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20-10-07 春江花月夜

  引导语:从唐至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所重,所以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我们阅读下文,一起来更加深度的学习《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词句注释】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望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只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9)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20)相闻:互通音信。

  (21)逐:追随。

  (22)月华:月光。

  (23)文:同“纹”。

  (24)闲潭:幽静的水潭。

  (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

  (26)潇湘:湘江与潇水。

  (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

  (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现代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诗人与诗】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另一首为《代答闺梦还》。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在唐代,张若虚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花月夜》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花月夜》,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评价鉴赏】

  《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取景考究】

  对《春江花月夜》诗的取景地点,至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曲江,一种说法是大桥,一种说法是瓜洲。

  曲江说

  在众多对《春江花月夜》的介绍中,认为是写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就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秦汉时期,长江上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名胜奇观,曲江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奇观,当年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其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使无数骚人墨客荡气回肠,也留下许多传世的文字诗篇。如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乎广陵之曲江。”现今学者一般认为,广陵潮完全消失在公元766到779年唐代大历年间。

  “张若虚生活的时代,广陵潮还没有完全消失,他依然能看到潮起潮涌的景象。”韦明铧说,比他略小的诗人李白在《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诗里,曾留下了‘便睹广陵潮’之句。另外一位唐代诗人李绅在《入扬州郭》序中也曾说到:“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以后潮信不通。李欣诗‘鸬鹚山头宿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

  “在月圆之夜,诗人站在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作了这首‘春江花月夜’。”韦明铧说,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刻画一幅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炉,充满幽美邈远、惝恍迷离、五彩炫目、气通苍穹的夜景。

  瓜洲说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千古传诵,让天下人皆知瓜洲。诗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生动描述,赞咏了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和邈远的人生感悟。”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说,瓜洲自古素有“长江运河第一古镇”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座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古镇。历史上的瓜洲,既是商旅要津,又是兵家要冲,还是人文要地。李白曾过瓜洲古渡,作《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白居易诗《长相思》中有“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之句。

  据了解,瓜洲正在打造“春江花月夜”景区,以扬州诗人张若虚“孤篇盖全唐”的巅峰之作《春江花月夜》为主题,完美展示瓜洲的古镇风貌和独特风情。在体现“春”之韵、“江”之景、“花”之美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月”文化、发展“夜”经济,扮靓古镇的“诗情画意、浪漫情怀”。

  大桥说

  “‘春、花、月、夜’四景随处皆有,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一景象,就发生在大桥镇的南部扬子江江畔。”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唐代扬州的海岸线在今泰州与江都接壤的中间部位,也就是今大桥镇的东部边缘。站在大桥镇的南部扬子江江畔,既可看江,又可望海,加上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就能觅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其次,晚唐诗人罗隐在开元寺写了《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一诗。他在诗中描写所见景观时有这样两句:“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罗隐与张若虚相距的年代只有百数十年,应该说张若虚所描写的“江”、“海”地理位置变化不大,证明了大桥镇一带是当时的长江入海口,只有在大桥镇的江畔才能取得描写《春》诗里“江”和“海”的美景。

  顾仁说,大桥镇的古地名与诗中的诗句也完全吻合。古时大桥名白沙,诗人在诗句中写道:“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就是说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水边平地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了。这正是古镇名称和当时实景被诗人炼成了诗句,而诗人的诗句复又印证了古镇名称和江畔的地貌。

  【延伸演绎】

  张军“《春江花月夜》现象”:2015年6月,“昆曲王子”张军秉承“当代昆曲,唯美呈现”的宗旨,历时三载,精心创排了昆曲《春江花月夜》,取得出乎意外的成功。在开演前十天,三场演出近五千张戏票悉数售罄,上海大剧院破例加座,仍供不应求。如此火爆的演出场面,在戏曲演出市场实属罕见,更不要说是高雅的昆曲了。此剧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孤篇压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80后才女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创作了一出同名昆曲——故事始于唐中宗神龙二年,横跨唐朝由盛及衰的半个世纪,穿越人、鬼、仙三界,讲述诗人张若虚上元节明月桥边邂逅名门闺秀辛夷,一见钟情,未及倾诉衷肠,却被鬼卒错拘而亡。张若虚成为阎罗殿上的“钉子户”,不肯投胎,坚决要见辛夷一面。得道成仙的曹娥帮他遂了心愿,27岁的张若虚死而复生,与66岁的老妇辛夷在明月桥下相见,吟出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全剧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扬州元宵夜,月光如洗,花影绰约,明月桥边,才子张若虚对佳人辛夷一见倾心,却阴差阳错生死两隔。判官许诺一生富贵敌不过美人莞尔,掌权四海不及明月桥上与心上人再相聚。一段《牡丹亭》式的瑰丽而奇异的爱情,让得道鬼仙曹娥为之感动,她施以神力,助诗人重生,人间却已过50年,红颜成了白发,唯江月恒长。生离死别原来只不过是一场误会,诗人真情的坚守才是人性最闪光之点。

【深度学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相关文章: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5-10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05-10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11-26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11-2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11-24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赏析11-0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书法06-2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朗诵06-2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ppt06-21

《春江花月夜》的美,你能读懂多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