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

2020-12-09 林清玄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1

  闲杂的时间里,无所事事,便捧起了本《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到了这篇《光之四书》。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光之香》。山坡上,向阳面,凝结流动着金色阳光的稻谷,有的是成熟饱满的香气,岂不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在阳光下烤得暖烘烘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得平平整整的书画,在阳光下晾得干巴巴的蔬果干,溢着浩荡安和的香气,留有金色阳光的余温,哪一个人想到了,不是积着憧憬,累着期望,脸上挂着痴痴的表情?哪一个人见到了,不是心间软软的,心头暖暖的,脸上扬起温和的笑?

  但这样的美好,在高楼大厦投下的厚重阴影中,在洗衣液、烘干机的前后夹击中,尚留有几成呢?阳光里充盈着的自然的淡香,已被人造的洗衣液,香水,和浓浓的霾掩于身后。阳光的温度,在烘干机里,被挤成了阴冷潮湿的。正如被游戏机和电视取代了的书籍,被无数涌现的.快餐、垃圾食品取代的蔬菜水果。

  作者给我们留下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应只沉迷于诱人的新事物,更应该常去走近过去,回归自然,在幽微中发现、探索真善美,感受那种阳光自然,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自我提升,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篇文章令我感触深刻,受益匪浅。

  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2

  在贫穷的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喝茶饮酒都能品出哲学的他,对阳光更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颜色,语言看似随意,但是独具匠心,将阳光本色的失落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是啊,这样一想,阳光却实是无情,它让我们无法隐藏,它的无情在于它的本色,也在于它的永恒,又在于它的自然。不管人世有多少沧桑,阳光总不改变它的颜色,所以仿佛也不值得歌颂了。熟知中国文学的人应该发现,中国的诗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写到的阳光尽是日暮(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尽是黄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尽是落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尽是夕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尽是斜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阳光无所不在,无所不照。其实天底下最大的痛苦不是在夜里,而是在阳光下呀,令人战栗,有阳光的艺术不是诗人词家的,是画家的专利,中国一部艺术史大部分写阳光,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亮灿辉煌。

  在他笔下,阳光拥有香气。你是否留心过,夏天刚在太阳下的衣服总有一股味道。其实,那就是阳光的香味,如此的沁人心脾。作者笔下的农夫,放弃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毅然决定留在乡村,只因阳光的香味,阳光的魅力使他魂牵梦绕。而嗅觉退化的都市人却遗忘阳光,反差之大,令人心痛。闲暇时,不妨在阳光下深呼吸,你闻到的不仅是阳光的香味,也是都市人所没有的嗅觉。

  在他的笔下,阳光拥有味道。文中所例举的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正是因为有了阳光,才使它们的味道特别美味。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们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但它们散发着不同的味道。当我们走进草药房的时候,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但在从前,无一不是经过阳光凝结而成的。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具备敏感的舌头,能辨别出阳光的壮烈与阴柔------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令人齿颊留香。

  在他的笔下,阳光可以触摸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被触摸的人不仅应有生理的触觉。寓言中的那位盲者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心灵的触觉。从埃及到中欧诸国,阳光竟有着种种变化的触觉,或狂野,或壮朗,或温柔,或细腻,变化万千。一个没有触觉的人,他是体会不出阳光的触摸时的真切。也体会不出花鸟虫鱼,草木山河的快乐。

  只要真正地面对阳光,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是神,是万物之主宰。一语道破了现代文明的狂妄。林清玄以一贯清澈澄清的心境于质朴无华的文字中传达出淡淡的伤感。他的情感犹如无波之湖中偶投一块小石,而微微泛起的涟琦,静而不死,动而不喧,生机蕴涵,让疲惫不堪而感官能力正在逐渐丧失的都市人得到一丝心灵的慰籍。

  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3

  他生于农村,我在文中读出他与大自然有种莫名的亲近感。我生在城市,凭着那点对自然的向往,空闲时读着这朴实而澄明的文字,能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这是个寻常的话题,以自然与人文的因果和冲突叙事和思考。当然这历来是无人能解的谜题。外国的某部带有严密分析与合理想象的纪录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它构想了假如人类消失,地球上会发生什么。显而易见,随着年复一年的演变,人类的文明在几百年后被彻底腐蚀,大自然恢复到最初的模式。

  这固然是假想,却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的存在问题。只要我们存活一天,便要努力保留自己生活过的痕迹。那么,现代文明是在自然上寄生,还是与之共生?两者应该都有囊括。

  “只要晒过太阳,也会知道,冬天里的阳光是向着我们,但走远了,夏天又逼近,不管什么时刻,我们都触及了它的存在。”令人遐想的一句话。体现自然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起源,人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自然而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人类即使在城市,也并未真正远离自然。长远一想是可怕的,我们的心会时时呼应着阳光吗?这种温暖和神秘,读来竟有种穿越沙漠般别样的感觉。

【林清玄《光之四书》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林清玄《光之色》阅读题07-27

林清玄作品《清净之莲》读后感范文03-13

林清玄读后感范文04-25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10-09

林清玄文集读后感范文04-24

箩筐林清玄读后感范文04-24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03-05

《林清玄散文精选》读后感05-18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12-12

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林清玄的《以夕阳落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