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思考论文

2021-07-07 论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必要条件。

  一、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能让我更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没有结束的过程,关键就是学生的提问,也就是学生的思考。每节课后,学生的困惑仍然存在,这是应该充分重视的学习状态。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拯救被压抑的激情,要求学生用头脑去学习。在实践中,我选择的突破口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困惑提出来。

  由于长期的磨合,我的学生渐渐习惯了通过提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提问让我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全新的学习状态。最初,浅层次的提问比较多,大多出于对历史情节的好奇,到后来,提问开始反映出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开始提问的风气也不浓,敢于提问的学生也不多。现在,提问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提问中,他们开始关注历史学习的方法,关注老师讲解的合理性,讨论教科书陈述的科学性。因为发现了问题,他们开始争论,有的提问已经对我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学生没有论据,因此而求援于老师。因为一个推理而困惑,又因为一个困惑而期待,这个提问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起点。

  2.能让我更为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学生的提问也改变着我的教学。学生提问水平参差不齐,要求深浅不一,涉及的知识内容飘忽不定。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前的一些积累已满足不了新的求知,弄不好还要出笑话。在这些问题的“催促”下,我不得不大量地阅读各种门类的不同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我的教学也因此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还不得不深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合理性。学生的一个提问,可能意味着一个知识体系的漏洞,看似肤浅的问题,可能会揭示出教学过程的失误。

  其次,学生的提问也不断地修正着我的教育理念,使我意识到:疑惑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问题提出来才能成为质疑能力。因此,不仅仅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由于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个提问,要探究、讨论并回复,要让学生感受到因提问而得到的收获和喜悦。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实效。

  二、对课堂教学有效的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一切都源于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在我看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一般先是通过交流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经过讨论达成集体共识;讨论的过程又重在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变“势单力薄”为“人多智广”。具体做法是:

  1.有效组合。长期的实践证明: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帮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同时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性别协调及性格互补。

  2.别具特色,各司其职。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我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总会让他们先为自己的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希望在组名的感召和激励下,能够吸引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几年来,我的每届学生都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2007届的'“群英”、“神话”、“无双”等到2009届的“天道酬勤”、“六鼎记”、“六锅头”、“一塔湖图”等每个组名都不同凡响,别有新意。

  这些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当然,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策略是: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对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思考

  课堂教学,有“教”有“学”,大部分老师往往强调“学”的高效,而忽视了“教”的高效。那么,如何使“教”既高效,又使“学”高效呢?我的经验是:学案教学。

  导学过程由教师课前设计好本课导学内容。当然既要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又要体现本课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导学的内容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导学案既可以提前发给学生,也可以当堂发给他们,这视需要而定。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间进行分享学习,各组之间有异议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予讲解,最终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由于初中科目多了,每天八节课,每节课有不同的作业,大脑再清晰的学生偶尔也会忘了某科留的作业,所以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而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回到家,不仅可以对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时有据可查,而且作业就在导学案上,做完作业后,让家长签字,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足迹,会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同时促进家校的合作、交流,这样能不使“花朵”开得更鲜艳吗?

  作为普通的一线老师,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做主的课堂。我们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把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扎扎实实地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也许,当你的“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

【对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论文01-21

体育高效课堂的探索与思考论文03-02

有效评价课堂教学论文07-20

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教学论文05-07

声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探析论文07-21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论文10-15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01-25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论文)12-06

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思考论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