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资料

2020-11-12 李白

  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白的资料,欢迎阅读。

  【李白人物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今仍录《菩萨蛮》,《忆秦娥》各一首。

  李白个性:

  一、好任侠, 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 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 好任侠, 且喜纵横。 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 自汉末以来, 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

  因此,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后来, 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 潜心学习, 多年不进城市。 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 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 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 由于饲养惯了, 定时飞来求食, 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 一声呼唤, 便从四处飞落阶前, 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 一点都不害怕。 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 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 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 认定他们有道术, 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 可是, 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 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 那时李白才十六岁。 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 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 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 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李白出蜀,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 渐行渐远, 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 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 推送着他的行舟, 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马祯

  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 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 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 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 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 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 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 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 以大鹏自喻, 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 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 途经岳阳, 再向南去, 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 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 李白悲痛万分, 他伏在朋友的身边, 号陶大哭, "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 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 真是无可奈何, 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 自己继续东游, 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了庐山, 在此写下了烩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性, 虎踞龙盘, 六朝宫阅历历在目。 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 流过了人们的心头, 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 从江上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都市。 李白从没有看到过如此热闹的城市, 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 到了盛夏, 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 《系马垂杨下, 衔杯大道边。 天边看绿水, 海上见青山》, 好不惬意。 到了秋天, 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 卧病他乡, 思绪很多, 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 又深深地思念家乡, 惟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 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准南病好之后, 又到了姑苏。 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 李白怀古有感, 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 称其 "可以泣鬼神矣"。 由此看来, 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 却多别出新意。

  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 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 在昔日西施浣纱的茑萝山下, 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为现今在浣纱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速写。

  李白由越西归, 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 虽然思乡心切, 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 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 最后, 他决定再度漫游。

  首先, 他来到洞庭湖, 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 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 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 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 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 《赠孟浩然》。

  不久, 李白到了安陆, 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 然而, 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 他仍然想寻找机会, 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 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 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 便将其招为女婿。 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 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 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 又几次出游, 结识了 一些官吏和贵公子, 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 玄宗即位后, 己有过多次狩猎, 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 耀武扬威, 以此震慑邻国。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玄宗又有一次狞猎, 正好李白也在西游, 因上《大猎赋》, 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 "大道匡君, 示物周博", 而 "圣朝园池遐荒, 殚穷六合", 幅员辽阔, 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 夸耀本朝远胜汉朝, 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 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来的目的是献赋, 另外, 也趁此游览一下长安, 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 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 常登临终南山远眺。 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 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 因此颇有自豪之感。 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 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 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最后两句说 "何时人少室, 王母应相逢", 是祝她入道成仙。 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 希望引荐, 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 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有次去紫极宫, 不料竟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 这次相遇, 自然立刻上前拜见, 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啸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 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快过去了,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没有机会出任,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好友诚意相邀,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但李白无意前往。 这次去长安,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却毫无着落,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也极不得意, 只有发出"行路难, 归去来"的感叹, 离开了长安。

  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对其十分仰慕, 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玄宗降辇步迎,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胸有成竹, 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职务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赋诗纪实。 虽非记功,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同僚不胜艳羡,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初, 每年冬天玄宗都带着酋长、使臣去温家狞猎, 李白自然侍从同去, 当场写赋宣扬玄宗的盛德, 歌颂圣朝威力, 深得玄宗赏识。 此时, 玄宗宠爱杨玉环, 每与她在宫中游乐时, 玄宗都要李白写些行乐词, 谱人新曲歌唱。 李白怀着“长揖蒙垂国士恩, 壮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 竭尽才思采写这些诗。

  在长安时,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笼罩着中国,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宦官和外戚的受宠, 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 自己虽在长安, 但也没有施展自己管、晏之术的机会。

  朝政的腐败, 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谁料就在此时, 倒被赐金放还,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这次的归山, 实在是体面一点的放逐。

  五、再次远游

  1、漫游梁宋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 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 李白已名扬全国, 而杜甫风华正茂, 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访道求仙。

  这年秋天,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 三人各有大志, 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 评文论诗, 纵谈天下大势,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 李杜又一次分手, 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 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 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 为他造了真寰。 此次的求仙访道, 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秋天, 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他们两次相约, 三次会见, 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 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 两人分手, 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东去吴越

  李白离开东鲁, 便从任城乘船, 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 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 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 孔巢文也到了会稽, 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 泛舟静湖, 往来剡溪等处, 倘佯山水之中, 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

  在金陵, 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 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 都尽情畅游, 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 通宵达旦地唱歌, 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 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 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 友情更深厚, 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 每当想念, 便吟诵一番。

  3、探幽燕, 走江南

  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 漂泊不定。 这时国家混乱, 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在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心情引导下, 他决计去幽燕(今北京一带), 以探虚实。

  到了幽燕之后, 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 形势己很危急, 自己却无能为力。 安史之乱前两三年, 李白漫游于宣城、当涂、南陵、秋浦一带, 仍然衣食依人, 经常赋诗投赠地方官, 以求帮助。

  在此次漫游期间, 李白因夫人许氏病亡, 又娶宗氏。 家庭多变, 国家多事, 李白一面求仙学道, 一面企图为国建功, 对于国家安危, 颇多关切, 虽然仍事漫游, 已与过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策发, 李白避居庐山。 那时, 他的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磷恰在此时出师东巡, 李白应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 力劝永王勤王灭贼, 而对于政治上的无远见, 他也作过自我检讨。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文、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 参加, 以此免祸, 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

  永王不久即败北, 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这时崔涣宣慰江南, 收罗人才。 李白上诗求救, 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 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 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 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 为宋写过一些文表, 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 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 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但不知什么原因, 后来不但未见任用, 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梓潼), 完全出乎意料。 因为当时永王幕下的武将均巴得到了重用。 事情之所以发生变故, 可能与崔涣、张镐这批人的失势有关。

  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冬, 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 因为所判的罪是长流, 即将一去不返, 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 "夜郎万里道, 西上令人老", 不由更觉忧伤。

  由于李白在海内素负盛名, 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请, 大家都很尊重他, 并没有把他看做一个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 (公元759年), 李白行至巫山, 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 宣布大赦, 规定死者从流, 流以下完全赦免。 这样,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 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 而那首著名的《朝发自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到了江夏, 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 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乾元二年, 李白应友人之邀, 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 发思古之幽情, 赋诗抒怀。 不久, 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 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 他往来于两地之间, 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 己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 他的生活相当窘迫, 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公元762年), 李白病重, 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 赋 《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的诗全集代表作

  李白留给后世人千余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以下为名句精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另作“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

  2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29、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3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3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32、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33、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3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3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37、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乐府将进酒》

  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39、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40、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I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公无渡河》

  4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其三》

  42、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玉阶怨》

  43、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山东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

  4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诗仙下凡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国那可是没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很有名的诗歌流传后世。直到今天,很多爱学习的小朋友都在背诵李白的诗呢。李白写的诗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带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所以喜爱李白诗歌的人又给了李白一个美称,把他称作“诗仙”。李白就像一位洒脱狂放、云游万里的仙人一样,游遍了中国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个有特点的地方,总会写下抒发感情的诗篇,而且从来不摆名人的架子,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白的动人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总想着:“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宫里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他发现皇帝喜欢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还想着要找个机会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实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趁着这天的酒性对皇帝说:“皇上,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您准不准?”皇上因为急着要李白写诏书,便着急地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讲。”李白说:“我刚喝了点酒,因此无法像平常那样很恭敬地写文章。请皇上准许我穿戴随便一点,这样我才能把这篇诏书写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着胡子说:“既然这样,我就准许你随便一点吧。”于是,李白伸了个懒腰说:“我穿的鞋太紧了,要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这一次,李白可给那些受高力士欺负的人出了口气,就连千百年后的人们听到这个故事也觉得痛快呢。

  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个叫汪伦的人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先生喜欢游玩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请您来我们皖南泾县玩吧。”李白看了这封邀请信十分高兴,马上收拾行李就向泾县出发。可是到了泾县以后,李白朝四周张望了半天也没见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别提万家酒店了。正在纳闷,一个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来说:“李白先生,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我就是汪伦。”汪伦接着便解释说:“我信里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呢,是说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好朋友。

  汪伦邀请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时间,叫妻子做了好多乡喷喷的饭菜,还拿出了酿造多年的好酒热情地招待李白。他们边吃边聊,真是愉快极了。后来李白又到附近的几个朋友家住了几天。可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李白去办呢。所以待了几天后,李白决定要离开了。但为了不给汪伦添麻烦,李白并没有专门向汪伦告别,他准备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谁知就在李白已经上了船而船正要开动的时候,汪伦赶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来不及了。李白听到汪伦和村里的乡亲们手拉着手一边唱着为他送行的歌,一边用脚踏出节奏。李白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汪伦会和这么多村民一起来河边送他,这些老百姓对他实在太好了。他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就这样,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诗名叫《赠汪伦》。诗的后两句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么深,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情谊深呀。”

  这首送给汪伦的诗为什么会这么美好动人,为什么会流传这么广呢?因为它抒写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普通人之间纯真质朴的友情。这也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爱的很重要的原因。

【有关李白的资料】相关文章:

我心中的李白有关李白的作文11-26

李白有关酒的诗句07-01

有关李白月的诗句09-19

有关思乡李白的诗12-09

有关于李白思乡的诗词12-12

有关于李白小典故11-13

有关李白将进酒诗篇的鉴赏01-15

有关李白的江上吟古诗讲解08-12

有关于李白的作文五篇11-04

有关王之涣的资料11-07

李白五个字的唐诗 李白的具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