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2022-07-22 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1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德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家庭作为最小的教育单位对于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我们主要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两个方向出发,对家庭教育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中学生德育 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启蒙思想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充斥着不良的因素,学生通过家庭教育获得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学生未来的道德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和学习质量,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采取合理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其行为进行相关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分别对学生德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首先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又分为两种大方向,一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种是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很好的培养中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美好到的品德,家庭教育环境反映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社会的风貌,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未发展完善的心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家长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孩子在学习和道德上的缺失,对学生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对于孩子道德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他们的德育素质,在这种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其的爱,在学校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来面对学习面对未知的困难。但是在不良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和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学生很容易因此培养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跟不良社会青年结交,最终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他们对于父母的爱是未知的,因为从小他们就远离父母,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会培养出一个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怎么能教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学生道德素养的低下,身心上的不健康。

  2.家庭教育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下,家长往往只是单纯的认为中学生只需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不需要关注其他方面的提升,甚至孩子在学校中的其他不正确的行为也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在中学的课程中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诸如孩子早恋等行为也不进行监督,这样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了阻碍的效果。虽然这样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孩子在心理上和德育上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察觉到的,导致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宿舍残害事件的发生大多都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这个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中学阶段,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培养学生。

  二、如何采取正确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德育素质

  上面我们已经对目前家庭教育环境和观念下对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可以看出对于中学生而言,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下,正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下能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成长环境,家长适当的通过孩子的寒暑假可以与孩子多进行学业、生活上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困惑或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帮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还可以适当的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讲座等,帮助孩子理解德育素质的重要性,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德育素质的提升。

  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于目前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于只看成绩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当首先做出转变,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多关注学生在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学阶段,孩子已经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家长若与孩子产生不同的见解不能下意识的否定孩子的思考方法,应当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其次帮助孩子思考他们的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选择合理有效的想法。最后,家长的教学观念不能存在传统的棍棒教育,随着目前社会的发展,棍棒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体制,家长应当适时的与孩子进行合理的沟通,通过正确有效的沟通来确保孩子走正确方向和道路。

  三、总结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环境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在中学阶段的德育素质提升上能跟上社会的步伐,从而保证孩子在中学阶段能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慧.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J].速读(中旬),2015,(11):233.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2

  【摘要】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体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作为父母,应当准确的了解子女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对策

  一、引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存在人际交往与青春期等心理问题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夫妻关系,父母与学生长时间居住在一起,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夫妻关系在整个家庭环境中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之间产生冲突,很容易导致子女的心理机能产生变化。学生在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十分的细腻,容易造成创伤。尤其是家庭离异的子女,子女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容易给子女造成潜在的精神压力,不利于中学生成长。其次,亲子关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内心矛盾多,对父母较为敏感,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十分依赖父母,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决。在这个阶段,双方在这个时期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父母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多给予子女关爱,促进子女健康成长。

  2.家长期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教育期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长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绩好坏意味着将来要进入名牌大学,就是优秀的孩子。但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很少有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追寻梦想,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人际关系期望,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长对子女的朋友干涉较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子女的人际关系。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心,这个时候父母担心子女的早恋问题影响成绩。家长不能过于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教育内容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识学习能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会严重影响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的中学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家长最注重的就是关注子女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缺乏对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视对子女独立能力的培养,使得中学生缺少独立性。

  三、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优化家庭氛围。

  根据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家庭关系比较亲密的,测试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比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往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的亲密。因此,在每一个家庭中,家庭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之间要彼此和睦爱护,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与子女之间要营造美好健康的成长氛围。另外,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需要不断的沟通,父母要主动和子女进行沟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子女提升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家长和子女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优化家庭氛围。

  2.提高家长自行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提升家长的对学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长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广泛的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中学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定期的开导,不要给子女施加压力,关注子女的心理特征。

  3.加强子女青春期教育与生命教育。

  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和学生有血缘关系和高度信任关系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师。家长在这个时期需要有意识的和子女谈论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指导。教育子女进行正常的交往,顺其自然的解开对异性的好奇心理。在这个时期,学生往往对学习和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产生的压力无法排解容易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强强调生命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排解子女的压力,让子女学会尊重和热爱生命。综上所述,父母应当重视家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及时的了解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子女进行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国芳,李丽芳.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2009(01).

  [2]吴惠娟,沈鉴清,骆宏.家庭环境对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08).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3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4

  【摘要】学前的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学前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超出儿童的生理与心理负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笔者就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及自由个性的开发两方面对学前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身体、智力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阶段心理健康的关键。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涉及了道德及心理素质、自由发展的个性、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离不开教。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学前家庭教育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心理、智力和体质这四个方面,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都需要具备。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成功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基本素质提高,使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健的体格和智力开发潜能。

  1.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一生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辅助,更需要家庭的努力,学前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子女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在学前阶段,幼儿的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等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学前的家庭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学前的家庭教育虽然是幼儿期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影响力却不仅仅存在于儿童的青少年时期,对人的一生都有奠基作用。学前的家庭教育影响具有深刻性,使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科研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健康发展。

  1.2强健的体格。强健的体格是人生存的基础保障,然而拥有强健的体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有助于人形成强健的体格。在学前阶段,人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可以正常生活,这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应给予其正确及时的引导,从而排除其思想上的困惑,促使其形成强健的体格,全面健康发展。

  1.3开发智力潜能。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五岁以前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而这一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家庭教育对人的早期智力启蒙具有重要作用,对人后期的智力开发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就成了开发人智力的关键环节。父母尽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可以快速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这样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记忆、思维、观察、想象以及判断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后期培养中着重弥补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优势。通过学前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培养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使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挖掘,使人的智力潜能被发现、被激活。

  1.4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学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孩子进入学校,那么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就会在校园的集体环境中,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孩子不可能时刻受到关注,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就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在进入校园后形成不良心理。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

  2、自由个性的发展

  2.1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任何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学前阶段是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学前阶段,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最多,在与儿童的长期接触中,家长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参与各种趣味游戏,激发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其自己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在未来的生活中,儿童就可以形成运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人的创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前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中,个人的社会关系也是通过家长所建立的。同时学前阶段,孩子的行为会模仿父母做事的方式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起到正确的模范作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思想意识,在处理个人人际关系时会在无意识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会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家庭,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的发展,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前的家庭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儿童在学前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卓.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建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5

  摘要: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情况和特征,在学习上还不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来有效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园地和场所,有其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生教育主要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对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意义,希望能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各方面还不成熟,在学习上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个人品格的塑造以及孩子的思想都具有极大影响力。我们知道,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活跃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小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他们的未来,甚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一、突出家庭教育中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课前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研究证实,具有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好,能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家的时间较长,课堂学习中很少有老师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课前预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主要是小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对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有赖于家长的悉心引导和慢慢培养。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要清晰地认识到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能对孩子的复习工作视而不见,在预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预习的方式方法,做到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实现减负增效。其次,在数学的预习中,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点评和检测。在点评上以鼓励为主,不断引发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他们预习的效果和自觉性。在检测上,要做到题目适当,难易相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缺补漏。这些良好的习惯也会让学生长久受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最后,对孩子的预习要有耐心,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强调家庭教育中小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而小学生好动、精力不容易集中,经常会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形,对数学题目缺乏耐心细致的审题,从而酿造一系列的失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细节,学会细腻地处理问题。在数学作业上,监督孩子认真审题,集中精力,专心答题。小学数学课程虽然内容不多,但时时处处都要涉及到审题,如审题粗心大意必然会导致失误多多。如:学校有一块场地需要大理石地砖铺垫,用面积为0.09平方米的大理石需要4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大理石,需要多少块?有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有的学生这样计算:0.09x480+0.4,这是不正确的,因为“0.4”不是大理石的面积,而是边长,应该用“场地的面积÷大理石的面积-方砖的块数”,所以正确的列式是(0.09x480)÷(0.4x0.4)。还有的学生不注意换算单位,直接列式为(0.09x480)÷(4×4),这些也是粗心大意、不注意审题出现的错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细致观察、耐心处理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行为上给予强化。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家长必须非常重视孩子的审题环节,让他们学会思考,采取灵活简便的方法给予解答。

  三、强化小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需要专注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在数学课堂上,要想实现良好的学习倾听习惯,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幼小活泼,表现欲望强,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或者抢话,这些都是对学习极为不利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孩子的倾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倾听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和倾听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在给小学生讲故事时,充分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言,或者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孩子倾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运用悬念法,让孩子产生好奇,促使他们认真地倾听,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分散他们说话的意识,让他们认真倾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才能在数学课的学习上提高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的写作习惯关乎所有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小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写,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做到自律,对于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不整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父母要在孩子平时书写给予关注和多加注意,突出自己书写的良好习惯,给孩子榜样的力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练练小字,写写毛笔字,在书写文字时,要做到认真、整洁、仔细、规范,让孩子感到自豪和欣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动力,促进今后的发展。小学生自我认知还比较匮乏,因此,家庭教育就需要有一定的强化措施。对于作业的书写,必须要求孩子做到字迹工整,簿本整洁,格式规范,例如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可以这样要求孩子: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行只能写一个算式,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列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簿本整洁就是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的,应该擦干净了再写,否则,看上去不干净,而且数字也看不清楚,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美观等要求。对写字的姿势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数学作为理科,难度比较大。学科学习也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运算、每一次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6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又因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情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中家长的个人观念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儿童情商。然而,家庭教育关系着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的个人家庭修养,从而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这为完善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情商;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其家庭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给儿童情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会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培养情商。这就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来促进对儿童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要与儿童进行多多交流,以此来增多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并且开发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不断培养情商,从而获得竞争力。同时,也要让儿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重视情商的培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家庭给予自己的情商培养机会。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然而这种问题学校并不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家长爱的教育来为孩子解决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落后

  因为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这也使得家庭教育落后,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人员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重视,直接造成了儿童情商的发展。而且,由于儿童的家庭教育素养较低,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利于情商的培养,也会让他们因为情商不够而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儿童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落后的地区,儿童情商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儿童长大后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落后是现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影响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

  而且,家庭教育观念不足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就是由于家人教育观念不足,家庭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也不会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才能更加重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置办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同时,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儿童情商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带来的影响

  儿童善于模仿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容易引导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这样也不能给儿童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也不会有更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素质来教导儿童,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儿童从小就会养成一些坏毛病,严重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所以,家长自身缺乏素质会使得儿童严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影响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样就会从小给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并且让孩子从小都接受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生活,这样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从而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从小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会接触到良好的东西,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让还是更好地培养情商,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生活环境也会给儿童情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智商,同时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当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以及家长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并且家长自身的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启示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教育观,这样才能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庞国斌.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唐维国.家庭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2)79-83.

  [4]徐福荫.家庭教育方式创新与多元发展[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董亚芬.家庭教育的影响[J].外语界,2003(1).

  [6]裴秋艳.对家庭教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1.

  [7]卢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13(9):91-97.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7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而家庭教育方式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原因和改善策略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家庭教育

  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良问题首先便是难以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是广所周知的,可是小学生基础知识不多、学习自觉性也较差,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仍然难度很大。其次便是上课铃响心却难以收回,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通常会在课间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追逐打闹使得情绪和身体都很难再短时间内得以平复,等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很难把心及时收回到课堂上来。

  2.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听课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周遭环境、事物的影响,容易做一些小动作、东张西望严重影响听课效率;其次是课堂上的发言情况,有些学生对课堂提问表现的极为积极,有些学生对答案没有信心便悄不吱声,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可是胆小要么不敢举手要么回答声音很小;最后是与同学的课堂合作情况不好,如今小学生中基本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

  3.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小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家长都会陪在身边,帮忙看、读题目、叮嘱他们字迹不要潦草或者坐姿要端正之类的;二是小学生几乎不会自己去检查作业,这个学习环节都是家长来代替完成;三是小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的小学生回家写作业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离开电视机自觉的去想要完成家庭作业。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个孩子其成长发展的情况怎样,很大情况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但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来,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孩子们面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坏习气,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是自己却没有带好头,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分宠爱孩子,不利于之后吃苦耐劳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家长的文化程度

  直接监管孩子学习的家庭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那么对于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是他们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陋习,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肯定会是很大的。父母亲外出打工无法监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这已经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留守儿童”在此一方面的学习问题较为突出,他们的学习通常是在爷爷和奶奶的看管下进行但这个阶段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高的并不多。

  3.家庭精神氛围的影响

  虽然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家庭中的精神氛围也事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家庭精神氛围即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融合而表现出的一种整体家庭风貌。这种整合后的精神氛围对整个家庭之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处于小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中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三、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很多家长便想错误的认为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监护责任,而孩子的教育责任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其实,相比于学校与老师,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虽然小学生大部分的是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可是父母与家人才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孩子对生活学习中很多事情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自己的父母得知的。所以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成长的避风港,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此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中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其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一个生活在充满陋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会被家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养成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坏习惯。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

  孩子学习教育不仅仅是校方的责任,家长需要对学校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布置的工作全力配合,全力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平时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达到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的局面。

  四、小结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不遗余力的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出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2]刘晓燕.从家庭学习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教学研究,2009.6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8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进城务工,众多小孩成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弥补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影响与对策

  家庭教育是现代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了进城务工,众多的留守儿童正面临着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在智力、道德、心理、认知等方面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会让他们在成长路上向善向好。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时代环境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照顾、教育,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逐渐变得敏感、脆弱、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向大人反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也将变得更加不可调和,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是极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的。

  2.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人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个体才会成长的更为完善,也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多数是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培养下长大,老人过分的宠溺或者教育失当,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儿童时期是人的各项能力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陪伴,没有受到应有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大大的受到影响。以至于很多小孩不懂得如何接纳他人、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以致在进入青少年阶段之后,常常因为叛逆、莽撞而多走了很多弯路,甚至不少青少年还辍学、进少管所,可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儿童、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策略

  1.调整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要想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得以弥补,打破城乡壁垒,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首要任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镇上学难是儿童被留在农村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多方资源,减免借读费,降低收费标准等,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举措。

  2.加强监督引导,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是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进行弥补,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引进优秀的教师、配备应有的教学设备、修缮校舍、扩建操场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依靠青少年保护组织,将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列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扶贫助学、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犯罪等工作,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成长,并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公平和谐的校园中培养健康的身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他们甚至认为自己进城打工挣钱是对孩子负责的重要体现,没有意识到关爱孩子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相关青少年儿童保护组织与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农村家长工作,让他们及时关注儿童的成长并给予关爱,重视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与增进与儿童的感情,了解子女的综合素质等。可以采取电话、短信联系,还可以进行逐个宣传教育等方式,保证家长与监护人、与儿童多进行沟通,让小孩从小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共创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培养社会人才,更是要从小孩抓起。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因此,社会各界要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父母也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应选择就近就业,以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化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

  【2】郭妍.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6).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9

  【摘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协作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当合格的家长。

  【关键词】摇篮;家教;习惯;自立;协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尤其是幼儿,模仿性强,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孝顺媳妇出娘家”,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笔者就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和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家教应从幼儿做起

  “要发家,看娃娃;要丰收看青苗”。一点不错。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哲理颇深。它说明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英国的思想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号称世界第一学府的哈佛大学,培养出大批的专家、名流,他们都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成为大发明家、作家、诗人、总统,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巨星。在他们身上勤奋、刻苦、乐于奉献、治学严谨,早已习以为常,身上都充满魅力,都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称,他的成功是源于幼儿园,得益于良好的幼儿教育。从古至今,从外至内,太多的案例可以说明家教是第一位的,而良好的家教要从幼儿的抓起。

  二、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基础抓起,从0开始。比如:幼儿进餐不会用筷子,就让他自己用小勺,不让就别喂。父母用适时进行鼓励:“宝宝长大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这才是个乖乖仔!”放学了要把书包放好,自己的衣服、鞋袜、玩具要自己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要别人代替。自己的用具、用品自己存放,放得有条有理,这就是文明的行为和习惯。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家长,是明智的家长。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从能生活自理开始学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不会做家务的要强得非常多。孩子写作业,家长要监督、鼓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完作业,让其自己整理、检查,装进书包。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小培养勤劳的习惯;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精致。久之,就养成了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习惯

  刻苦读书、勤奋好学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实际是在培养孩子一种可贵的品质,在培养孩子坚强,坚韧,持之以恒等他们长大会成才中必要的良好品质。而正确的发音、规范的书写,流利的吟诵,动听的儿歌,都要从基础培养起。从小就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这样长大后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让他们懂得知易行难,任何成功和进步都是用双脚走出来的,用双手做出来的。作为父母一是首先自己做出样子,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孩子学习的时间,父母如果有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也学习,不但能享受和孩子共处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是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二是要及时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孩子年龄较小,发生在身边的好多事情也学不清楚,他们自身的行为自己不知道对错,所以一定要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多了解,要互通“情报”,要做到孩子的言行家长心里有数,心里有底,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教育孩子养成刻苦、勤劳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交往、协作能力

  优秀的家长,总是鼓励孩子广泛交往,多交朋友,让小朋友来家做客,共同享受愉乐游戏;为小朋友庆贺生日,分享蛋糕,分享成长的欢乐。带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出游,在游玩过程中引导孩子协作能力,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作为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掌握孩子思想的晴雨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家校联手、及时纠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大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家长应“教他们多游戏”,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天生,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和天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事实告诉我们:“民主的家庭孩子们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成功率高;专制苛刻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创造性差,养成懦弱、胆怯、自卑、冷漠、孤僻等不良习惯。要鼓励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他们协作、合作能力,这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家长应积极上好家长学校,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创新,东方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加紧进修,不妨报名家长学校,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全新的教子观。不学“虎爸”、“狼妈”,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子女,用教育智慧启迪子女,用模范行为带动子女,用改革发展中的典型事例,英模事迹鼓励子女,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创新、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欢乐成长,家园联手,双管齐下,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2]刘晓燕.从家庭学习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教学研究,2009.6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10

  摘要:青春期子女的性格发展深受家长沟通方式的影响,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较重视言语沟通,而对于非言语沟通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非言语沟通方式的概念及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在家庭教育中不当使用非言语沟通可能会对青春期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家庭教育;子女性格

  自古以来,家庭中的沟通都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和相互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研究证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的性格有重要影响。近10年以来,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家庭教育书籍大量出版,一些细分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在大中城市开设,大多数家长对言语沟通的关注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家长对非言语沟通都缺乏认识,更谈不上重视。这不仅会影响言语沟通的效果,还可能对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的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推动家长了解非言语沟通,使他们足够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使用非言语沟通,这是摆在家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类型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换信息、交流思想、说明观点、表达需求、阐明意愿、增进理解、融合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

  ①沟通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非言语沟通则是指人们利用语词以外的其他方式的沟通,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姿态及语调语速等是常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近10年来,结合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学者甚至提出应将沟通中双方散发的气味、出汗等都纳入非言语沟通的范畴

  ②因为这些生物信息往往也传递出人们的焦虑、紧张或喜悦等心理内容。

  (二)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最为重视言语沟通,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是最能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的方式。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脊椎动物的语言在沟通中只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交流中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非言语媒介传递,人们往往会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非语言沟通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者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的作用。

  ①可见,非言语沟通对我们的影响力远大于语言。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一是他们喜欢夸张的身体语言,沟通时使用这种方法可加深他们的印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二是他们对于非言语沟通更加敏感,比童年期儿童更会分辨不同的非言语沟通中潜藏的信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应该注重非言语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方式,向青少年传达信息。

  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对青春期孩子性格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般年龄在35-45岁之间,他们往往事业有一定基础,是单位或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力量,整天忙碌于发展事业;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步入年老多病,需要照顾的时期。另外,一些家庭还面临二胎生养的问题。工作需要努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需要照顾,这些大部分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因此难免有时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不自觉地对孩子表露出不耐烦或厌烦。而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天生有一种孺慕之情,这种情感大部分时候都表现为依赖和亲近,很多时候孩子会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与父母交谈。但是,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些话题的交谈并无价值,对他们想要达到的沟通目标没有帮助,因而在沟通过程中无意识地表现出面部表情僵硬,眼神游离(面部表情),两手抱在胸前(姿势),语调懒洋洋(语音语调)等,传递出对孩子的话并不在意、更不感兴趣的信息。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最为敏感,长期被家长这样对待,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谈话内容无法使父母感兴趣,会把过错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或者是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不好,所以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再也不愿与家长交流,关上了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大门,更糟糕的是,他们还会对自己做出消极评价,产生自卑心理。

  (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变得胆怯,沉默寡言中国家长大都采用严养政策,对于孩子犯错更是信奉“棍棒底下出人  才”的理念。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有时为了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对孩子一顿打骂,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常年在棍棒下生长的孩子,大都做事优柔寡断,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害怕犯错而畏畏缩缩。有些家长虽然不采用体罚,但却对孩子语气严厉,表情凶恶,把教育孩子当成了骂孩子。这种做法虽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但却会使孩子面对家长时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反对家长。青春期孩子处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在自我意识上会有快速的成长,而体罚和恶言相向都会使孩子畏惧表达自己,为了避免受家长打骂,他们往往会选择缄默。久而久之,他们在性格上也变得胆怯,沉默寡言。

  (三)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失去自信和做事的兴趣中国家长总是认为表扬多了,孩子会骄傲自大,所以鲜少对孩子表达肯定和赞许,更鲜于用摸摸头、竖大拇指等动作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⑤殊不知,长期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丧失对挑战和优秀的兴趣。其实,只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对他/她竖起大拇指,或者鼓鼓掌,向他/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家长并不需要说出“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接收到家长传递的信息,获得成就感。

  三、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

  由于以家长为对象的家庭教育培训长期缺位以及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知不足,中国家长对于非言语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几乎一无所知。近年来,一方面随着非言语沟通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成为一个跨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必将推进全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而另一方面,80后家长群体感觉到了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学习,一些商业机构也开始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并在课程中设置了非言语沟通的内容……这两种情况必将推进中国家长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理解和实际应用。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呢?首先,在孩子发言时,父母应及时调整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营造出真心倾听的氛围。孩子愿意主动倾诉,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而在孩子倾诉过程中,父母也要对孩子传达出自己在认真聆听的信号,例如,在孩子开始倾诉时将身体正面朝向孩子,头部正对孩子,表明自己愿意关注孩子的说话;在孩子停顿时用点头的动作或期待的眼神来表明自己正在认真聆听;在孩子结束倾诉时,用鼓掌的方式肯定他愿意倾诉,并用平实的声调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些非言语沟通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感到被接纳和认可,这是树立他们自信的第一步。其次,善于用非言语沟通表达认可,有意识地避开使用非言语沟通的“雷区”。非言语沟通一般是自发的、下意识的,但并非不可以调控,只要家长多注意关注自己的非言语沟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通过学习和练习调节、控制非言语沟通,让它们与语言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赞美,它们就可在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学会用鼓励性的微笑与赞许的语言相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有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也要记得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握握他/她的手臂来传达支持的信息。同时,家长要避开语气严厉、冷脸相对等非言语沟通的“雷区”,尽量不要使孩子感觉到被否定或不被认可。最后,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在感到疲惫、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家长会很难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随时监控自己使用非言语沟通的过程。如果感到疲惫,就诚实地告诉孩子:“我现在感到有点累,但我对你的话很感兴趣,我们可否晚一点沟通?”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对自身情绪的监控能力,避免在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状况下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总之,非言语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不但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引导他们成长为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加平衡的情绪的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心理学必将对非言语沟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将能推动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并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使用这一沟通形式。

  注释:

  ①冯庚.沟通的概念及重要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0(25):2814.

  ②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③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④蒋贵娥,马圆.沟通———通向子女内心的桥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1):88-90.

  ⑤周恩建.浅谈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教育艺术,2005(9):11.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论文03-31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01-20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7-28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12-1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05

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12-07

有关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02-17

体育教育创新对学生的影响论文12-31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