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美鉴论文

2018-07-14 论文

  篇一: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

  材料作文“发现美”素材运用指导

  江苏省盐城中学 刘红

  【仿真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代学者林庚先生说:“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要像孩子那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和美。”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是“黎明的感觉”,每天睁开眼睛看到黎明,就像获得新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写好这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细读品味材料。材料的三段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葆有天真和好奇,努力发现世界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和美好。林庚先生的话重在“发现”世界的新美;川端康成先生在凌晨四点人们都熟睡的时候,看到海棠花依然开着,爱怜地形容为“花未眠”;梭罗提出在平凡的生活中要有“黎明的感觉”, 每天获得新生。我们细读材料,要聚集三个材料的要点,概括出材料的要旨。

  角度一:可以从“诗意地活着”的角度去立意。

  诗意地活着,是相对于“过分追求物欲”“功利地活着”而言的。这个命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可以针砭时弊。诗意可以是一杯香茗,可以是一缕花香;可以是一卷在握,可以是雅乐相伴。人如果能够遏止物欲,精神世界就有更多的自由,能更多地看到世界的新和美。“诗意地活着”,包含以下内容:更多精神追求,注重文明品质;热爱和维护生活中的美好;有环保意识,珍爱生活中的拥有;为世界创造美

  选材小贴士:选这个角度的素材,可注意正面和反面的事例。反面的例子可能较多,如,当今社会,许多人认为物质愈多,生命的自由就愈多。无论城市或乡村,不择手段的攫利者随处可见,斗富比阔者大有人在……正面例子其实也很多,古往今来,许多人不羡名利,活出了高洁的人生境界。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诗意地活着、不为名利所累的高明之士,东晋的陶渊明、近代的李叔同、当代的钱锺书等就是代表。

  角度二:可以从“善于发现美”的角度去立意。

  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庸常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诗意和善感的心。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树着牌子:“慢慢走,欣赏啊!”都在告诫人们,要发现品味身边的美。善于发现美,对人生而言有何意义?这个问题值得思索。发现美,体会到美的存在,也就能珍爱生活,珍惜和保护美好的所在,也就能让人乐观面对一切,积极进取而奋发有为。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太多,古今中外都有。选材的时候,要注意分类,如发现自然之美,能写出自然之诗;发现人类创造之美,智慧和劳作成就文明之美(包含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发现人与人之间情感之美,情感是维系人与人纽带,使得社会和谐美好……写作时,宜注意区分类别。

  角度三:可以从“热爱大自然”的角度去立意。

  梭罗、川端康成和林庚先生都是自然之子。他们都用心灵关注自然之美,发现自然的诗情画意,探究自然的秘密,寻找自然的哲理。他们进而以自然的哲理来观照人生,启迪人们如何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之中,是人类的福分。人类要努力发现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适度从自然中获取,更多地要回馈和保护自然之美,让地球永远清洁美丽而不受污染,成为我们永久的家园。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有两类。一是因发现自然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如史铁生在地坛,发现地坛有古老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各种小生灵,自然和文化之美使他明白人活着应该如何面对困境走出困境。二是因为发现自然之美,进而用尽心力去保护自然的纯洁美好,这方面事例有很多。如环保人氏梁从诫为保护自然环境耗尽毕生精力。

  【高分素材】

  素材一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海德格尔

  “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季羡林

  素材点拨:这三则名言都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生活有应该有诗意的存在,应该发现世界的美,应该有心灵的追求。三则材料,前两则可一起用,后一则可用在心灵的追求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追求面包,而忘了水仙花,忘了看看自然的花朵,听听自然的风声,忘了内心的充实和灵魂的丰富。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论证的力量。引用的同时,可然后联系现实,用对比论证来针砭时弊。

  素材二 沱江水、石板街、吊脚楼、古长城,凤凰古城凭借着千年时光沉淀的韵美吸引着四方游客。凤凰原居民们,以此为傲,也以此为生。但如今,他们却希望时光回溯,退回到2013年4月10日以前。4月10日,凤凰古城对进入的游客收取148元门票。收费后,商业气息更加浓郁,自然之美日渐丧失。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体现人们对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镇的商业化“破坏”。凤凰,既有自然美景,又有历史文化内涵。怎样保护“美”,不是让它更商业化,不是过度开发,不以谋利为目的,值得思索。诗意的古镇,是诗意的存在,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保持那里人们的淳朴和善良,不能让世俗的逐利之风去污染那一方水土。而如今,建造伪仿古建筑,改造本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古迹,破坏自然美,各种商业化运作使“美”的景点渐渐失去本色,失去美感。

  素材三 “我总是被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英国著名环保人士、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在谈到她数十年的环保生涯时,首先想到的是孩童时期感受到的大自然之美。正因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她从平凡女孩成长为国际环保领军人物。

  图尔明的亲戚是植物学家,她很小认识各种植物和花朵。十二三岁时,她在埃塞俄比亚生活了一段时间,“这是片美丽的土地,我爱上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开始了解这里环境问题”。大学毕业,她重返非洲,做了大量环保工作。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可用于写“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文章。因为感受自然之美,把保护自然当作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人很多。摄影家奚志农因为热爱自然而成为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在拍摄野生动物的同时,为保护珍稀动作东奔西走,付出所有。

  【素材练兵】

  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

  吴小宁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提出一个概念,即“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黎明,看到天边的曙光,就像获得新生一样。

  “黎明的感觉”,真好!黎明,晨曦初露,鸟儿在树枝间啼出最清亮的声音,树叶在风中摇下晶莹剔透的露珠,花园里弥漫着杂草和花朵的清香,阳光金亮照在你的窗棂上……一切都充满生机,都拥有活力!走在黎明中,你会觉得世界是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可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说,他们已经很久、很久没看到黎明了。他们夜晚总是睡得很晚,他们在半夜忙着看电视看球赛,忙着上网浏览和陌生人聊天,忙着和人应酬敷衍,忙着各种使他们难以入睡的事情。他们甚至到凌晨才睡,于是他们没法看到黎明。他们的白天

  也很忙,喧嚣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欲望使他们像陀螺一样旋转,他们身心疲累,找不到宁静,看不到自然的美,没有了生活的享受。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停留片刻吧。在高速奔走时,停留一下,看一下自然,领略一下身边的美,感受一下周围的宁静。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他因为按时睡觉,能在凌晨时醒来,看到一株花正开得好,那朵花像有灵魂的,在夜间开放,静静地绽开它的美。川端康成很欣慰看到了它的开放,没有辜负它的美丽。花努力地开出“美”来,一定启迪了川端康成,人也要“开得美”,为世界留下些美好的东西。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吧。内心需求什么?是不是需求过多而总不安宁?是不是只求物质而胸怀狭窄?季羡林说:“真正的和谐是内心的和谐。” 物质当然是我们需要的,但是不能让物质把我们异化了。人享受物质还要享受精神,精神丰富心灵就博大。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赐予,你便会感激自然,也想着去创造些什么。胸怀博大,你便宁静而充满活力。

  该怎样让周围的人们警醒呢?周围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些吧。目光不要总落在自己身上,看看四周,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当你手中有两枝花,送一枝给别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坐在温暖的屋里,也为陌生的赶夜路的路人开一盏灯,为他照亮一段路。当你充满活力地赶路,遇到需要你帮助的人,为他伸出一双手,扶他一把,送他一程。为别人付出,你会找到你存在的价值,你被人需要,被人依赖,你活得充实,你看四周也就充满了阳光。 活着,每天拥有“黎明的感觉”,生活向你展现了它的美,你也会使生活更美。

  【魅力点评】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法来说理,别具特色。作者主张人们活着总要拥有“黎明的感觉”,诗意地活着,有心灵的追求,有博大的胸怀。观点明确后,他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对人们在物欲较盛的社会如何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条分理析地明确人们应该怎样做,摆脱生活的束缚,赢得心灵的自由。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富有哲理并有抒情意味,很有感染力。

  篇二:美学论文

  论“美”的社会性

  摘要:美的现象就是在现实中所呈现的各种美的形态及其各种各样的外观。依美的形态可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三种美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但都使得美能够更好地显现出来,并为人们所理解。 关键词: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美的社会性

  正文:美的存在是极其普遍的,具体表现为各种事物的美。不仅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而且在人自身,美都是广泛存在的。美的广泛存在及其向人们生活的渗透,构成了美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联。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自然只是“自在之物”。人类社会形成以后,自然与人类社会世界发生密切的关联,自然向人类敞开,自然美的显现成为可能。在自然界,美的事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如险峻的高山,汹涌的大海,漂浮的白云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鸟语花香,草木丛生等。自然本生的勃勃生机,万千景象给人以精神享受,让人心旷神怡。这些令人激动与让人流连的美的事物,使自然之美得以彰显。在这里,自然美主要是关于事物的线条、造型、体形、颜色、光线、声音和质地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构成比例与关系等形式美的法则。

  社会美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有人类创造的文化与世界的美,同时它也包括人自身的美。美从来都是社会性的,社会美显现在人类创造社会生活的全部历史活动之中。此外,美还与人吗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彼此虽有不同,却难以分离,往往体现为人类的生活美。

  但是美的典型形态存在于艺术领域,艺术美是艺术作品显现出来的美。

  而无论是哪种美,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社会性。为什么这样说,第一因为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人的审美活动与人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一样,不能脱离自然界。自然地理环境必然融入人的生活世界,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从而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宗教、哲学、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经济的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每一个个人身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审美观的集中体现,它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审美趣味既带有个体性的特征,又带有超个体性的特征。审美格调(审美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品味)都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都受到这个人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在这个人的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整个社会,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审美风尚(时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它体现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氛围。时尚的一个特点是影响面广,往往不分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也不分男女老幼。时尚的另一个特点是渗透力和扩张力很强。时尚的扩张和流行,对于社会中的很多人来说,往往要经历一个“装模作样”或“装腔作势”的过程。这种“装模作样”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上占越来越大的比例的中小资产阶层群众追随上层精英分子的生活风气的一种表现。在当代,这种社会大众掀起的追求时髦的运动,越来越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风气。时代风貌是一个社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所显示的相对比较稳定的审美风貌,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时代特色。

  自然美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见,最易见的美。它无需人的加工创造,只须人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和直观。自然美最先显现为田园之美。田园是人的耕种之地,田园提供了人生存的食物,人的生存离不开田园。它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不只是耕种,还有与耕种相联的居住。田园它集聚了人和万物,聚集了人的喜怒哀乐,也聚集了万物的生长和收获。田园里有春风秋月,夏雨冬雪,有播种的艰辛,丰收的喜悦,甚至也有失收的无奈。田园之美已不是单纯的自然美,也是文化的美和人性的美。

  如果田园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的话,山水则不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从田园走向山水,正如人从故乡走向世界一样,人从直接生活的自然走向了一个间接相关的自然,从田园之美走向了山水之美。人与山水的关系表现在山水的两重性上。一方面,山水远离喧嚣的人世,宁静无言,人们走近它可以忘却世俗的荣辱而享受到它的宁静;另一方面,人可在山中游走,在水间游玩,人与山水可交流对话,山水可成为人无言无害的伙伴。如此,山水也不单纯是以它的美吸引人们,而是向人们显现了生活世界的无限。

  自然美的显现之所以可能,离不开人的作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让自然作为自然显示出来,同时自然向人将自身显示出来。自然美的形式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包括了内容。这首先表现在自然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田园和山水成为了人的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其次自然是人的心灵的投射物。如龙凤和四君子集体心理创造出来的自然美。最后,自然美也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没有特定的内容,但它是有意味的。

  自然美具有的社会性由此,可见一斑,而社会美的社会性则更甚。

  社会是人,事,物构成的'整体,其等同于人类,文化和世界等。因此,社会就是人类的生活自身,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和世界。它是美的现实的显现之地。

  社会美体现在人格美,事物美和器物美。如果自然美是显明的,那么社会美则不是那么显明了,社会美的存在甚至是可疑的存在。这是因为社会美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甚至备受轻视。之所以如此,就在于社会美不如自然美那么明显直接,也不如那样典型、纯粹和完美。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美包含了人之美,人之美美在人格。无欲、人与物关系的解放和精神自由是人格美的基本特征。一个达到了人格美的人可以是无我的、有我的和超出自我的,这是人达到人格美的过程。无我阶段的人还是一个没有区分自我和对象,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有我阶段的人是具有了自我意识的人,将自己与世界区分开,分离开,将世界作为自我达到对象。第三阶段是超出自我的阶段,此时的自我是将自我与世界融合,人我同一,物我交融,它是真正的自我,超出了狭隘的自我,是一个智慧的自我。这时的人达到了审美的境界,实现了人格美。

  社会美除了人格美之外,还有人和世界发生的事件的美。人在生活世界里的行为活动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精神之间打交道发生的事件,它们也都显现出美。

  此外,各种事物本身的美也是一种社会美。物自身的美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聚集了人和事,是物的本性向人敞开和人的本性在物中显现。在此是物性与人性的显现,这样以后总既显现了物又显现了人的物就是美的物,物的美就是物性与人性显现的光辉。

  艺术美和社会美,自然美之间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关联。一方面,人与自然不单纯地是一种利用、征服、对立关系,而是一种伙伴关系,一种相互融洽的关系,它们同属一个共同的生态中,不再是遥远的彼此隔离的关系,而是越来越亲密的近邻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与艺术之间发生了越来与亲密的关系,现实生活也需要艺术了,如人居住、办公包括公共场所除了功能化,还要艺术化,至少要讲究艺术性的外形设计,实用不再是商品的唯一目的。因此,可以说,艺术美包含了社会美和自然美,又区别于社会美和自然美。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美的社会性是它们共同的纽带,共同构成了大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美学》——彭富春

  篇三:美鉴论文

  外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题目:乌菲齐美术馆及卢浮宫部分美术作品鉴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xx年10月28日

  乌菲齐美术馆及卢浮宫部分美术作品鉴赏

  摘要: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它的成熟和繁荣始

  于欧洲文艺复兴。而乌菲齐美术馆和卢浮宫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馆中藏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不乏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绝世的精品画作。本文则分别对其中的几幅画作作简单赏析。

  关键词:乌菲齐美术馆,卢浮宫,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目 录

  一.乌菲齐美术馆 ........................................... (一)乌菲齐美术馆简介 .................................. (二) 部分画作简介 ..................................... 1.《博士来拜》 ....................................... 2.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 3. 《维纳斯的诞生》 .................................. 二. 卢浮宫 ................................................ (一) 卢浮宫简介 ....................................... (二)部分画作简析 ...................................... 1.《晚餐时的农民》 ................................... 2.《美丽的女园丁》. .................................. 3.《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

  1 1 1 1 1 2 2 2 2 2 3 3

  一.乌菲齐美术馆

  (一)乌菲齐美术馆简介

  乌菲齐美术馆是世界著名的绘画艺术博物馆,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乌菲齐宫内。该馆以收藏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名作而蜚声国际,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文艺复兴博物馆”之称。如今,乌菲齐美术馆共有46个画廊,分为三层,收藏着约10万件名画、雕塑、陶瓷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大部分是13~18世纪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和雕刻。展品按时代顺序和流派陈列,从这里既可以看到意大利艺术发展的趋势,也可以概括地了解世界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各种流派。

  乌菲齐美术馆共有46个画廊,分为三层,收藏着约10万件名画、雕塑、陶瓷等。以美第奇家族历代收藏为主体,收藏有13~18世纪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名作。展品按时代顺序和流派陈列。镇馆之宝有:博尼塞纳的《圣母子》、马尔蒂尼的《圣告》、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达·芬奇的《三王礼拜》、拉斐尔的《金丝雀的圣母》、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提香的《花神》。

  (二)部分画作简介

  1.《博士来拜》

  《博士来拜》是达·芬奇的名画之一。这幅油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之时 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在这幅未竟之作中,画家不再以叙事角度简单罗列有关人物,而以激烈对比的构图和形象表现显示艺术上的创新:圣母、圣婴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周围的群众却以激动的手势环列左右,宛如人群组成的漩涡;背景上按精确的透视法画出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队也形成强烈的对照。在刻画前景人物、特别是围观的群众时,色调幽暗,让形象从阴影中闪出,一反15 世纪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力求幽微含蓄,在艺术手法上形成他独创的烟雾状色调。因此,这幅画虽未完成,却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探讨已大大超越同侪,预示文艺复兴风格的到来。

  2.《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这幅作品是受乌尔比诺公爵Guidobaldo II della Rovere的委托而画,可能是为了庆祝他在1534年时的婚礼。将原来有装饰的意大利大箱(cassone),一个传统的意大利式的箱(也称为保险箱或基斯,是最古老的形式的家具,作为结婚礼物。画中后面的女佣在翻箱倒柜(意大利大箱),显然是在寻找维纳斯的衣服。奇怪的是,鉴于其公开的色情内容,这幅画的目的是作为一个对公爵的非常年轻的新娘-朱拉诺来说,富有启发性的 “模范”。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幅作品表现出提香细腻描绘的功力与创新构图。画面前方横躺着一位身体匀称的裸体美女,画中的主角曾被认为是在威尼斯一位名叫Angela del Moro的有着很高收入的交际花,并且是提香众所周知的陪伴进餐情妇。她身后的一大面黑色布幕遮住了左半边画面,右半边则表现出室内的情景与空间。

  维纳斯的形象的塑造上,画家充分发挥了健美风格特色,着意于刻画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维纳斯丰满、自然、柔和、充满了女性的青春美。这幅维纳斯成为提香类似题材中的佼佼者。

  3.《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美第奇的别墅而作的,作于1485年间。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期艺术家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古代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

  二.卢浮宫

  (一)卢浮宫简介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首都巴黎塞纳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

  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二)部分画作简析

  1.《晚餐时的农民》

  这幅画作为路易·勒南个人的特殊画风,还多少显露出他曾向佛兰德斯肖像画家学习的迹象,即是说,人物的构图处理带有哈尔斯或伦勃朗等画家在群体肖像画上的特色。人物均衡地排开,面向着观众,不过农民形象都富有个性表现,比前辈画家画得更舒展一些。 路易·勒南在描写农民形象及其生活时,不作任何掩饰,恶劣的农村环境,贫困的物质生活,终年劳碌在土地上的老人、为了温饱而操劳的瘦

【美学美鉴论文】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之美佛经美学12-23

大学美学论文2500字01-28

大学生美学论文2500字01-28

大学生美学论文范文2500字01-28

丑与美议论文11-04

《周易》美学思想04-27

赞美学生的话04-03

我美,家乡美12-18

工作岗位中的自我鉴12-22

前车之鉴成语励志故事10-15

论文网络伦理现状与前景 议行政超越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