人羡慕舜的时代,渴望圣君的出现。这样也能够使自己早日实现报国之志。诗人虽处贬谪之地,可内心仍然对国家怀着希望,希望圣明的君主早日出现。这首诗也表达诗人的渴望,于山水风景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从上我们可知,柳宗元在永州时虽写了充斥着不满愤懑的诗歌,可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对国家对圣君怀有殷切的希望,所以从以上诗歌我们可看出柳宗元永州诗歌的情感内蕴。

  二、风格特征

  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诗风象代表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亦体现了一个诗人与其他诗人的区别和对诗歌审美的追求。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体现了含蓄蕴藉、简古枯淡的特点。

  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怜怜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开头两句诗人从自己写起“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突然从静静的夜里听到了露水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起床开门观望西园。第三至六句“寒月上东岭,怜怜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写到了诗人在月色中看到了疏竹根,听到了石泉响、山鸟喧,诗人想到自己虽然不能眠,可是还有石泉、山鸟陪伴自己一起欣赏月夜。“寒”字渲染了一种凄清迷茫的气氛,在这气氛中,“响”、“喧”更加反衬了诗人所处的幽静寂寞的环境。最后两句与开头两句首尾呼应,抒发诗人自我的内心感受,清风吹襟,凉气渐渐逼人,诗人倚楹待旦,郁结于心的贬谪之感仿佛要向石泉、山鸟倾诉,可是最后却“寂寞将何言”,这些描写渗透了诗人寂寞忧思的感情。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形象生动,描写以动衬静,诗人从自我感受出发,所用的意象也是清冷的,结构上紧扣一个“独”字,让我们领悟到那种恍惚飘渺的思绪与不可言说的忧伤,令我们感到诗歌用语平淡,含蓄蕴藉。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 篇2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末,王叔文等执政,倡导政治改革,柳宗元是革新运动的中坚成员,不久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有关人员纷纷遭贬,柳宗元亦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官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柳宗元的诗文,大多为他进步的政治观点服务,揭露黑暗,同情人民,思想价值比较高。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翕,独钓寒江雪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千山”二句:写大雪中宿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二句:在这严寒的环境中,写渔翁的独钓,透露出作者处境的严酷,心情的孤寂。“长安”二句:《录异传》:“汉时大雪,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问何以不出? ”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千人。”

  [鉴赏提示]《江雪》作于永州。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作者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子,新城(今浙江富阳市)人,因不满时政,诗文多寓讽刺,触怒统治者,曾十余次投考进士落第,晚年投吴越王钱缪,做过钱塘令等官。罗隐的诗歌,多方面揭露了唐王朝末世的黑暗,真切感人,不少诗句后来成为谚语。《雪》,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诗人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雪”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为瑞不宜多”,大雪对城市贫民仍是灾难。

  两首诗都运用了铺垫手法:柳诗以雪境作背景铺垫,突出雪中之人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作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两诗语言特色:柳诗精雕细琢,极度夸张、概括;罗诗简约、通俗、平实。

  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宗一:柳宗一,作者的堂弟。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一从柳州赴江陵,作者写此诗送别。零落残魂:此指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诗人的心灵深受创伤。黯然:形容别时心情暗淡伤感的样子。双垂别泪:两人一同掉下伤别的眼泪。越江:即粤江,珠江的别称。因广东、广西同属百粤之地,故此用指柳江,点明分别的地点。一身:孤单一人。去国:离开国都长安。六千里:指从长安至柳州有六千多里远。万死:指再也没希望活着回去了。投荒:指被贬到当时还没有开发的荒凉偏僻的柳州。十二年:作者自贞元“十一年(805)十一月被贬至永州以来,到再贬至柳州写作此诗时,恰好是十二个年头。桂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瘴:瘴气,南方山林中蒸腾的湿热空气,受了瘴气的侵袭就会得病。水如天:水像天一样碧蓝,一样无边无际。荆门:山名,在湖北宣都县西北长江南岸。郢: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附近。

  [鉴赏提示]这首送别诗,寄寓着作者被贬以来的悲愤,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抒发惆怅的情怀,二联概括地叙述被贬的时间之久和地域的偏远及孤苦悲惨的遭遇,激愤之情溢于纸上。三联上句写作者所在地的恶劣环境,下句设想宗一赴江陵途中将要见到的开阔景象,点明一留一去,此联是景语,也是情语,采用了比兴手法把诗人和行人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末联是说分别之后,将会经常梦到宗一所居江陵一带的烟树。这是以委婉的措辞,表达对宗一别后的殷切思念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黄柑: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皇树:橘树。《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客:指屈原。不学荆州利木奴:不学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的做法。喷雪:形容柑树开花。垂珠:形容累累硕果。

  [鉴赏提示]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柳州时期,诗的内容是抒发种柑树的感想。开头二句叙述自己亲手种植柑树,并且已经生长繁盛。三、四句通过两个含意相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五、六句说诗人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果。最后两句说,将来能够亲眼看到柑橘长大成林,能以自己亲手种出的柑橘来养老,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这首诗表面看来诗人都在说种柑树,实际上是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抑郁心情。不过整首诗的整个语调都是平缓的,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剌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飓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汀州:福建省长汀县。封州:今广东封川县。连州:广东连县。接大荒:指登楼远眺,视线连接荒僻遥远的地方。海天愁思:愁思如海深天阔。茫茫:漫无边际。飓(zh6n):吹动。芙蓉:指荷花。薜荔:一种缘墙牵藤常绿蔓生的香草。重遮:层层遮蔽。江:指柳江。九:形容多数。回肠:曲结的愁肠。共来:指与作者一道贬到南方来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人。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犹自:仍然。滞:停滞,淹留。音书滞一乡:指各阻一方。音信隔绝,怀念之情,难以通达。

  [鉴赏提示]柳宗元等人被贬永州司马十年,于元和十年(815)召回长安,又遭打击,出任柳州刺史。柳宗元到柳州,韩泰到漳州,韩晔到汀州。陈谏到封州,刘禹锡到连州。柳宗元初到任所,写了这首政治抒情诗,寄给再次被贬的朋友们。诗从“愁”字着笔,层层下翻。首联写登楼纵目,愁思深旷,寄寓着对友人深切的怀念,点明题意。二联写近看盛夏景物,有感于花草被风雨摧残,牵动愁肠。三联写远望友人所在之地,岭树重遮,江流阻隔,加深了愁怀。末联感叹音信难通,以被贬万里荒僻之地而愁怨作结。全诗用比兴手法、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寄托情怀。

【柳宗元永州时期的山水诗】相关文章:

柳宗元永州时期山水田园题材诗歌特点08-27

柳宗元与永州山水10-10

柳宗元永州八记11-07

永州八记 柳宗元09-08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10-08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10-09

柳宗元《永州八记》08-30

柳宗元永州八记03-11

柳宗元 永州八记10-29

柳宗元山水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