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大姑抒情散文

2021-07-01 散文

  清晨,天上飘落一阵细雨,把马路上弄得湿漉漉、油亮亮的,风,裹夹着丝丝寒意在楼群中窜突,老去的枯叶经不起这摇荡,纷纷告别母体,随风飘落。这一刻,在这老秋的早晨,走在树丛中的我,面对着枯枝败叶这满眼凄凉,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想起了在这个季节早逝的大姑,想起了我们相处那短暂时光里的点点滴滴。

  大姑是我家第一个知识分子,是我家的骄傲。

  大姑小时候应该说是很幸运,早早进到城里开始了读书生涯。要知道,依照那时农村的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女孩子能够读书,并且还是在城里读书那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我真不知道我那没文化的爷爷奶奶何以如此开通。大姑的书一直读到了长春邮电学校,应该属于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那时候人才奇缺,所以很顺利分到了多伦县的大仓乡邮电所,并辗转于黑山嘴、大河口乡,后来因为夫妻两地分居,并且还有了孩子,才几经周折,调入锡盟邮电局。从这件事上还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事部门还是很近人情的,要是搁在今天,以夫妻两地分居为理由调到一起是断无可能的。

  我是高中转学到锡盟才与大姑有了更多的接触的,先前只有年节的时候大姑回家探亲才能见到她。有几年,大姑把表妹寄养在我家,因思女心切,虽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姑姑也是每年都要回去,我也就通过姑姑回家时接触过那么几次,当然谈不上多了解了。

  高二临毕业那年,我从东北农村转学进了锡盟蒙中,在大姑家住了半年。说真的,这样一个大小伙子的到来,对于当时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工薪家庭来说确实负担不小,况且,当时粮食肉类很多商品都实行供给制,根本没有我这外来“黑户”的份,所以事实上我等于分食他们的口粮。但是姑姑一家非但没有怨言,而且总是把我的一切打理得那么好。我从小养成了不看书就睡不着的毛病,在姑姑家依然如此,所以常常看着书忘记关灯就进入梦乡,这时候都是姑姑算好了时间,在我睡着后悄悄走进我的卧室把灯关掉,从来也没因此说过什么。大姑是个慢性子,也因此做家务的速度显得慢一些,但是慢有慢的好处,那每一顿饭,每一顿菜都做得精致可口,即使多数为粗粮,在她手底下也都捣鼓的细致可口,让人胃口大开。那时候物资供应很紧张,别说收入低,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计划外的食品,尤其是细粮和肉类,所以平时基本上都是玉米面、高粱米之类的粗粮。在农村,一般吃的都是当年产的新玉米,这样的玉米,外表光鲜红润,视觉上就能唤起人的食欲,再经过传统工艺在石磨石碾上加工,烹制出的食品才香甜可口。城里人吃到的大多都是陈年旧粮,其中玉米的馨香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飘走于九霄云外,有的还掺杂着库存过久的霉味,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不说,还常常让人感到烧心胃酸。为了大家能够开胃吃得饱,姑姑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她在玉米面中掺入少量白面或莜面,然后经过发酵,加入少量食用碱,蒸制出“二代王”,吃起来松软香甜,口感就细腻多了。有些时候,姑姑还把发酵过的玉米面烙成发面饼,虽然这其中的程序麻烦一些,但也会增加人们的食欲。只有到了周末,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吃一顿饺子。也是那时,在姑姑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剁馅包饺子等一些做饭的手艺,让我在后来的单身和成家后的生活大大受益。

  大姑除了上班,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忙碌着,就是偶尔去几个要好的邻居家串门,手里也总是拿着毛线活,一边聊天,一边忙碌着。那时的人们都穿自家编织的毛衣毛裤,甚至毛线也是自己用传统的工具纺出来的。当然,这纺线和编织都很费时间,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但很多成年妇女都乐此不疲,而且经常凑到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姑姑编织毛衣的手艺非常细致,几乎可以说是一丝不苟,稍不如意就拆掉重来,所以做出来的毛线活总是那么平整匀称,精致漂亮,令单位姐妹和朋友们羡慕夸赞。

  姑姑虽然也是上班一族,单位工作也不轻松,但家里的'事务一直料理得井井有条,相夫教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总是做得那么到位。不仅如此,她在单位也一直是业务尖子、技术权威。记得第一次去姑姑的办公室时,我就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满眼满脸写满了惊奇。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确实是如此,那是1975年,整个中国还很落后,整个中国工薪阶层的办公条件都很落后。整个锡林浩特一座城市只有盟公署和军分区的办公的地方是楼房,其他地方甚至连阿纳旗的旗长们都在贝子庙那的平房里办公,还点着土炉子,地上铺着粗糙不堪的红砖。我姑姑的办公室不但在楼房里,暖气也是热乎乎的,而且地面还铺着地毯,那屋里既温暖又整齐干净,真可以说是纤尘不染。当时我真是羡慕不已,心里想将来若有姑姑这样一份工作和这样的办公条件就足矣。

  由于她业务精湛,工作上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以赢得了同事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我虽然去她办公室的次数就是有限的几次,但每次都看到姑姑的同事或徒弟们毕恭毕敬地称呼姑姑为师父,内心变升腾起对姑姑的崇敬。当然,除了技术原因,这其中也有姑姑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个人性格的缘故。姑姑是个温婉的人,从不与同事争吵,也不给别人添麻烦,说话语气温顺,态度和蔼,这样的人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气和更高的威信,也因为这些,姑姑曾数次被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而受到表彰。

  进入晚年,大姑也从岗位上退下来了。退休之后,大姑一心埋头于家务,每日打理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整个一个家庭主妇。那个时候,我住在乡下,妻子正要临产,为了安全起见,姑姑把我们早早邀到她家,并给我们在医院的妇产科约好了床位,只要出现征兆,马上入院。那些天,姑姑就像一个婆婆,也像一个母亲一样精心照料着妻子,每日的三餐精心地搭配伙食,并不断给传授孕妇、产妇以及育儿要注意的事项,让我和妻子感动不已。临产日期已到,可是妻子那里仍无反应,恰好此时妻子调动事宜或得批准,通知我去办手续。期盼已久的是,终于有了头绪,自然欣喜异常;可是她原单位离市区一百多华里,那时道路情况不好,交通极不便利,来去至少要两三天,这边妻子正面临生产,做丈夫的我怎敢离开?看到我的犹豫和为难,大姑说:“没事的,你去吧,这边有我们呢,医院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有了动静就住院,医生比你有办法,你就放心走吧。”听了姑姑的话,我终于心里有底了,于是我放心地离开,并很快办完调动手续,于第二日返回。也是在大姑的精心呵护下,妻子顺利生产,我们的长女健康地来到人间。

  大姑晚年非常不幸,患了脉管炎,并且双脚皮肤开裂,出血不止,总不愈合。当时的医疗条件及其落后,大家也没多少医学常识,甚至好长时间都没诊断出结果。那年秋天,远在东北的父亲大概想我们了,拍来电报,以不容商量的口气命令我们回家。临行前,我们姐弟四人曾去探望了姑姑,告别时,姑姑竟然流下泪来。当时我们真没多想,只是觉得人老了容易伤感,看到我们回家,姑姑也动了思乡之情。谁料,这一次相见,竟成永别,姑姑在我们回乡的稍后病情加重,住进北京的大医院,并被查出是脉管炎。做截肢手术,大姑犹豫再三,不忍心成为残缺之人,让自己余生成为家人累赘,最终没能同意手术,结果病情急剧恶化,引起血液感染导致败血症,年仅58岁便匆匆离世。

  其实,除了脉管炎,大姑几乎没得过什么疾病,身体一直是很健康的。据大夫说,这脉管炎也并非先天遗传,而是后来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大姑吸烟,而且历史悠久,据说还未成年就已成瘾。这几十年的吸烟史,导致了体内血液中血栓形成,进而堵塞血管,造成下肢坏死。其实,这病要是早预防,早治疗是不会到最后的严重地步的,只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人们的医疗知识贫乏,最重要的是大姑只关心他人,对自己关心重视不够,到最后怕截肢残疾给亲人带来拖累,致使病情恶化,诱发了败血症。

  有时候,我真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要早早夺去像大姑这样好人的性命,而一些品行恶劣之人却能够好好活着,甚至长寿呢?

  风,一阵比一阵强劲,树木,摇晃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地下的落叶被裹夹着飘到远方。我知道,这一刻他们对母体是多么的留恋和不舍。如今,我敬爱的大姑已经离开我们23年了,想象,当年她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是该多么的留恋家乡,留恋亲人,留恋人间啊。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样的时刻,我们只能幻想,已经早逝的大姑羽化成仙,在天国那边过着更逍遥更快乐的生活。

【忆大姑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大姑抒情散文(精选5篇)03-28

《忆》抒情散文03-27

忆父亲抒情散文12-17

忆外婆抒情散文12-14

忆元宵抒情散文12-14

秋忆抒情散文12-15

寻忆抒情散文12-15

忆童年抒情散文12-12

琐忆抒情散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