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长乐宫》诗歌赏析

2024-03-20 诗歌

  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孟浩然《长乐宫》诗歌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作品介绍

  《长乐宫》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63首。

  原文

  长乐宫

  作者:唐·孟浩然

  秦城旧来称窈窕,汉家更衣应不少。

  红粉邀君在何处,青楼苦夜长难晓。

  长乐宫中钟暗来,可怜歌舞惯相催。

  欢娱此事今寂寞,惟有年年陵树哀。

  注释

  ①此诗孟集各本不载,惟见《国秀集》及《全唐诗》。长乐宫: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②窈窕:深邃曲折貌。

  ③更衣:指入侍更衣。《史记·外戚世家》:“是日武帝起更衣,(卫)子夫侍尚衣。”

  ④红粉:指艳妆美女。

  ⑤青楼:青漆彩画的楼阁。此指宫中楼阁。此谓邀君而未得君宠。

  ⑥谓当时歌舞欢娱,而身后终归寂寞。

  《长乐宫》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人物生平

  诗文少年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

  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

  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漫游求仕

  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作诗《送张子容进士举》,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以献。(另说此诗乃致张九龄之作,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至开元二十五年即733-737年)

  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孟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

  开元八年(720年),暮春,孟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孟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

  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孟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开元十三年(725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孟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

  开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间,孟浩然于维扬一带结识李白。

  入京不仕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次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

  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早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举进士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隐居山水

  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孟浩然,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同年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孟浩然回襄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孟浩然因应崔国辅之约而东游越剡,在途经江夏时再会李白于黄鹤楼,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以替其送行。

  幕府入职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孟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终于南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人物评价

  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解闷十二首》: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

  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何逊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

  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一味妙悟而已。

  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樊泽: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王士禛曾举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 相关推荐

【孟浩然《长乐宫》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孟浩然的诗歌11-09

孟浩然的诗歌03-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赏析09-25

孟浩然《春晓》赏析09-26

孟浩然《初秋》赏析08-18

春晓赏析孟浩然04-06

春晓孟浩然赏析02-26

孟浩然的诗歌风格03-28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歌赏析05-26

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