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2020-09-03 弟子规

  对于企业来说,管人管事是管理的核心,而管人最好的法宝就是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中国人血脉里的民族优秀品格特征来形成员工自我管理约束。如果用《弟子规》的主要精神内涵而构建企业文化,一定会从人性的本质上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使文化力真正变成了生产力。

  《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管理,所谓的文化管理是最终能够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动自发和无为而治是管理的终极目标。文化管理实质就是对员工的“心态”的管理。文化管理就是要使员工能够安心。员工做到“安下心来”听起来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原因是当今社会人心浮躁,信仰缺失,社会道德体系没有形成合力,所以管理和安住员工的心是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一付安心良汤,而《弟子规》是其中最好的安心管理宝典。用《弟子规》的理念建立的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从员工的心性入手的道德行为和约束体系,它是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和达到无为而治最好的启蒙教育,因为《弟子规》是集中国人优秀品德的行为大全和自我修身养性最好的启蒙教材。《弟子规》也是管理中国化的最好途径,也是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根植在企业文化中最成功的实践。

  《弟子规》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最高道德和行为的观念的集中体现。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这几句话为精神内涵编写了《训蒙文》,并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为组成部分;后来清朝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这里的弟子是指孩子、学生和一切圣贤的弟子。“规”就是规范。如果我们想在企业中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做人理念,那么《弟子规》就是最好的教材,因为《弟子规》实质就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具体化、行为化和形象化的行为实践。

  《弟子规》里要求的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有孝心是做人的基础,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只有做到孝悌方才可能处理好与其他员工的关系,我们设想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亲都不好,怎么能施仁爱于别人?只有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社会伦理和企业伦理。设想我们引导员工能把企业和同事作为自己的家和家人,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提倡要建立生命型组织,生命型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关爱,《弟子规》正是以引导人们发扬人性的光辉和关爱为主要宗旨的教材.

  孝悌引申很重要的是体现忠诚和感恩文化,“孝悌”可以引申为“忠诚”。因为只有做到“孝”才能做到“忠”。“孝”是“忠”的基础。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也是企业管理很重要的课题。员工是否忠诚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建立忠诚文化的企业很难达到基业长青,中国企业的忠诚文化已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在一个企业能坚持5年以上的只占员工数量的不到百分之二十,频繁的人员流动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是中国企业家最为头痛的管理难题之一。员工之所以频繁流动,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没有忠诚度是一大主因。我们知道,中国近现代最有名的当属徽商和晋商了,员工从小就到商号中当学徒,而且学徒是不给工钱的,只管吃住,学完徒以后才成为伙计,从伙计开始几乎大多数都会为这个商号干一辈子,有的甚至服务到东家的下几代。我们看历史故事,无论是徽商的胡雪岩还是晋商的乔致庸,辅佐他的都是跟他几十年的“老臣”。可我们现在很少遇到这样的情景,企业员工是各领风骚一两年,没能耐的被企业淘汰,有能耐的职业经验刚有进步,就耐不住诱惑,就被其他企业挖走了。我们仔细分析,造成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很多,跟许多管理模式紧密关联,比如绩效及分配体制,比如公司的发展前景等等,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企业无论是企业家本人还是员工,现在没有“忠”的价值标准和处事原则。

  忠诚就是人心。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心,谁赢得了人心,谁就会成功。我们知道日本的丰田公司最著名的就是:丰田员工的忠诚文化。丰田早期员工的一些回忆录中记载:77岁的山本作夫,如果发生台风等灾害,就是在夜里,也会跑去公司;76岁的小野铁次郎,退休的时候,买了三套丰田的工作服,他对儿子说,就好好穿着自己的衣服安享晚年;77岁的土井三吉,祖孙三代都在丰田工作,要是让上大学的孙子也能进入丰田就好了;75岁的佐野三雄,用锤子敲打金属板,如果声音不对,就会被工长用锤子敲脑袋,当时几乎无人幸免,在车间还没有空调的夏天,他没有换洗的衬衫,还穿着冬天的衣服,热的大汗淋漓,工长把钱放到他裤子口袋里,说:“虽然很少,但至少可以买件衬衫。”“忠诚”是丰田成功的基因密码,精益管理也是建立在忠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我们每个人人性的基础。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忠诚于企业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的忠诚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即父母,古人有衣食父母之说,所以员工应对企业的安排“应勿缓”“行勿懒”;应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上,对工作失误要“须顺承”;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爱企如家,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这就是《弟子规》对管理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并不是一味的“愚忠”,员工也可以提不同的建议和意见,但这些都是源于对企业忠诚的基础上的行为表现。

  《弟子规》里除了能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以外,最主要的还能培养员工的诚信度。诚信在任何时候都是塑造个人与企业品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凡出言,信为先”这六个字确立的诚实、守信、正直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最重要的纲要之一。

  此外《弟子规》里的泛爱众,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哲学理念,企业须建立合作型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要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相互关爱,而对企业外部也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样才能构建员工、企业、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型企业,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仁者爱人”的集中体现。

  《弟子规》里的亲仁,则是对企业家的要求,亲仁就是要求企业家一定要心底无私、匡扶正义,有坦荡的胸怀才有浩然正气。要把员工的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建设。这与“德才兼备,人尽其才,人人成才”是异曲同工之意。企业一定要正本清源,树立正气,“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是和谐的保证,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

  《弟子规》里的余力学文是要求企业一定要构建学习型企业,员工构建学习型技能人才的企业文化要素的具体表述。只有学习才能达到自信。“工夫到,滞塞通”,只有勤勉刻苦、努力学习才能做到“圣与贤,可驯致”。构建学习型企业也是现代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而余力,则学文”。《弟子规》从这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处事方法和行为准则。对于企业来说,管人管事是管理的核心,而管人最好的法宝就是用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中国人血脉里的民族优秀品格特征来形成员工自我管理约束。倘若用《弟子规》来培训教育员工,用《弟子规》的主要精神内涵而构建企业文化,一定会从人性的本质上解决管理上的难题,使文化力真正变成生产力。因为《弟子规》里的道德和行为上的法则和理念,其实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德和民族性格特征中最易唤醒的部分。

  《弟子规》实质是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在社会和企业中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人践行儒家文化时从“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过渡的最好普及教材,《弟子规》是中国化企业管理的精髓。

  读《学弟子规做好员工》有感

  近来,我常常听到儿子无意中像背儿歌似的念念有词,我问他背什么呢,说是《弟子规》。因此,我也抽空细细去品读了《学弟子规做好员工》这本书,对书本中运用的独特语言文字、结合现代手笔的分析方式或名扬世界的民族精神故事来具体解释《弟子规》每句话蕴含的深意与教育意义所吸引。书中文字浅显易懂,分析问题具体深刻,直击要点,值得推荐给大家品读。现就书中“信之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与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

  《弟子规》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说的是关于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我觉得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如何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尤如手把手教育小孩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如何把握好“度”十分重要。

  一、把批评看作是进步的动力

  对于常人,尤其是当众的批评,许多人总是挂不住的,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常说的“面子”问题,“面子”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其实,我们从另外角度来看的话,批评是一种观点对另外一种观点的否定,或者是与另一种观点相异,对于心理脆弱者而言,是一种心灵上的打击,对于强者而言,却是进步的动力。

  职场中如何正确对待来自上级或同事的“批评”和“指责”呢?试想一下,什么人才会真诚并且可以勇敢地批评你呢?一定是真心为你好的人,一定是真心希望你改掉自身一些不足从而把你修正得越来越完美的人。如果他的立场是你的上司、你的同事,那么,我认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是勇敢的,因为他们不怕得罪你,不怕你的疏远,他们才是真正的职场朋友,对于他们的真诚批评或指责,要虚心接受,面对批评,不应躲闪、反感、气馁,而应冷静的分析这一批评或指责的真实目的,是不是自己真的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不断自我总结和反省,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反之,对待真诚的批评和指责如果表现出愤怒、不屑、反驳,而不积极的去思考、去分析,只能说明你还不够成熟,这样的你如果一意孤行,你的路只会越走越远,永远到达不了真正的目的地。所以,我们要对能够指出自己错误的人予以感谢,对于那些真诚的批评和真诚批评你的人,更需由衷地感谢。

  二、把批评转化成别人的赞赏

  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被别人赞美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从内心真诚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且常常反思、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久而久之,无论是自己的综合素质还是性格缺点都将有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越来越赢得周围人的喜欢与赞赏。

  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在成长过程中批评我们的父母、亲人,不管他们的批评是温婉的指责还是恶意的棒棍,想一想,当我们撇开一切血缘与亲情等理由,谁愿意为你的一生行为负责到底?无论他们的批评是老生常谈还是花样翻新,前者是在锻炼你的耐力,后者让你适应变化,都是在用“中国式的教育”讲述着一个异常浅显的道理: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社会上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实例,从小被父母骄惯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十分缺失,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未成年星二代吸毒现象等等。赞美固然让你风光无限,同时也会让你变得越来越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这样的你,你接受吗?久而久之,你周围的人愿意和你真心相处吗?这样的你,还能接受生活中的挫败吗?

  《学弟子规做好员工》是一本企事业员工须躬身践行的立身处事准则,也是一本教育我们尊重长辈,养成良好品格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国学经典的书籍,在这里我诚心的推荐给大家品读。

【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现实意义】相关文章:

《坛经》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10-22

弟子规的故事09-13

关于弟子规的演讲08-01

读弟子规的感想07-02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里面的故事11-25

贾平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06-09

弟子规的演讲稿12-06

弟子规的故事15篇09-13

《弟子规》教会了我什么——读弟子规有感05-22

读弟子规心得11-05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 弟子规带给员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