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事随笔

2021-03-15 随笔

  《读书纪事》一开篇就表达了读书对于自己生活的意义,无论采用囫囵吞枣的方式,还是慢慢咀嚼的方式,无外乎都是为了能够从书本中感悟到,学习到一些东西。

  已经许久未捧起书本,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仅是自己的思绪在繁琐的事务中被榨干精髓,而且得不到可靠的补充,还有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情,离不开啃书本这一个伟大行当。倘若丢了自己神经中仅存的一点对知识的热爱,我怕是需要讨几味中药,回家自己鼓捣孟婆汤的配方。研制成功后,端上一碗放了红糖的药水,不论甘苦,径直往嘴里倒去。直到忘却了这世上的凡俗,凭着骨子里残留的知识的影子,寻本溯源,开始自己新一轮的知识之旅。幸好我还未到把这人生归零的程度,否则,变成了在我记忆中短命的人,毕竟是把这二十年的光景一把抹去,那时我也变成了从娘胎中一蹦长大的孩子。

  自从打定了好好读书的念头,就不敢对自己懈怠。在图书馆中选了好久,才找出三本书来,作为这学期新知识的启蒙。一本是王朔的短篇小说合集,一本是北村的《望着你》,还有一本是王小波的《怀疑三部曲》。

  大概是纸质书中有书虫一般,虽看起来厚厚一沓,但总是不经意的就翻看完。这三本书也没费我多少嚼劲,仅仅一天半的功夫,我就把这三本书囫囵吞枣的咽了下去。也许是囫囵吞枣,以至于现在有的书中主人公的名字我已记不太清。这或许会引来不少人的指责,看书也太过儿戏了吧。但我是大可不必理会这种言论的,读书么,如果弄个老虎凳一本正经的去看书,那反而是一种另类的束缚。远不及撒开了看,即使记不住书中的情节,也不能称为憾事。如果能够将一本书完完全全的背下来,反而没有多少感悟,这倒是我所惧怕的了。人嘛,学习知识不能做一个复制品,机械的搬弄,总要有些自己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言论,拿出来也总比没有的好。读完这几本书,我对这三位也都有了大致的看法,且就着长夜漫漫,未有睡意。在此兴致盎然的说给各位罢。

  【一】

  王朔,文学地位不必我来普及,况且最近人脑力衰,记不清许多,只知道是个很有名的作家。凡是作家,总有值得一读的东西。这本短篇小说合集就有他不少的佳作,大概是《浮出海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空中小姐》,《过把瘾就死》这四篇。虽然只是较少的作品,但也能从中品味出王朔的风格与生活来。总体上来说,这几部作品都偏向于失意状态,恰是现实与理想不能两得故而闹出种种悲剧来。这在旁人看来,更大的是一场闹剧。人物性格的极端化与中庸以一种不很辛辣的笔调写出,仿佛是故意调和,但其背后的真实是故意酝酿,这作者像是一个看事的不怕事大的路人,看似平静的背后,他总想酝酿出风波,在繁琐的生活中,把无数微小的矛盾堆积起来,这让我想起抗战剧中把几个手榴弹绑在一起的场景,这作者也正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把矛盾聚在一起,在夏天燥热的阳光下,拿着巨大的放大镜对准这群堆积的杂物,直到轰的一声,把原本繁琐的生活炸的烂俗不堪。还让读者以为这不过是简单的琐事。因此我认定王朔是一个阴险的人物,至少在他的小说中,这种隐瞒和心机无处不在。

  女性的极端化表现弱化她本身的弱势,反而表现的咄咄逼人。这是人物的欲盖弥彰,无论是《过把瘾就死》里面的杜梅还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的吴迪,作者都要把这种女性心底的柔弱用表面的张狂与放荡刺出体外。作者描写的成人世界中,性爱是如此单调与烂俗,连他表达的爱情都简直是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异性配对而已。若是看惯了现在的偶像剧的人,定要把王朔踢到脏水沟里,让他感觉一下什么叫做上天注定。但我是不会怪王朔这样的表达,毕竟是时代限制,假使那个时候韩剧盛行,说不定他就让男主角顶着一头棕色的中分,再给一个高富帅的身份,然后女主角抹着口红,踩着高跟鞋出现。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那么多可以穿越的事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准则,不必用现在的择偶观来苛求作者的不是,毕竟高富帅与白富美都是少数,我们还是来平凡的享受一下命中注定。即使是有人从中作梗,也会显得自然。但王朔的标准大概是宁肯烂俗,也不肯狗血。烂俗者还有研究的价值,狗血就有点迫害三观了。

  总而言之,王朔是一个聪明的作家,他知道刚从解放中出来的人民需要一点自由,于是就释放了爱情,纵容了情欲。但同时他也是严谨的,过分追求自由的生活注定是一场闹剧,在经过重重的精心设计后,生活又变得不那么自由。但理想还是要追求的,于是一份拿来后悔,一份拿来观望。想要拥有,怕是不可能。在比喻和描述上,王朔都更偏向于中规中矩的那种,人物性格设计与形象塑造都是颇有心计,一开始就在这种原始状态中预定了种种矛盾,这使得文章内容更好把握。以便在全文结束之际,更好的引爆炸弹,让双方关系看似已淡如水,实则不可调和。这也不得不称为王朔写作的精妙之处。

  【二】

  雪村这个人我不了解,或许是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名字,然而现在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对于这本《望着你》,原本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在长篇小说中并不算得上出彩。然而我是看了的,不写点什么似乎是有点不负责任,更何况我记忆力大不如前,哪天连作者和书名一并忘了,我也不会去很在意。而且雪村的这本书写的还算是蛮有特点,这也是作者个人性格影响的写作风格。针对这个,我想也有责任和必要述谈一下。

  书的主人公是五环和维林,五环是个男的,维林是个女的。

  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但并不是文中某个固定的人物,而是维林和五环这两个主人公来交替叙述。这本书大的特点也是在这里。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叙述方式,看书的时候我生怕自己被带乱了思绪。首先在文笔上,我只能说北村的文笔还算是可以,虽然我本身能力不行,但是毕竟读了几本书,况且是大家的文笔,相较而言,北村的文笔略显逊色也是正常。他在剧情上的设计也是比较中规中矩,或则是在那个时代新奇,然而到了现在,也不免有些乏味。

  提起这本书,就不得不提它独特的性,先是学生时代的羞涩与避讳,转到成人世界类似于机械的工作,或许还有爱情的支持,但大多是为了感官快乐而去追求的刺激。幸好这里面没有过于淫乱,否则又要教坏我这个小孩子。在学生时代,五环与维林作为情侣进行初次对性的探索,不知在多少个冲动的枪口,维林凭借自己的聪明避过了许多次被破处的机遇。然而过度的神圣和保护欲为他以后埋下了悲剧的根,她遇见富商陈雨林,在车水马龙的路上被粗暴的夺走第一次,这使她开始厌恶这种暧昧不清的关系,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屈服。或者偶尔装下清高的样子,在某个仓促的瞬间,被人扯了个底掉。

  而相同的五环被富婆包养,整日存活在肉欲之中。以至于自己想要去为梦想奋斗的时候,被别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这本书上的爱情是婉转和含蓄的,同时也是无奈的,但性不禁扯露出人野蛮的本性,有时还要穿破人伦道德来一场大汗淋漓的满足。尽管这种满足是建立在厌恶的基上,但不可否认,这种性的存在是他们这个社会病态的折现。

  但作者是一个过度悲剧化与理想化的人,在经过波折之后,五环和维林相遇在一起,不仅尝试了性的禁果,而且还四处去游山玩水。直到知道维林生病的消息,五环的前妻居然和维林成了好朋友,不仅带一些进口药,还经常聊天说笑。在五环和维林之间,维系的是一张不起眼的存折,这就是两个人在无聊时的唯一念想。此时我又不得不感叹北村的脑洞,这简直是一个可以吸纳一切物质的黑洞,创造力也可见一斑。然而这本书在剧情设计和语言风格上在现代社会中都不足以出彩,但这并不妨碍作者是一个好人的本质,他是理想的,同时现实到骨子里的人。

  【三】

  王小波,这不是我可以妄谈的人物,在未拜读他的.大作之前,就听闻过他是一个传奇的作家。他的三部时代成就了他。但我暂时还不敢去品读他的成名作,仅仅在他的人生中挑拣出一个三部曲来研读,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怀疑三部曲》,一共包括他的三篇长篇小说,分别是《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

  起先在风格上,王小波是比较贴近于钱钟书老先生的写作风格。但细细思考,却有各自的精妙。王小波是善用比喻的,而且他偏向于各种动物的体态,以此来比喻人物。这在三本小说中都有体现。对于王小波的作品,是不能用单纯的分层来讲解清楚的,况且我擅长的也并不是如庖丁解牛一般把人家的文章脉络分得清清楚楚。

  王小波是文字的高手,古往今来文字高手不在少数,但能把文字玩出境界的却是很少,尤其在近代,这种人物更是寥寥。作者就像是一名说书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故事情节中跳脱出来来述说自己的故事。这种方法的运用在写小说的时候,从来没见人敢这样大胆的运用。也正是奇人高人才敢用如此偏颇的笔法来写小说。

  作者编出来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物,而是在一个庞大的物质境界中表现各种人的活动,主人公只不过比其他人笔墨多了点,在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活动更让人有一种玩笑的意味,比如《寻找无双》里的王仙客,心理活动的描写近乎于充斥。但就是这样一件严肃和严峻的事情,被他这样一冲,反而有点让人忍俊不禁。对于历史的掌控和把玩有点类似于鲁迅,但远没有鲁迅那般严肃苛谨。无论是在还原历史事实还是在篡改历史,作者都想在一种呛笑的状态中表达完整,泛滥的兔子窝,封锁长安,兵战七十二坊。在这种近似于玩笑的情境中又深揪出国民的劣性狠狠鞭挞,这是一般的人做不到的。

  在平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疯狂的本性。这种经历了千年的人性束缚易于冲破一切敢与之抵抗的结体。但大多是背着人的,毕竟有些东西还上不得台面。这一点又仿佛回归了中国人含蓄的本性,然而这是出于对礼义廉耻的理解与尊敬。至于那些被逼迫到生命的尖刀时刻的人,纵是有了千种理由,可以不去管很多拘束,这一点从被绞的鱼玄机和被吊死的红拂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人是大可不必隐瞒的,但又被这世间的流言蜚语,那真是一个能把人砸死的东西,一则是放荡了自己,被别人唾骂而死。二则是隐忍了自己,被逼迫到悬崖边,一嘴脏话只求临死之前的发泄。然而这发泄更是真话。但人类大概是习惯了这种疯言疯语,人都临死了,就让他说一些胡话吧。这倒颇显得人的一番大度来。偶尔有那不知事的心胸狭隘的小子,总要在你死后,还转过脸窃喜。这大抵是对死人的不敬,但人们都不会去理会,只怕一张嘴,就漏了自己嘴角上扬的嘴脸。人有时还是要保密些为妙。

  仁义道德都被人挂在嘴边,但更多的是被人踩在脚下。王小波在小说中异常出色地讽刺是他能成就自己的一个很大原因。严肃文学被他玩的不严肃了,又偏偏在几位学者的啃食下,漏出文章它严肃的核儿来,这不得不让人佩服。隐藏也是文人要做的功课,只是怎样隐藏,就要看个人的造化了。凡是那还未开眼的人,都要对别人进行一番训斥,以显示出自己的清高与不凡来。但那还未睁眼就熟识了周围的人,往往默不作声,偶尔别人需要个回声,也只是应个场,回个笑。并不做多的动作,至于欺侮他人,那更是万万没有的了。

  智者从来不说自己聪明,蠢蛋要时而炫耀自己的聪明。露和藏之间,拼的不是社会地位,家底财富,而是那脑核中被称为智商的玩意儿。


【读书纪事(随笔)】相关文章:

作文:渔场纪事05-10

含羞草纪事05-27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及翻译04-27

读书的杂文随笔11-04

《骆驼祥子》读书随笔12-17

培根随笔读书笔记(15篇)(培根随笔读书心得)03-03

读书随笔初三作文10-26

读书随笔作文850字09-25

《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07-15

简爱读书笔记随笔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