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论文

2021-04-11 论文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构成的一种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深刻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我们的思维工具, 同时也是我们思想的直接反映。声乐是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它以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有声的语言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形象。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酆子玲指出:“声乐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音乐艺术范畴中,唯一直接运用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表达感情,塑造艺术想象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语言是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之上的由发声伴随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它突出的是语言和音乐共融的基本特征,所以在歌唱中的字腔是音乐化的字腔,这个音乐化的字腔运动的主要来源和依据是形成歌唱语言的本质,它决定了歌唱艺术第一感性的需要。

  语言对于声乐演唱来说, 是不可缺少的, 两者相互相成。语言在声乐的展现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歌词的创作上以及音乐创作、歌唱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声乐借助语言来表情达意,歌唱就是以声音来传递情感,以情感来打动人的艺术。无论是我国传统的声乐演唱,还是西方的美声演唱,都非常注重语言的清晰动听,都需要依字行腔,字正才能腔圆,这是一个贯通中西的语言与歌唱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首先要通过歌词去仔细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基调,不断在“依字行腔”上去苦下功夫, 才能将蕴含在歌曲中的不易记录的情感和思想情绪得以表露和补充,使潜藏于乐谱中的生动乐思得以充分挖掘,从而达到让听者融入其中,得到听觉上的审美享受。那么,作为一名歌唱演员,如何才能充分把握好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一切唱歌的技巧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应用。歌唱要求的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所以掌握咬字、吐字的基本训练是歌唱者的重要素养之一。下面笔者从语言在歌唱中的发声训练和演唱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语言在歌唱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在跟随教师学习声乐的过程中, 教师都要给学生做一些语言方面的训练,在演唱练声曲的时候需要特别注重声音的统一,一般都以a、e、i、o、u 五个母音来作为声乐训练,这几个单母音的发音有窄有宽,有靠前有靠后,所以成为声乐训练的基础。

  从笔者自己学习的体会中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e 音较容易发出来, 因为演唱它的时候喉咙要很宽敞,唱的时候略带a 的口型,但是e 毕竟比a 窄一些,所以要保持喉头和口腔的`宽度不变,将舌头略抬起,然后用气息将它送出;

  2、母音i 是最窄的,学习者在发音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喉头与口腔完全打开,并接近发e 的状态,前上下牙之间要留一点距离,再将舌面的中间抬起来,即就是i 的发声;

  3、母音a 是最宽的,也是最容易发出来的,但是学习者在发声的时候仍要带着e 的口腔状态,保持e 的舌头位置不动,再将上颚微微兴奋地抬起,用“打哈欠”的状态进行发声,这样的a就集中、明亮;

  4、母音o 是一个圆唇音,在发音的时候,学习者应该注意将舌的后部和上颚也略微抬起,上唇不动,将下唇带动下巴使上下唇之间形成了一道上弧形的空间,再用气息送出,这样的发出来的声音音色会很纯正、饱满;

  5、母音u 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带的口型,类似吹蒲公英的感觉,在眉心处想象出一个点,声音往点上送,笑肌微微往上提,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显得十分圆润。另外,演唱时人的语言器官在歌唱发声训练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的语言器官由唇、舌、牙齿和上腭等组成。运用这些器官的时候,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点,形成了各自的辅音和元音,也就构成歌唱的语言。在进行演唱时,咬字、吐字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动作比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要更加敏捷和夸张。比日常说话更敏捷是为了让演唱时咬字更准确和清晰,比日常说话更夸张是为了让元音或韵母更加艺术化而更通畅地发挥。所以说语言器官是歌者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人在进行歌唱时的感觉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完全不一样,它相对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声乐表演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自我意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反复训练,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情况,检验其是否符合歌唱时各器官运动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声乐演唱尤其是美声唱法中,更加需要体现母音的作用, 因为美声唱法十分注重声音的高位置,追求圆润、浑厚纯正的演唱艺术效果,强调母音的口形和咽肌的直立,会厌挺起来,将软腭抬高,将元音向上送到眉心处。声乐学习者在初学阶段就要注意不断培养发声和吐字的结合,掌握发声的各种技巧,这对声乐学习的帮助非常关键。

  二、语言在歌曲演唱时的重要作用

  歌曲演唱艺术的美体现在它的语言表现情感上,对于声乐演唱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是“声情并茂”。在每一首声乐作品的谱写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作曲家是根据歌词语言所提供的思想信息和情感意境来确定歌曲创作的体裁和风格等等的音乐表达,同时还会从歌词语言的组合规律和运动特点来谱写旋律的旋法进行。由此可以看出,作曲的情感源自于歌词本身语言的情感。歌者在进行声乐作品演唱时,歌曲感情的抒发是基于对歌词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后再展开想象而进行表达的,所以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歌曲作品内容的创作背景及意图后,才能通过声音的演绎唤起自身和听众的共鸣,在演唱的歌声中把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只有把握住声乐演唱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歌者也同样只有把握好语言才能更好地进行演唱。在实践中演唱作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是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及语调色彩,声乐教育家余笃刚先生指出:“只有掌握了音节的结构特点,才能在歌唱时通过辨字审音准确完善地依字行腔,做到出字、引长、收音、归韵和谐适度情真意切。”中国传统声乐理论认为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关于咬字、吐字的技巧在古代文献中论述比较多,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已尽,然后再出下一个字,则字字清楚。”下面笔者以歌曲《我爱你,中国》这一作品为例谈谈自己的演唱体会。

  歌曲《我爱你,中国》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是电影《海外赤子》里的一首插曲,是一首词、曲、唱都十分经典的名曲,成为久唱不衰的精品佳作。这首歌曲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子式的乐段,速度自由,音调明亮、高亢。第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发“百”[bai]这个音时,b 是字头,a 是字腹,i 是字尾,保持“ai”的口形状态,舌头放平,发音时舌头向硬鄂升起,发音后呈现出“i”的口形,然后在接近“i”元音的时候就结束了,接下来吐“灵”字的时候,演唱者要保持在“ai”的基础上,舌头的变化搭上“i”这个音就可以顺利完成,下面的吐字都是依照类似的方法,只是由于字音的不同,在腔体上作一些变换,这些变换主要是依靠母音去调节。在演唱的时候,必须要求声音的连贯、统一,母音一致,咬字清楚。第二句高音在re 上,演唱的时候要保持一种微笑状态,用叹气的方法使下巴保持向下,声音尽量靠后竖起来,发出高音的“爱”这个字的音,用“a”的状态,笑肌向上提,发“ai”的音口腔要打开,鼻腔兴奋,小舌向上提。在最后的结尾段,曲调起伏迂回,最后一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其中“国”字的音高在小字二组的fa 上,“国”是一个半开口音“guo”如果以日常说话的状态去唱这么高的音,是难以唱上去的,所以演唱者除了要加强气息力度,加大呼吸的深度外,还应将这个母音稍加变形来唱,也就是让它去靠近某个比较容易演唱的母音,这个“guo”如果尾音唱“uo”,声音就不能自然的出来,而是有一点靠后的感觉,并且喉咙也容易用过多的力量。因此,要把它尽量靠近“a”母音上去唱,去寻找打哈欠的感觉,这样声音比较容易产生共鸣,无论是唱闭口音、半闭口音、半开口及开口音都不应该按照开口的状态去咬字、吐字,尽可能保持“圆”一点发出每一个母音,这样就能使自己演唱时较为轻松,也使声音听起来也较为自然、圆润。这首歌曲的语调色彩情感饱满丰富,旋律起伏得当,演唱时要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抒发对祖国母亲美好明天的向往。

  综上所述, 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实践证明,只有解决好语言关,才不会影响唱歌者的艺术表现和歌唱能力的正常发挥。我们面对一首作品,常常是通过歌词去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首先是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歌词,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涵,形成内心鲜明的具体感受,然后把握内在的情绪变化、语气轻重、强弱对比,从而巧妙构思,精心布局,准确酝酿情感艺术的表现形式。反之,演唱时没有语感的力量,缺乏乐句的处理,缺乏激情,那么剩下的只有声音,也就平淡了,没有感染力,就不能与听者的产生共鸣。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地对歌唱语言进行训练,掌握好语言的发声、情感表现和母音的发声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歌者,才能使我们演唱的歌曲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论文01-10

谈低音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论文09-11

谈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教学论文)12-06

态势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论文08-10

试谈审美教育在认知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1-02

谈小学歌唱教学轻声唱法论文02-06

谈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及运动干预的影响论文11-02

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10-06

如何让幼儿在活动中歌唱的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