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育论文

2021-07-03 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提出思想重视是前提、理解内涵是基础、完善体系是重点、加强实践是关键、实施认证是保证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严峻挑战。教育技术能力己经成为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强化教师的现代教学意识、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的能力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输出主渠道的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如何改革现行教学模式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未来教育的要求,是当前师范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于如何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笔者结合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分别从观念、内涵、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5点对策。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教师素质

  1、思想重视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重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前提。对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在高师院校的实施程度。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母机”,以培养未来教师为己任。是否能够为教育领域输送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是判断高师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师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来培养未来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对师范生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大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力度。为此,高师院校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增加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配置优秀的专业教师,开展经常性的旨在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活动。

  2、理解内涵是基础

  科学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关于教育技术能力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一般认为,这个能力包括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其实,这4个方面构成一个人的教育技术素养,己经突破能力的范畴。因此说,与其说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倒不如说是教育技术素质的培养,这样表述才更贴切、更科学、更合理。笔者认为,在这4个方面中,意识和态度是条件,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应用和创新是核心,社会责任是方向,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人教育技术素养的综合体系。

  意识和态度是一个人对教育技术认识的体现,直接影响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形成教育技术素养的条件。知识和技能是形成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根据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来运用教育技术,从而形成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和创新是把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等。这几方面的能力,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最为重要,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指的就是整合能力的培养。社会责任是对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技术的方向的规定。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整合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其他几个方面是教师教育技术素养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整合能力服务的。因此,要以整合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重视其他几个方面的配合,做好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工作。

  3、完善体系是重点

  当前,完善高师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点。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能仅仅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而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教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指的是目前大学里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课程。对于师范生而言,这门课程还是形成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有可能形成教育技术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课程。要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设计和组织涵盖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的课程内容,这样可以使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很好的联系和衔接。当然,强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并非是说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等同于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而应是更基础、容量更大、知识更丰富的课程。

  课程教材教法是向学生传授本学科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的课程。这是形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强化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师范生不仅能掌握有关学科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能,还初步养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实现这些教学思想的素质。也就是说,具有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具体课程整合的能力。

  4、加强实践是关键

  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总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然而当前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特色的教育技术课程变成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验为辅的教学形式,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变成一句空话。加强实践应注意以下问题。

  4.1增加实践的时间

  不仅要增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课时,改变传统的2+1课时安排惯例,同时在系列课程的理论讲授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机会,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4.2采用多种实践方式

  可以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到中小学见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所学专业出发,提出研究项目,基于项目组织教学活动和安排教学任务,为学生创造充分使用和展示教育技术能力的机会;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组织课堂、课中、课后的网上活动,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教育技术应用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见习,加深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认识。

  4.3重视与在职教师的交互

  当前,许多学者都非常重视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但是,他们仅仅重视在同一层次学习群体间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之间也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各有所长,师范生在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方面具有优势,在职教师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比较突出。同时,不论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技术素质。为此,可以利用现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中的BBS等工具,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最后,还要重视和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5、实施认证是保证

  实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认证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保证。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资格认证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有力保障,具有评价、考核和监督控制的作用。当前,我国对“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认证还是空白。这既影响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系列课程的积极性,也造成师范生以后不得不面对重新参加资格认证考试的尴尬局面。为此,在师范院校推行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认证是当务之急。结合当前情况,一方面可以在教师资格考试里增加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为师范生发放由教育部认可的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作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证。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既要重视教育技术能力在师范生素质中的作用,更要正确理解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构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体系,发挥多门课程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发展问题的思考的论文02-18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02-18

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12-07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12-31

体育教育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论文11-29

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论文07-27

培养幼儿能力的德育教育论文01-24

浅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育论文07-12

音乐教育与音乐能力的培养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