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牢记白居易的叙事诗《观刈麦》

2020-09-02 白居易

  怎样牢记白居易的叙事诗《观刈麦》呢?有什么方法呢?下面来看看!

  白居易的五言叙事诗《观刈麦》共二十六句,偶句押韵,且全部押古诗韵的下平声“七阳”,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全诗根据叙事的要素,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四句属说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首句概括说明农民的辛苦,第二句点明时间与事由,并揭示了诗眼“忙”。第三、四两句继续说明事由。小麦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通过具体描写说明农忙时节到来了。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的圆头(田畦)。

  第二层八句是叙事:“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前四句描写妇女儿童箪食壶浆送茶水饭菜到田头,为了让男劳力们(“丁壮”)节约往返回家吃饭的时间,多割麦子。前两句的“妇姑”与“童稚”、“荷”与“携”、“箪食”与“壶浆”均对偶。箪食壶浆这个成语在九上课文《隆中对》里已经学过。“相随”之后两句写箪食壶浆的目的。“足蒸”之后的两句也对仗,生动描写人们努力收割麦子的情景。“力尽”之后两句继续写人们不遗余力收割的情景与心理(“惜”)。这一层紧扣前一层“忙”字来记叙,在结构上是“承”。

  第三层八句作描写:“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一层转写一位贫苦妇女的情况。复,又,引出另外一方面的意思。这位极端贫苦的妇人,为了缴那些沉重的租税(唐代的苛捐杂税“猛于虎”,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为证),丧失了生活的来源与依靠(已经没有了田地),在麦收时节只能在人家割过麦子的田里拾一点人家遗落的麦穗,来充饥度日。她可能是寡妇,也可能是丈夫被征发服劳役去了,也可能是丈夫到别人家去做忙月、打短工,究竟怎么回事,作者没有写明,任读者去联想。这一层前四句着重描写贫妇人的悲苦,后四句写她所说的话引起作者深深的`“悲伤”,以贫妇人无田可种、无麦可割之“闲”来反衬丁壮们之忙,结构上属于“转”。

  第四层六句发议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一层主要写作者的自责,使主题在上三层记叙描写以及说明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惭愧,既表达了对破产农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评。一是批评他们赋税太重,二是批评他们享乐太过。作者只是一介地方小官,仅仅“吏禄三百石”,也就“岁晏有余粮”;而朝廷里成群结队的官僚,大多“年俸二千石”的,一个官僚,不知要多少农民的辛勤劳作来供养!这一层是以自己闲来“观刈麦”来反衬割麦农民之忙,结构属于“合”。

  小结: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兼以说明、描写、议论。全诗围绕诗眼“忙”字展开,麦收时节农民们忙得吃饭喝水都没有时间。而贫妇人的“闲”,反衬了他们的“忙”。他们“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为了尽快把成熟的麦子收回家,如果磨磨蹭蹭,成熟的麦子遇到雨,躺在田里发芽、烂掉,就可能缴不够赋税,转眼也要破产,“家田输税尽”,跟那位贫妇人一样可怜!

  全诗乍一看较长,细一读,思路清晰,就起、承、转、合四层意思,且有“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几对对仗句,再加一韵到底,读起来容易,记诵起来也不难。抱着关心农业、关心农民的心情朗读,努力感同身受,就会每个句子往心里钻,就会很自然地牢记住。(白沙海)

  附课文: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怎样牢记白居易的叙事诗《观刈麦》】相关文章: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12-06

白居易观刈麦答案11-19

白居易观刈麦的赏析12-06

白居易的观刈麦说课稿12-05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模板12-09

白居易《观刈麦》的翻译赏析09-30

白居易《观刈麦》优质教学设计12-16

《观刈麦》白居易唐诗鉴赏范文10-31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范文12-09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11-16

观刈麦有通假字吗 白居易观刈麦古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