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2023-08-30 古诗

  古诗1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2

  1、《十五夜观灯 》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清玉案·元夕 》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生查子·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元宵 》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5、《上元竹枝词 》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正月十五夜灯 》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7、《上元夜忆长安 》

  唐·顾况

  沧州老一年,老去忆秦川。

  处处逢珠翠,家家听管弦。

  云车龙阙下,火树凤楼前。

  今夜沧州夜,沧州夜月圆。

  8、《正月十五夜 》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9、《永遇乐 》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0、《水调歌头 》

  宋·辛弃疾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

  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造物也儿童。

  老佛更堪笑,谈妙说虚空。

  坐堆豗,行答飒,立龙钟。

  有时三盏两盏,淡酒醉蒙鸿。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拄杖倚墙东。

  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

  11、《生查子·元夕词 》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2、《上元夜 》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3、《诗曰 》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4、《南乡子·宿州上元 》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

  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

  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15、《元夕影永冰灯 》

  明·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16、《元宵 》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古诗3

  1、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2、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3、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4、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6、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7、兰花不是花,是我眼中人。难将湘管笔,写出此花神。

  8、兰香不是香,是我口中气。难将湘管笔,写出唇滋味。

  9、许多含蓄意,不肯露春情。待过清明后,精华入夏清。

  10、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11、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12、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13、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14、荆棘以慰其根,风露以畅其神。素心不形喜怒,众草亦沾余春。

  15、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16、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17、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18、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19、青楼人去笔床空,往事西州说谢公。犹有秦淮芳草色,轻纨匀染夕阳红。

  20、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21、丐得骚人笔下妍,玉池清照影骈娟。一从弱质辞空谷,冶叶倡条尽可怜。

  22、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23、根已离尘何可诗,以诗相赠寂寥之。大千香过有谁并,消受临池洒墨时。

  24、秋兰一百八十箭,送与焦山石屋开。晓月敲门传简贴,烟帆昨夜过江来。

  25、春雨春风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26、山顶兰花早早开,山腰小箭尚含胎。画工立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27、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澹远人。

  28、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29、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30、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31、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32、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33、西江绝妙赣州兰,曾买盆花几上看。画里不知还得似,故乡风露未全干。

  34、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35、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柳却无兰。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访幽宗定在山。

  36、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37、船头昨夜雨如丝,沃我盆中兰蕙枝,繁蕊争开修禊日,游人正是到家时。

  38、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39、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40、丛兰生幽谷,莓莓遍林薄。不纫亦何伤,已胜当门托。辇至逾关山,滋培珍几阁。

  41、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古诗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诗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景象。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教师语言:同学们,俺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诗歌艺术达到了唐代诗歌的顶峰,后人赞叹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老师带来了他俩的写景诗各一首,想学吗?有信心学好吗?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一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四个生字及一个多音字“行”,认清“疑”的字形;后两遍读对停顿。

  检查自读情况。

  ⑴指名读诗,正音

  ⑵指名读诗,指导正确停顿

  2、再读,读懂词意

  ⑴自由读诗,根据注释用自身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出示注释:

  《望庐山瀑布》

  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国名山之一。

  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出现出紫色。

  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绝句》

  ①.黄鹂:黄莺。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终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

  ④.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所以说长江万里船。

  ⑵交流诗意,朗读古诗

  ⑶教师范读,指导方法

  教师语言:读诗词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俺在读书时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自身当成作者,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悲伤着作者的悲伤,然后通过诵读的声调、节奏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一)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1、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轻声读诗,发挥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古诗,注意重音,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壮美/秀美)

  (二)四读,品味语言

  1、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的诗人都很注意遣词造句,默读古诗,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⑴品味“生”、“挂”、“飞”、“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②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这样俺们无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有、里、内、前……)

  俺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可是,俺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溢生机。这个“含”字用得真妙。

  ③让俺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四、再读课文,背诵默写

  指名背诵,当堂默写

  五、安排作业,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作业指导

  1、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答案)

  2、同学作业情况摘记

  3、作业评讲与矫正性练习

  古诗5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至后唐代: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减字木兰花·冬至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经典古诗词

  1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今年共叹物华迟,春信孤根独早知。

  未到书云十五日,已看缀雪两三枝。

  寒午宛是临风好,冷艳还於照水宜。

  莫待江头千树暗,只今携酒正当时。

  2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天寒袖薄竹光侵,溪转桥横草阁深。

  妃子定应来月窟,宁馨谁说是瑶林。

  颜开玉色春光满,香动冰姿冷不禁。

  漫道江南好诗句,只夸红蜡与黄金。

  3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南人惯识赏来迟,北客相逢胜旧知。

  何必粉图争画样,更劳餳糁乱粘枝。

  天饶绝品千花外,人换新妆一笑宜。

  佳句定非横笛比,温存疎蕊半开时。

  4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不管霜威日夜侵,肯教飞蝶到深深。

  六花漫尔呈三白,一萼居然映万林。

  软玉香冰空自恼,芳心愁思遣谁禁。

  市桥江路风流别,枉费千颦买笑金。

  5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追陪强韵思犹迟,寄语疏林恐未知。

  酒半寻香攀近蕊,夜分然烛照高枝。

  莫愁花浪翻天远,且看鲛鮹剪玉宜。

  冠冕众芳归独步,固应桃李不同时。

  6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冰围风战雪交侵,方是春工属意深。

  绿萼已开栽乐谷,一枝那得寄芗林。

  展开全文

  7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好花不恨好诗迟,国色须蒙国士知。

  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将鹭羽斗琼枝。

  旁无绰约天仙对,中有甘酸鼎味宜。

  闻说北枝开亦遍,一尊相属定何时。

  8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爱花从使二毛侵,叹赏孤高与靓深。

  调护腊前珠结蕊,荡摇年后玉成林。

  莫教三弄飘飘落,剩把千篇得得禁。

  姑射肌肤最温润,夜眠无用辟寒金。

  9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的皪凝怀开自尺,风亭微馥许君知。

  直须藉草倾松叶,绝胜登楼唱竹枝。

  韩寿香囊难取似,何郎粉面且随宜。

  岂知万颗垂黄实,擢秀前村夜雪时。

  10

  [宋]

  胡寅

  《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与韩蒲向宪唐干诸人》

  不辞开后苦寒侵,为与骚人托契深。

  可但风光回岁律,更分华色掞儒林。

  欲歌白雪词难和,试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无玷染,腊梅何事色如金。

  古诗6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

  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

  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诗鉴赏

  大历前后年间,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

  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 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古诗7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骑马踏烟莎,青春奈怨何。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柳艳欺芳带,山愁萦翠蛾。别情无处说,方寸是星河。

  4、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6、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7、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8、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晨。

  10、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11、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12、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4、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16、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17、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18、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发棹鱼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

  19、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20、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1、星河犹在整朝衣,远望天门再拜归。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

  22、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23、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2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5、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26、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27、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8、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29、星星渔火乱,知是泊枫桥。

  30、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3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3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34、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35、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6、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37、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3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9、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40、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41、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4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3、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4、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45、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46、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47、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48、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49、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50、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51、箭下妖星落,风前杀气回。国香荀令去,楼月庾公来。玉玺终无虑,金縢意不开。空嗟荐贤路,芳草满燕台。

  古诗8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拟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江上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ji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草书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采莲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梁园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浮黄云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对酒》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怨情》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

  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古诗9

  李煜【句】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孟郊【古意】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白居易 【岁晚旅望】

  朝来暮去星霜换, 阴惨阳舒气序牵。 万物秋霜能坏色, 四时冬日最凋年。 烟波半露新沙地,鸟雀群飞欲雪天。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 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骆宾王【送费六还蜀】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雪影含花落, 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刘禹锡【杂歌谣辞·步虚词】

  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 云翻翅飞。

  王维 【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 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 始知天上有将军。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 兰。

  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 道通。

  李白【酬崔侍御(一本此下有成甫二字) 】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 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

  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紫 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

  刘禹锡【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以志其事】

  寂寂独看金烬落,纷纷只见玉 山颓。自羞不是高阳侣,一夜星星骑马回。

  白居易【独眠吟二首】

  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 眠。

  杜牧【秋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岁旦朝回口号】

  星河犹在整朝衣,远望天门再拜归。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 非

  李商隐【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王勃【易阳早发】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云间迷树影,雾里 失峰形。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韩愈【醉后】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 字。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卢纶【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提剑云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发棹鱼 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重城。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 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张九龄【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 】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故乡临桂水,今夜 渺星河。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杨炯【折杨柳】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心驰明 月关。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岑参【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野 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古诗10

  《处暑》

  明代: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处暑》

  宋代: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处暑后一日作》

  宋代:江南雨

  旷世喧嚣许暂休,华光耀彻古城头。

  拼教一秀名青史,忍看千金冠沐猴。

  此夕和谐堪把握,明朝风雨待绸缪。

  绮筵散罢尘初静,渐有新凉递好秋。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处暑》

  清代:弘历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

  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

  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

  《处暑后戏赋》

  近现代:孙玄常

  处暑方过夜新凉,几番秋雨送秋光。

  苍藤翠蔓迷新月,紫蕊红葩吐晚香。

  门外近郊无贵客,林高密叶响寒螀。

  平生南北多艰困,堪喜清宵一梦长。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古诗11

  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3、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送李端》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处:唐·韩愈《春雪》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7、“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8、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11、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12、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13、“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14、《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1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16、《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7、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时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18、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19、唐·孟郊《苦寒吟》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20、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21、出处:宋·陆游《除夜雪》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22、《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古诗12

  古诗原文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译文翻译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注释解释

  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句: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未详,“久别者”是谁也难以确切考证。从诗意看,这是诗人与十年未见的故人重逢后又要分别时有感而作的。

  诗文赏析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古诗13

  古诗原文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译文翻译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注释解释

  秋蕊香:词牌名,双调48字,仄韵,又有同名慢词,双调97字,平韵。

  疏疏:稀疏。

  金兽:兽形的香炉。

  朱栏,红色栏杆。

  月华:月光。

  著人:使人。

  创作背景

  据说张耒在许州作官时,曾爱上一个名叫刘淑奴的歌伎,他卸任离开许州以后,为思念刘淑奴写过两首歌词,《秋蕊香》便是其中的一首,用代言体手法,写对方相思的浓挚深情。

  诗文赏析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无人谁诉。教人深深惆怅。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池万兴)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古诗14

  古诗原文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译文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解释

  青枥(lì):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茅舍:茅屋。

  缲丝:煮茧抽丝。

  不惜:不顾惜;不吝惜。岛云:白云飘浮山间,有如水中岛屿。

  创作背景

  项斯生当唐末乱世,自觉怀才不遇,壮志莫酬。他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隐居山林达三十年,对山间的四时晨昏、风云草木极其熟悉。这首《山行》,便是写山村野景。

  诗文赏析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起笔展示山间佳境──有景,有人,有村落。“亦”、“分”二字下得活脱。“亦”字表明此处枥木虽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而是“亦有人”。有人必有村,可诗人并不正面说“亦有村”,却说一条溪水被几户人家分享着,这就显得出语不凡。这里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次联写景更细。诗人用“点染法”,选取“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写出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乍看“山当日午”,似乎平淡无奇,可一经“回峰影”渲染,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同样,“草带泥痕”,也是平常得很,可一经“过鹿群”渲染,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立刻如映眼帘。“点染”本为中国画的'技法,一点一染,淡浓、远近、深浅不同,景象更活现纸上。诗中“点染法”的妙用,效果亦然。它在平凡中见奇特,奇特又出于平凡,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如果单说“山当日午”、“草带泥痕”就索然无味,即使单说“回峰影”、“过鹿群”也平淡少兴。只有前用四字先“点”,而后用三字加“染”,于是这一联的两幅画面顿时为读者展示出富有动态的美的境界。

  在第三联里,诗人准确地捕捉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抽茧来开拓诗的意境。巧妙的是,诗人并未直说山村农民如何忙碌于捡茶、分茶、炒茶和煮茧、退蛹、抽丝,而只是说从茅舍升出袅袅炊烟中闻到了蒸茗的香味;隔着竹篱听到了缲丝声音,从而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农事丰收的盛景。这里,诗人创造的意境因借助于通感作用,产生了一种令人倍感亲切的氛围。

  按照诗意发展,尾联似应写诗人走进山村了。但是不然,“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当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这一收笔,意味深长,是诗旨所在。“不惜”二字隐隐透露了诗人不投身热气腾腾的制茶抽丝的山村,而遁迹空寂的云山的苦衷。他在另一首诗里写道:“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归家山行》),这里说的“不耻归”,同样表现了诗人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心情。“不惜相随入岛云”,作为末句似收而未收,余韵绕梁。

  这首诗的特点是构思奇巧,移步换形,环绕山中之行,层次分明地写出作者在村里村外的见闻。写景,景物明丽;抒情,情味隽永;造境,境界深邃,委实是一首佳作。

  古诗15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转。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技法点睛

  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的一把钥匙。上例中,作者选用了“秋月”,再结合“琵琶声”、“关山情”、“边愁”等关键词,诗歌的情感就显而易见了。

  二、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

  上例《从军行七首》的作者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他曾被贬为龙标尉,丰富的边塞生活激荡着他的诗情,使他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把边塞战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从各个视角进行深入的思考,尤其是他把笔触深入到士卒的内心生活中去,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思,使他的诗歌以深刻的内涵和饱满的热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结合有关作者的这些知识,对我们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是大有帮助的。

  三、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常见的情感: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惊异于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我们在阅读边塞诗时,辨明差别,有的放矢。上例《从军行七首》(其二),联系该诗的二、三句可以看出:该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的浓郁而缠绵的乡愁。

  四、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可能准确领会边塞诗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上例《从军行七首》(其二)是缠绵婉转的,以对照的手法和寓情于景的方式写出了乡愁的浓重。

  (自《语文报·高考版》第225期)

  古诗16

  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2、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徐祯卿《在武昌作》

  3、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4、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李贺《赠陈商》

  5、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6、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7、东风又送酴釄信,早吹得、愁成潘鬓。——锺过《步蟾宫·东风又送酴釄信》

  8、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9、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11、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

  14、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

  15、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16、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7、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18、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19、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

  20、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1、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22、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满座衣冠胜雪。——辛弃疾《贺新郎》

  23、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24、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25、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纳兰容若《浣溪沙》

  26、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7、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陆游《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28、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纳兰容若《沁园春》

  29、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3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古诗17

  寄东鲁二稚子

  李白

  吴地桑叶绿, 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 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 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 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 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 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 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 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 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 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 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 因之汶阳川。

  天宝三载(744),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生平第二次漫游时期,历时十一年。这一时期,他以梁园(今河南开封)、东鲁为中心,广泛地游览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这首诗,就是他在游览金陵(今南京)期间写的,可能是作于天宝七载。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由谁来耕种呢?思念及此,不禁心忧如煎,焦虑万分。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现在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呢?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怎么办呢?那就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吧!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我们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我们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我们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古诗18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诗中描绘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描绘竹林寺景致的诗句或描绘竹林寺幽静环境的诗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赵师秀的《约客》

  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吴均的《山中杂诗》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王维的《竹里馆》

  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抒写峨眉山月色,即写月映清江之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的《泊秦淮》

  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晏殊的《浣溪沙》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曹操的《龟虽寿》

  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诗19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一、熟读成诵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诵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积累要选择学生易读易记,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古诗20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七绝,寄托的是一种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情怀。题中的“十五夜”,结合全诗来看,当指中秋之夜。在唐代咏中秋的诗词中,此篇颇为著名。

  吟诵此诗,顿感“诗中有画”。在历代画家所作的唐人诗意画中,明《唐诗画谱》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画面背景幽远:曲岸远山,长空明月;画面的中心是一处临水的胜游之地,曲栏围着竹木太湖石,一棵高大的落叶梧桐树上有几只栖鸦,树旁生长着枝叶婆娑的秋桂;树下五人,其中两人望月而语,谈兴正酣,而旁边一戴幞头挥扇的官员和一带方巾倚童而立的老者,正凝神倾听他们交谈。整个画面远近主从层次井然,有动有静和谐统一,实为传神佳作。

  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此夜常是家人或亲友团聚在一起赏月。所以一旦离别,总会使人逢节倍思亲人。古人多有望月感叹而抒写中秋情怀的诗作,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诗人王建望月兴叹,但与他人的写法迥然不同。相比之下,他的这首诗颇有创意,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这里,诗人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慢慢进入了睡眠状态。诗人写中庭月色,仅用“地白”二字,就将积水空明、澄静素洁的感怀跃然纸上,使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幽远清美的意境之中。月明之夜,“树栖鸦”其实难以看见,这里应为听觉所致。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全句虽然无一字提到人,但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夜深人静,秋露润湿了庭中桂花。如果打开想象的翅膀,更会飞至月中的桂树。此句乃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万籁俱寂,桂香袭人;圆月中天,丝丝寒意。诗人望月生情,凝想入神,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无声”二字,既细腻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由桂花树联想到树下的白兔,挥斧的吴刚和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诗句带给我们的.是无比丰润幽美的意境。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难道惟有诗人独自凝神注望?其实,此刻普天之下,有无数人赏月思亲,心驰神往!于是,水到渠成,诗人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里,诗人采取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望月凝思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感怀,意境高远,含蓄深邃。前两句是含“月”不露,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方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同是望月,那感秋怀人之情,却因人而异。诗人怅然于亲人离散,故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其“秋思”必然是最深沉浓挚的。第四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似虚而实,诗人并非“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深谐诗歌含蓄之美。这里,诗人并没有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自己明明是在思远怀人,却偏偏要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当时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一个“落”字,新颖贴切,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真切的动感——那飘逸的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这种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望远思亲的挚情表现得格外婉转感人。

【古诗】相关文章:

经典古诗10-15

古诗大全整理:描写雨的古诗07-18

古诗改编笑话古诗改编笑话大全03-19

关于形容古诗的句子 描写古诗的句子02-07

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句160句08-22

经典的怀古诗09-28

古诗合集02-10

宋朝古诗09-05

春天古诗04-18

优雅的古诗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