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教学教案

2020-11-17 采薇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这首诗用士兵的口吻,在战后归家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

  狁(xiǎnyǔn)不遑(huáng)载饥载渴(zài)我行不来(lài)......

  孔疚(jiù)靡盬(mígǔ)维棠之华(huā)象弭(mǐ).....

  归聘(pìn)四牡骙骙(mǔ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

  2.字形

  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

  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

  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

  不遑启居遑,空闲。

  靡室靡家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

  靡使归聘聘,问候。

  忧心孔疚孔,很,非常。疚,痛苦。

  我行不来来,回家。

  彼尔维何彼,那。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维棠之华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

  彼路斯何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一月三捷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

  孔棘棘,通“急”。

  雨雪霏霏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

  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6):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

  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

  “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

  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5.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意义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前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①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②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第二层

  1.从四、五章来看,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

  2.这两章诗文中都提到了那些事物?突出了什么?

  明确:战车、战马、象弭、鱼服。装备精良。

  3.文中多次写战马的情态,如“业业”、“骙骙”、“翼翼”,有什么作用?

  明确:兵强马壮,突出自己的战斗力很强,军威赫赫。同时也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又写出了什么?

  明确:战事紧急,战事频繁。将士们劳累奔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

  5.与前文那句话照应?

  明确: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6.诗文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明确: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7.你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事的残酷。

  第三层

  1.最后一章写战士归来,我们是否读到了应有的那份喜悦?

  明确:没有。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诗文并没有写战士胜利后回家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明确:①反衬: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

  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

  ③“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岁月蹉跎之感。

  ④大雪交加,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加之饥渴难当,情境更加悲凉。

  ⑤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五、小结

  通观全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诗文讲述了一位战士为抵御外敌,连年征战与疆场,经受饥饿、疲惫,以及死亡的恐惧,最后终于胜利回家的故事,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

诗经采薇翻译 诗经采薇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