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佳人》古诗词赏析

2024-03-05 杜甫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佳人》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介:

  《佳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 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 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注释:

  (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翻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哪还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开头两句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从此处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也没有什么用,他们死后连尸骨都得不到收殓。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呼应上文的“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在佳人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的情绪。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夜合花朝开夜合,所以说“知时”。鸳鸯则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几句似悲似诉,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无此语也。”它出自《诗经·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但在这首诗中,有多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旧人为清浊,或以前华后憔为清浊,或以在家弃外为清浊,或以守贞为清、改节为浊。还有人认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另一种解释是佳人怨其夫之辞。人处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没有什么能影响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随物流荡,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浊泉。而她则宁肯受饥寒,也不愿再嫁,成为那浊泉。这就像晋代孙绰《三日兰亭诗序》所说的那样:“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末尾几句以写景作结,刻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寓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刻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面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在古代,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文不乏佳作。如《诗经》里的《卫风·氓》,汉乐府里的《上山采蘼芜》等,而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写被废弃的陈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娱”两句,正是杜甫《佳人》诗题的来源。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

  在作此诗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 相关推荐

【杜甫《佳人》古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佳人》翻译赏析10-19

《佳人》杜甫译文和赏析06-18

杜甫《佳人》原文翻译赏析08-22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19

《佳人》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04-15

《佳人》杜甫11-09

杜甫《佳人》唐诗鉴赏08-18

杜甫《佳人》译文及注释05-16

杜甫《佳人》古诗原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