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2022-11-16 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你知道这首古诗其中的意义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简介,欢迎阅读!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1

  《长恨歌》简介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最著名的长歌行之一 ,对后世诗歌文学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称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作者时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有感而发,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作《长恨歌》。传世的《长恨歌》就这样诞生了。

  白居易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这些观点充分反映在《长恨歌》的李杨爱情传奇中。《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由汉皇重色起笔,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写一代君王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起因。第二部分:描述由安史之乱引起的马嵬事变,这是爱情悲剧的高潮。第三部分: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的痛苦感受,包括单身入蜀与孤守长安宫殿两个情景。第四部分:在临邛道士的帮助下,玄宗、贵妃重新团圆,这是神话传奇般的结局。《长恨歌》的主题反映在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中。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李杨二人悲剧的命运与永恒的爱情。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一出现就成为悲剧式的主人公,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之下,一朝选入君王侧,她被迫入宫,她的命运不能由自已作主。白居易对贵妃寄予了极大的同情,成功地在开就塑造了女性的悲剧,还原了历史的原形。白居易一反古代史学家们的女人祸水论的谬论,如陈鸿《长恨歌传》就直白其写作目的在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而白居易却不这样持有偏见,他将唐玄宗的误国与杨贵妃的得宠分开来谈。李杨爱情在安史之乱的衬托下,引起读者们的同情,杨贵妃的形象与得到读者们的爱怜。《杨太真外传》记述了马嵬事变时,军队哗变,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并包围了驿院。唐玄宗惊慌失措,出门慰问士兵。士兵们不肯离去,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敢回去见杨贵妃,躲进驿站旁的小巷中,久久不肯进院。在众大臣的劝诱下,玄宗 抚妃子出于厅门,至马道北墙口而别之,使力士赐死。妃泣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以罗巾缢于佛堂前之梨树下。马嵬事变生生将爱情的一对分开了, 君王掩面救不得,李杨的爱情悲剧在此时达到了高潮。

  李杨的爱情虽为一大悲剧,但仍有不少令人回味之处,如二人在歌舞升平时期的恩恩爱爱的细节就很令人感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在华清宫召见杨玉环,玉环国色天香,玄宗引为知已,正所谓一朝选在君王侧。玄宗度玉环为太真,随侍左右。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册为贵妃,待如皇后,宫中呼为娘子,这即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二人之爱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境界。《新唐书杨贵妃传》也记载了李杨形影不离的爱情故事,妃以谴还铦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高力士欲验帝意,乃白以殿中供帐、司农酒饩百馀车送妃所,帝即以御膳分赐。力士知帝旨,是夕,请召妃还,下钥安兴坊门驰入。妃见帝,伏地谢,帝释然,抚尉良渥。明日,诸姨上食,乐作,帝骤赐左右不可赀,由是愈见宠。这些历史记载正是《长恨歌》的所描述的李杨爱情的真实的写照。李杨的爱情之所以如此持久,与他们都是梨园弟子的知音有关。唐玄宗通晓音律,善击羯鼓,杨贵妃雅善歌舞,而且擅长演奏琵琶、击磬。《长恨歌》中盛赞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长恨歌最动人的诗句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生殿亦名集灵台,天宝元年(742年)修建,为天子祭祀天神之前斋戒沐浴的地方。关于七夕李杨游华清宫之事,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花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捉蜘蛛闭于小合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开元天宝遗事》又云: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这就是李杨在长生殿对天盟誓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背景,在七夕的美丽夜晚,民间与宫中乞巧,瓜果酒馔花朵摆满了家家户户的庭院,人们要在院子里赏月整个晚上,女人们还要穿针引线,比赛技巧,祈求夫妻团圆合家幸福,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按民间习俗,在月下祈求世世为夫妻,这样的爱情祈求是很感人的。

  《长恨歌》已传颂了千余年,它所描写的一代帝王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那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在《长恨歌》的诗句中,无论是在李杨初次相见温泉宫,还是在皇家宫殿中的恩恩爱爱,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马嵬事变中,还是在玄宗的孤苦思念中,李杨的爱情都得到了升华,让我们都看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 3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在这首长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一、诗歌内容简析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相识、享乐及玉环的貌美、得宠。

  (一)两人相识

  作品中两人是这样相识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即杨玉环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然后通过选秀,被李隆基看中。实则两人是这样认识的吗?杨贵妃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自幼由叔叔养大。开元二十三年,被封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为道,号太真,至天宝四年纳宫中,册封为贵妃,受到玄宗的极度宠爱。李商隐的《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最后两句写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所以作者所写与史实是不符的,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避讳。

  (二)贵妃貌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采用夸张、对比的写作手法,集中描写了贵妃之貌美。无论是白居易的描述,还是其他文人的描述,贵妃的貌美都是比较抽象的。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但整体看,贵妃貌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艳”之美,宋代人在《杨太真外传》书中介绍,玉环与玄宗翻书,翻到《赵飞燕外传》,说汉成帝给赵飞燕造了避风台,玄宗说:“尔则任吹多少”;二是贵妃的皮肤特别白皙,作品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即是描写语句。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有汗出,细腻而多香,或试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三)贵妃受宠

  首先是自己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实,贵妃与皇帝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史书记载贵妃与玄宗有两次比较大的感情矛盾。第一次是天宝五载,贵妃因“妒悍不逊”,被玄宗赶回了娘家,后因高力士建议,玄宗接回,贵妃“伏地谢罪”,二人合好,从此“后宫莫得进矣”;第二次是天宝九年,因贵妃“复忤旨”,后来贵妃送给玄宗“一缕青丝”,从此玄宗对贵妃“宠待欲深”。其次是兄弟姐妹沾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玉环兄弟姊妹全都因她得以分封,家庭显赫,让人羡慕。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玄宗又追封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其叔为光禄卿,堂兄弟杨17官鸿胪卿,杨17为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封魏国公,丞相;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四)奢靡享乐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句,反复渲染玄宗得贵妃以后,如何纵欲行乐,如何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即玄宗的迷色误国。事实上,玄宗与贵妃在华清池沐浴之场景确实是比较奢华的,温泉沐浴是有等级差别的,第一级别是御汤―九龙汤、莲花汤,皇帝专用,第二级别是贵妃汤―海棠汤,杨贵妃专用,第三级别是太子汤,第四级别是公共温泉。虽然,玄宗与贵妃过着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但二人在艺术创作方面却是志同道合之人。据唐人著录的《开天传信记》记载,天宝年间,玄宗上朝听政捂肚子,高力士问其原因,皇帝说昨晚梦见一曲子,没来得及记下,笛子放在肚子处,刚才是一边听政,一边按笛眼,把这首曲子记下来。玄宗还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贵妃则在舞蹈方面造诣极高,她将《霓裳羽衣曲》变为了舞曲,进行领舞。根据唐99李浚《松窗录》的记载,当李白将《清平调词三首》献给皇帝的时候,贵妃则“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而玄宗则“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出逃,马嵬缢妃事件,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到马嵬驿时,禁军将士不满情绪高涨,将领陈玄礼代表将士请诛杨贵妃,玄宗无法,只好赐杨贵妃死。“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通过环境的描写,写出了玄宗在西南行军的路上及在蜀地时痛苦的心情。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书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群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睹物思人及“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少”的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另外,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语句中,一方面说明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至极、度日如年,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玄宗晚年孤独的生活。

  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行动写人,写出了贵妃内心的焦急与迫切;“云鬓半偏新睡觉”,“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见情,描写杨贵妃的外在形态,展示其内心情感;最后当道士即将离开的时候,贵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最后感觉还不能表达自己对玄宗的思念,又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重重誓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同寄去,叙事见情,把杨贵妃不念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二、对李隆基、杨贵妃的历史评价

  (一)李隆基

  纵观历史,由于李隆基晚年的荒淫、迷色,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但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首先,李隆基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还克己复礼,重用贤相,虚心纳谏,崇尚节俭,“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其次,李隆基的时代是一个富裕时代。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后,李隆基时代还是一个向上的时代。《旧唐书17q玄宗本纪》记载,“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但到了天宝时期,尤其是晚年,除任相失误,拒绝纳谏外,自己也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元稹《上阳白发人》:“天宝年间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敕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加之唐代节度使制度,军事重心外重内轻,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二)杨贵妃

  杨贵妃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她对政事不关心,也不干政,否定“红颜祸水”说。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自己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天生丽质不是自己的错,然而却是酿成悲剧的开端。本来与寿王李瑁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却被玄宗看上,再到后来的马嵬缢死,都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真所谓“红颜薄命”。正如晚唐诗人罗隐《帝幸蜀》诗评价:“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总之,在这首长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叙事有致,张弛自如;抒情深挚,缠绵细腻;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

【白居易《长恨歌》简介】相关文章:

白居易的长恨歌简介10-22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简介09-21

长恨歌·白居易作者简介及英汉对照09-23

白居易简介09-13

白居易的简介09-09

白居易的长恨歌10-28

白居易的《长恨歌》10-24

白居易《长恨歌》11-23

白居易长恨歌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