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

2020-10-24 化石吟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以下是化石吟教案(人教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习目标:

  1、积累识记本课的生字、生词。

  2、练习概括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3、学习并运用通过品析词语、句子来分析诗歌的内涵。

  4、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导学展示 (第二环节)

  一.导入: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诗歌,思考如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三.交流展示:

  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诗歌分为三层:第一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

  第二层:(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

  第三层:(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四.研读赏析:

  (一)再读诗歌,探究如下问题:

  1、第一节诗中运用连续问句有什么好处?

  2、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3、你怎样理解第4节中“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的?

  4、第5节中“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

  明确:1、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去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既引起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3、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不是写人。这一节中作者的思绪飞向那远古洪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无论多久远,无论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级向高级演化。“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二)赏析语言(任选一)

  1、哪一节诗歌最能引发你的想像?你联想到了什么?请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

  2、找出诗人赞美化石的句子,用概括的语言 说说诗人赞美化石的原因

  3、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具体赏析方法:

  1、从语言的角度:

  (1)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

  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参考答案:⑴运用了一组恰当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等词使描写对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海中;⑵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等词使描写对象色彩鲜明;⑶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等刻画出了月亮、猹、少年闰土的各自特点。

  例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洁;把“春风”比作“母亲”,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特别是描写:(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

  例: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下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参考答案:描写生动,写出了春风的特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从触觉、味觉、听觉的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特点,读者似乎嗅到了风中那浓烈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和花香,也似乎听到了热闹的鸟叫声、牧童的笛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鸟语花香、充满生机的春,意境十分优美。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还有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

  例: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夫。(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参考答案: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直、严肃”等可贵品质。

  五.质疑小结:

  六.课外延伸:

  谁最先发现了恐龙

  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________和________化石。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跋山涉水去________和________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出露的'沟沟坎坎。久而久之,曼特尔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采集高手。

  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尔先生还是照常出门去给病人看病。夫人在家里等着丈夫回来,心里总是惦记着他会不会着凉。后来,曼特尔夫人实在坐不住了,就带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门向着他出诊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条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两旁新开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层层的岩石。她习惯性地边走边观察两边新裸露出来的岩层,忽然,一些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什么东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走上前去仔细观看。哇!原来是一些样子奇特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些化石牙齿太大了,曼特尔夫人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牙齿。发现的兴奋使得曼特尔夫人忘记了给丈夫送衣服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化石从岩层中取出来带回了家里。

  晚些时候,曼特尔先生回到了家中。当夫人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他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化石牙齿,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在随后不久,曼特尔先生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先生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

  说实在的,居维叶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类化石,而他读过的所有的由前辈科学家撰写的书籍和论文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化石。不过,居维叶还是根据他掌握的相当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做了一个判断,他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

  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资料。

《化石吟》课后练习题与答案 课文《化石吟》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