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2020-10-17 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1

  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全校师生进行诵读《弟子规》,学习圣人经典,传承民族圣人经典文化的读书学习活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处处呈现出学习、诵读、力行《弟子规》的情景。现在,学生诵读学习《弟子规》的情景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就充分体现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事孝为先”,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而《弟子规》则给出了系统的准则“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如果能够把这些都落实到行为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整个社会都会更加和谐。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古圣贤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为人处世的根基。学习《弟子规》,不光要会诵读,重要是能做到,并且长期坚持,最终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的行为准则。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2

  《弟子规》这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能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3

  为人子女: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女儿。《弟子规》开篇入则孝头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汗颜啊,哪一条也没做到。以前在家时,早上妈妈叫我起床,经常装作听不见,直至第三遍听出妈妈要生气骂人了,才极不情愿的答应着起床;妈妈让我刷碗,做家务也及其不愿意,经常推三阻四的;认为父母没自己的见解高等,直至学了《弟子规》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多么的不孝顺。

  弟子规里告诫我们对于亲人伤感情的话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争,现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为此伤了亲情值得吗,赢了理又怎么样呢?伤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最爱我们人的心,我们真的赢了吗?家庭的和睦融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幸福吗?我们的最爱的家人会幸福吗?

  《孝经》里把孝顺父母分了三个等级,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养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级基本的层次,所以每个月不管给多少给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顺父母,每月给父母钱,确经常指责顶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为人父母:

  已经是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建议先不要拿《弟子规》当做标准,看孩子哪哪都不对而指责孩子,学习《弟子规》不是让我们拿着《弟子规》的标准去批评指责别人,而是要学习力行《弟子规》让我们身边的人认同我们,使我们的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以身作则。“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想想我们时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的,还记得中央台早年的那则公益广告吗?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看见了,也学者打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力量。

  还有不要太溺爱孩子,从小就宠着惯着什么家务也不让做,有一天你觉得孩子长大了,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帮你做家务时你觉得孩子会做吗?那是谁养成孩子的习惯的呢?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所警觉,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利于孩子一生。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4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后,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习,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习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近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老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服务于一切,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将圣贤书介绍给每一个人,并将这些圣贤先人的智慧传给小孩。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5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

  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弟子规》的活动。“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古人写的《弟子规》压韵、好背,读上去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且是至理名言。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人太少了,而我呢?我的行为不正与这相反吗?记得不久前的期中考试,数学我拿了个99分,我就高兴得不知天高地厚地骄傲起来。

  妈妈告诫我说:“碗外有盆,盆外有缸,缸外有湖。”原本满心期待妈妈能夸奖我几句,真扫兴。我愤愤不平地说:“好不容易考得这么好,只差一分就是满分,也不晓得说几句好听的,哼!”唉,现在,我懂了,我们的古人多么谦虚呀,他们竟然是“闻誉恐,闻过欣”,我是不是该为自己曾经的骄傲感到羞愧呀!

  “出必吿,反必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做得真好,反之有个别同学在同学家玩到七八点才回家,他父母可着急了,打电话问这个同学,问那个同学的。过了一天,老师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了他。那时我想到了“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有时下午上一节课玩到五点才回家,我得赶紧改啊!

  《弟子规》里像以上这样的生活学习方面的“小”道理还有很多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心去体会,去理解,才能慢慢运用它,实践它。当我们把一些良好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我想这个世界就多一份和谐和文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对比古人,反思自己。

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