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凤凰山》阅读练习题

2021-01-20 试题

  小小的凤凰城远近闻名,着意在山水韵味。凤凰城山水名扬天下,得益于作家沈从文。凡 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不仅难以忘记湘西的山水韵味和民俗风情,而且种下有朝一日走一回湘 西的欲念。凤凰城是湘西风景风情的代表性杰作,自然为首选之地。

  十年前到凤凰城,看了山,看了水,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书屋和墓地,感触颇多,却不著一字,说来很简单,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至今 都很难再读到那样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便不敢贸然动笔了。这回又去湘西,再上凤凰山,不仅有 沈先生文章里的景致为参照,而且还有第一次来凤凰城的印象作对比,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

  我记得十年前进凤凰城时,要过一座桥,从桥上看下去,河水里浮游着几头水牛。水牛在河 里懒洋洋地游着,露出颂大的头和头上的弯角,还有浅灰色的脊背。水色不清,浑而近浊,漂浮 着有藤蔓的野草,据说是刚刚下过雨涨了水的缘故。这幕水牛戏水的景象就留在我这个北方人的记忆里。

  这回一看见凤凰城,一看见那条河,自然不再陌生,却看不见水牛的姿容了。水变清了,大约没有落雨也就没有涨水,更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类似城市公园人工湖的堤岸了。我似乎隐隐生出某种缺失的惆张。我又不敢说这种整修有什么 不合适,却想着那泛着青草的泥岸伸展着的自然状态的曲线,再也不复存在了。

  沈从文先生的旧居,十年前看了 一回,这次来仍然想再看一回。我从东正街拐进中营巷,就感到拥挤和熙攘,拥挤着的男男女女,都是因观瞻一位作家宅第的好奇心所驱使。庐这位作家 生前却是落寞的,尽管住在繁华的北京,活着时几乎是蛰伏隐居,即使在胡同里迎面撞怀,乃至 不经意间头与头碰撞得起了疙瘩,却谁也认不出个沈从文来。

  现在,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据说一年四季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旅游旺季就这么拥挤着。

  旧居左卧室背后,有一方小小的火塘,上边吊着一只水壶,四周摆着几只小板凳。使我自然地发生最生动的联想,家人或朋友,围坐在火塘边,听燃烧的.劈柴辞啪响着,水壶里的水咝咝咝 响着,沏一碗热茶,或叙友情,或议家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和快活。

  沈先一生的墓地在半山上,山不高,却很幽静,曲後盘绕,杂树蔽荫。突兀看到一块碑石,刻着龙飞凤舞的手书字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初看吓了一跳,碑题内容似乎 太硬,一下子竟反应不及。细看副题为“悼念从文表叔”。立碑题字者为大名鼎鼎的黄永玉。笙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脅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

  沈先生的墓,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标志,据说重达五吨。上边刻着沈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人;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一生的哲思概括,也是一种复杂曲折的人生历程之后的生命体验,只可领悟,不敢评说。

  据说这石头是黄永玉先生亲自为其表叔选择采掘来的,我便钦佩这位画坛大师超凡脱俗的审美取向,真是一块再恰切不过的石头。想先生平生不声不响,似乎也不爱热闹,悄悄走出凤 凰,死后又悄然归于凤凰,不料热闹发生在死后,拥挤了旧宅老屋,又川流不息吵吵嚷嚷在坟头墓前,如果真有先生不死的幽灵,怎么承受得住……

  我依着同行的朋友去河上乘一种专供游乐的小艇,河水清冽,暑气闷热暂得缓解。河边有人在洗衣淘米。女人洗着淘着,淘着洗着的还有男人。洗菜的男女似乎平平常常,洗衣的男女居然还用着棒槌。棒槌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响声听来悦耳,那是我自小在家门口的涝池边和灞 河里听惯了的脆响乐声。

  上岸后沿河边的小路走,不时有人拉着小车擦身而过,车上绷一顶遮阳的花布,车内置一张躺椅。花了几块钱的人坐在躺椅上。挣了几块钱的人拉着车子在小巷和河边跑着,供花了几块 钱的人观光赏景。这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关系,容不得多愁善感者说三道四。我看着觉得有 点扎眼的,是一位坐在躺椅上的人的姿势,手里夹一支正燃着的纸烟,两条腿以八字撇开,搭在车子的两边,旁观者入目颇觉不雅。

  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十年前来凤凰城“不著一字”,再次来时却写了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

  B.文中的描写灵动而细致,有形有声,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棒槌声是“悦耳的”,就连作者的想象,壶里的水也是“咝咝咝”在响的。

  C.文中说“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下自成蹊”含意丰富,既是实’指,也包含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人品的态度。

  D.作者两次到凤凰,感受不同,再次到凤凰时,笔下的凤凰少了初识时的惊喜,而多了由表及里的沉思与回味,给读者以启示。

  5.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分)

  (1)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3分)

  (2)只可领悟,不敢评说。(3分)

  6.文章结尾说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再到凤凰山》阅读练习题】相关文章:

《再到湖上》阅读答案09-18

再到湖上作文09-06

再到湖上的散文12-11

再到老乌山的散文04-14

再到香薰山谷写景作文05-29

《南辕北辙》阅读练习题及阅读答案08-13

100年之后再到这里作文05-04

阅读题的练习题08-01

诚信的阅读练习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