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春天的古诗

2020-11-23 古诗

  韩愈关于春天的古诗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吗?会背诵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韩愈关于春天的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品赏析

  [注释](1)天街:旧称帝都的城市。稣: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即酥油。

  [译文]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晚春》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

  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

  《春雪》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作品赏析

  【注释】:

  故:有意。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诗人为二月刚见草芽而吃惊、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内心的感情是: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初惊”写出“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 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称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感春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已呼孺人戛鸣瑟,

  更遣稚子传清杯。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宫门一锁不复启,

  虽有九陌无尘埃。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放车载草农事济,

  战马苦饥谁念哉。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孔丞别我适临汝,

  风骨峭峻遗尘埃。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清晨辉辉烛霞日,

  薄暮耿耿和烟埃。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韩愈关于春天的古诗】相关文章:

韩愈描写春天的优美古诗赏析12-25

韩愈关于读书的古诗12-05

关于韩愈的古诗晚春11-22

韩愈写的古诗12-06

晚春韩愈古诗10-13

韩愈描写春雨的古诗12-04

古诗韩愈山石的赏析12-01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11-23

古诗晚春韩愈译文11-23

韩愈晚春古诗朗读11-22

描写小动物的古诗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