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导案

2020-11-26 赤壁赋

  一、内容简

  1、第三段:

  写客人感慨认识声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接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常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失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狭隘昂大袄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问题:

  ⑴ 此段的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悲伤。

  ⑵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明确:“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读不曾晃动一下便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词语: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酒:斟酒。

  樽:酒器。

  悲风:悲凉的秋风。

  2、第四段: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读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问题:

  ⑴ 此段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喜悦。

  ⑵ 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见前面段意分)

  ⑶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明确: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辨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是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了事物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词语:盈虚:月圆,月缺。

  卒:终于。

  盖:句首副词,表示推测。

  曾:简直,竟然。

  藏:宝藏。

  适:舒适,引申为享受。

  3、第五段: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是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五、鉴赏要点

  1、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

  2、全文结构布局严谨,而又流畅自然。

  3、句式散结合,句法舒卷自由。

  【板书设计】

  清风徐来 白露 遗世独立

  1、游〔赤壁〕→月出〔东山〕→(写景 乐)

  水波不兴 水光 羽化登仙

  怨慕

  2、乐→歌→箫声→〔抒情 悲)

  苏子 孟德 哀吾生之须臾

  泣诉

  3、(苏子)问→客〔答〕

  而今安在哉

  周郎 羡长江之无穷

  

  4、(水)→(月)→(议论 乐)

  水──逝者如斯夫 变:天地不能一瞬 清风

  月──盈虚者如彼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明月

  5、喜笑→更酌→狼籍→枕藉

【赤壁赋课堂导案】相关文章:

《背影》教学导案12-30

课文观潮教学导案03-05

《观潮》教学设计导案02-07

周密《观潮》标准教学导案09-13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案05-27

《观沧海》优秀教学导案范本09-12

高二语文《一剪梅》教学导案09-19

【精】《赤壁赋》课堂实录7篇01-06

《赤壁赋》反思11-12

唐诗五首《野望》预习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9-16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优秀教学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