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片的剪辑节奏心理学论文

2021-06-17 论文

  随着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宣传片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占有地位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利用节奏剪辑出受观众欢迎、满足观众心理需求、让观众产生心理共鸣的健康教育宣传片。让广大剪辑者了解除特技技巧外,还有片子的节奏更能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

  健康教育宣传片与一般的医疗电视广告专题片不同,它有一定的表象系统,可以称之为形象化的科学教育片。它的特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许多健康教育宣传片,都是在环境、专家、技术、资料背景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人文关怀的画面,就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从生活的侧面去传达健康教育的服务宗旨,变说教为事实,变灌输为启迪,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要想获得传播的成功,“传播者”和“受众”是密不可分的2个因素。如何把枯燥无味的健康教育原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电影语言变成通俗易懂、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则成为每一位剪辑者最关注的问题。

  剪辑者需要让每一部健康教育宣传片都有自己的节奏,它关系到剪辑出来的作品是否流畅,冲击力是否强大,对观众是否产生心理影响。镜头的剪辑,根据其宣传内容的要求,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心理合乎逻辑,将许多零碎的画面片段串联成一个有节奏的整体,从而起到引导、规范观众注意力,支配观众思想与情绪的

  作用[ 1 ]。

  如何“剪”才能表现出明显的节奏感?我们需要根据健康教育宣传片的主体内容更多的尝试不同的剪辑点和剪辑方式,以便迎合更多观众的“阅读”要求。

  “节奏感”是在节奏客体作用下,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通过神经中枢协调统一支配生理机能准确地完成符合节奏律动的肌肉或肢体动作技巧的能力[2]。在人们的感受中,一般情况下,长镜头或相似景别的剪辑造成慢节奏,而角度和景别变化大、运动速度快、短镜头快速交替造成快节奏。镜头长,在单位时间内的镜头数量少,剪接率就低。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的影片,剪接率差异很大。

  1 节奏过快会产生视觉疲劳

  镜头长度的运动,所形成不同的视觉节奏,可以最终影响观众的心理感受和情绪节奏。假如镜头越来越短促,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断增加的紧张、激烈。但是,剪接率过高,震惊感尚未开始或仍在增进时就被切断,同样不能造成积累效果。

  例如,现有的不少健康教育宣传片常常把镜头切的很碎,例如,往年专业性极强的重大重点疾病宣传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访谈或是多人开会的场景,剪辑的手法是谁说话就给谁镜头,而且基本上近景或者特写居多。这种镜头来回切换的片段,就算再碎也对观众的眼睛产生一种视力疲劳,并没有跳跃感。例如,家住在一个环境优雅的半封闭小区,突然有小贩路过用扩音喇叭叫卖,人们多数对他会极其反感,但是家住临街的人们对市场长期的叫卖噪音就有些习以为常了。同理,人的视觉也有这个功能——视而不见。

  2 节奏过慢会产生空洞心理

  “熊猫直播”是国人接触的最火热的慢节奏的电视,节目组在基地内设置了28个摄像头,对大熊猫的生活动态进行24小时直播。观众都能看到些什么呢?大多数时候,熊猫在睡觉。偶尔,它们会打打滚吃吃竹子。如果运气好,能围观到它们打群架——这已算是直播的最高潮。花一整天看熊猫吃喝拉撒?不少年轻的上班族认为,很有趣,因为可以缓解平日繁忙时的紧张情绪。但也有人认为此举很无聊。

  我们可以把这个节目看成是一个拥有“超长镜头”的慢节奏剪辑,没有精美的后期制作,与追求效率、速度的现代社会似乎格格不入。许多人认为慢节奏一方面可以填补内心的情感空白,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舒缓减压、放松心情的作用。但这种镜头是否真的可以帮助减压还不得而知。在多数的讲座类健康教育宣传片中并不能使用这种慢节奏剪辑。例如每期的《辽海讲坛》,往往要用一至两个小时的半专业性语言才能将某种疾病的大概内容向观众讲授清楚,而多数的观众并不是医学出身,对疾病的专业性名词理解能力稍差,如果单纯的用专家的长镜头讲座,会让人从兴奋度中逐渐下滑,镜头直接的组接就不会产生积累的效果,节奏拖沓、沉闷,其剪辑的调子总值就趋于零。所以,我们做剪辑的过程中会加入观众的反应镜头与知识点相关内容镜头。

  3 配合音乐节奏有的放矢

  我们剪辑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叙事中使用的镜头及镜头的长度和剪辑点跟音乐的节拍是一样的。先确定视频的主要叙述顺序,然后选符合主体的音乐,根据音乐整理素材,有目的地进行不同景别画面的组合,使视频配合音乐节奏进行润色,节奏强的地方就快速切换视频,节奏慢就慢切换音乐通过音乐编辑剪辑,音画合成之后节奏点要能够吻合,这便是心理活动所产生的节奏的共性。例如活动类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多数是以展示、咨询、义诊、表演、发放知识手册和宣传品等形式为中心内容,多组重复性内容的镜头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在剪辑的'时候选择节奏性强的音乐,根据音乐的段落起伏将重复性镜头进行重组,最终完成一个富有动感的活动类宣传片。把握好节奏,就是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一部完整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在全片中的节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张有弛,有的放矢。

  心理学对剪辑工作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宣传主体总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是作为社会要求的代言人而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宣传对象接受了宣传内容,也并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3 ]。所以我们在制作健康教育宣传片时,首先要让自身去理解宣传内容,再运用技术手段让宣传片产生的节奏更富有感染力,力求从情绪上感染观众,让观众进入到宣传片中,从而产生内容的互动及内心的共鸣。

  我们是健康教育的宣传者,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出去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通过语言、图文、形象化、电化及时间教育等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运用人际传播的技巧进行健康教育[ 4 ]。无论我们的健康教育宣传片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播出,我们都要遵循它的基本规律,发挥它的长处,不断研究,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让观众满意的健康教育宣传片。

【健康教育宣传片的剪辑节奏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课程的论文06-21

积极心理学对兵官健康教育的运用论文06-22

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21

动画影片节奏的心理学功能探析论文06-20

和声的节奏论文04-25

职业教育剪辑之蒙太奇分析论文06-28

心理学理高职院校健康教育课论文06-21

分析心理学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论文06-20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阅读答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