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手抄报

2022-09-04 手抄报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人流如潮,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以下是小编带来迎新春手抄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迎新春手抄报【1】

  关于迎新春手抄报【2】

  关于迎新春手抄报【3】

  迎新春

  除夕为腊月最后一天,民间俗称年三十、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大年夜”。这天从早到晚,人们忙着打扫卫生、贴对联、包饺子、请年、接灶、放鞭、迎年等,其繁忙、热闹、欢乐程度甚至超过年初一。

  打扫完毕,收拾停当之后。家中的男性要在日落之前,带着香纸、鞭炮到祖茔请已故的长辈灵魂回家过年。

  回家后,在大门里横放一木棍,叫拦门棍,然后,对着宗谱烧香、磕头。

  晚上七、八点钟,家里男性,来到天井,摆上供品,面向南天,将灶王像和纸一并烧掉,祭酒磕头后,在东间锅台上摆上香炉、供品,将天井撒上芝麻、麦草、谷草,这叫接灶。然后全家一起喝酒、吃饭,正式进入“过年”的境界。

  过年期间,不动针线,不扫地,不洒水。

  除夕夜十二点,各家女人们开始煮饺子;男人们便开始烧香、烧纸、祭酒、叩头、祭天祭神、祭祖、燃放鞭炮,之后,再祭已熟的饺子。

  然后,小辈们便给长辈磕头,磕头时边说:“爷爷,过年好,给您磕头”。边磕头,大人们边说好,边分压岁钱。

  问完过年好,一家人便一块吃饺子,谁吃到饺子里的花生、枣、硬币、糖果,就表示有福气。吃到糖,是“有甜头”,吃到硬币,是“有钱花”,谁吃得越多表示新的一年谁就越有福气。

  吃过饺子,大家便带着手电,出门开始拜年,路上碰到人互问“过年好”。

  现在人们一般是吃完饺子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大年初一再出门拜年。

  送年的时间是初二夜十二点(有的是初三凌晨),将头一碗饺子祭奠天、地和已故祖辈,放完鞭炮后,在宗谱前烧香、烧纸、祭酒、叩头之后,吃送年饺,然后撤去院中谷草和“拦门棍”,解除家中禁止扫地和泼水的禁忌。

  春节期间,崂山村村镇镇扭秧歌、跑旱船、舞龙灯、踩高跷……热闹非凡。

  小年的灶王爷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小年”。旧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一系列过年的“准备活动”亦随之开始。所以过小年也是过年活动的预演,“主要的习俗是祭灶、吃糖瓜,既有祈求家庭和睦、平安之意,也有对新年到来的祈盼”。

  在民间,小年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等。由于全国各地具体风俗习惯不同,小年的日期略有不同。据公开资料显示,一般北方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多是腊月二十四这天。

  灶王爷是谁呢?民间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版本,并普遍认其为无形中的“一家之主”。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启程去天宫,向玉帝汇报一家人过去一年的言行得失。灶王像贴在灶墙上,两边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

  过小年最主要的习俗之一是祭灶,一般会摆上糖果、清水等供品,祭灶仪式一般在晚上进行。民间还曾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当吉祥话说完之后,人们会在院子里架起松枝、芝麻秸等,将旧灶王像揭下来放在上边焚化。同时燃放鞭炮,以示为灶王送行。

  为让灶王爷能够多向玉帝说好话,人们还讲究在祭灶的时候将糖瓜融化,象征性的抹一点在灶王像嘴唇上。刘一达说,这就是“二十三,糖瓜粘”一说的由来,“意味着黏住灶王爷的嘴巴,让他不能说人们的坏话”。

  “糖瓜并不是瓜果形状,而是用麦芽糖熬制而成的。一般是圆圆的样子,中间是空的,吃起来有些粘牙。”刘一达说,祭灶之后,大人孩子都会分吃一点糖瓜,也有祈福之意。

  为了迎接即将到了的农历新年,“送走”灶王爷,人们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清除积垢,置办年货……这时离着农历除夕不过六七天日子,加上糊窗花、贴年画等,人们一直要忙到除夕。

  民间还流传着一首“过年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农历二十四就是民间的“扫房日”。祭灶仪式后意味着灶王爷离开了,这时候打扫屋子,即便碰坏了什么东西也无人责怪。

  在中国,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无论是祭灶还是吃糖瓜,或者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年俗,都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愿望。

【迎新春手抄报】相关文章:

喜迎新春的手抄报内容09-13

喜迎新春手抄报内容01-12

迎新春送祝福手抄报01-16

2016迎新春手抄报内容精选02-02

迎新春逛庙会手抄报内容02-06

关于迎新春手抄报内容资料02-02

庆元旦迎新春手抄报内容06-10

端午节手抄报英语手抄报06-27

迎新春的诗句01-03

迎新春对联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