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异同

2020-08-29 岑参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那些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主要内容的边塞诗以高昂的格调、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新奇独特的艺术形象流传于世,经久不衰。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边塞诗繁盛于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唐朝的军事经济力量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在这种气氛下,有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除了谋求官职外,还写了大量关于边塞战争、塞外风情和下层士卒将领生活的诗歌。

  作为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和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上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诗歌,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征。他们那种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显出一种悲壮美。

  高适(公元700―765年)、岑参(公元715―770年)生活的年代相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因而使得其边塞诗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也相似,如年轻时都求仕长安不成,一度任职卑微,使得他们的创作有许多相同点。高适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入长安求仕,但毫无结果;天宝八年,他因人举荐,试举有道科中举,受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乱后他从玄宗入蜀拜谏议大夫;代宗即位后,他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岑参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两任州刺史,但这些都是往日的光荣了。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入安息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结交唱和,天宝十三年,他再度出塞赴庭州,大历五年卒于客舍。

  唐代边塞诗人,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雄浑,而岑参的诗显得悲壮峭拔。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人生的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的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这就使得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对比,在反映现实问题上高适超过了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深度上超过许多诗人,因此而生出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更具悲壮美。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前景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的神奇瑰丽,于是他热情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艰辛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在艺术上,高适将自己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中体现出理智冷静。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思想题材上,高适诗内容深刻,有大胆地个人见解,对黑暗面无情揭露,岑参诗描写塞外奇异风光,塑造千姿百态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

  以诗比较,高适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又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的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表示不满。作者不讳言战争之苦,也不失奋发激昂的基调。苦难与崇高对照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与高适不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将西北沙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格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壮丽之美。

  综上所述,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高适与岑参的诗歌体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显同的特点。

  拓展阅读:岑参生平

  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

  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异同】相关文章: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10-23

岑参与高适边塞诗比较05-26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异同10-21

岑参与高适10-28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10-21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区别10-25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特点10-23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比较10-22

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差异10-22

岑参诗歌中的西域 又恨又爱的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