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与最后课件教案

2021-06-11 课件

  教学要求:

  1、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2、理解本文一步步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

  3、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要求

  1.回忆学过的鲁迅杂文

  2.词语解释

  处世金针:指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象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坏之彻底与迅速。

  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交流预习并导入

  (一)、回忆论雷锋塔的倒掉、白莽作<孩儿塔>序等鲁迅杂文的大体内容,小结:杂文有一种常见的写法,就是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赛马为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态度?(存疑,先看下文)

  1.“最先”与“最后”是两个概念,请谈谈你对其各抱何种态度?

  学生可能答:敢为最先,不甘最后。

  2.阅读课文,思考:

  (1)中国人对“最先”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2)中国人对“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 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然后分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最先与最后

  态度具体表现结果

  对“最先”怕“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怕出头)社会“不容易有改革”国民“日见其卑怯”

  对“最后”耻见危机作鸟兽散,遇困难中途放弃(缺韧性)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国家有难“土崩瓦解”

  教师小结讨论情况:从板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大体思路,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批判其“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鲁迅先生批评“不为最先”,或(敢为最先);反对“耻最后”,(也即提倡“不耻最后”)。

  二、具体课文分析

  1、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讨论发言。]

  (1)、第一段概括内容要点。(学生发言)

  明确:话题引入,国人处世。

  (2)、(国人作为“处世金针”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不为最先”。有何根据?

  (3)、“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处世金针了。”

  理解:“第一句”指什么?作者对国人的处世金针持何态度?或问:(“不幸”有何含意作用?)

  明确:指“不为最先”。“不幸”带有作者鲜明感情色彩,对之持否定态度。

  2、概括第二段要点。

  (1)、首句表达了什么含义作用?

  明确:国人持有“不为最先”处世金针由来已久、程度严重。(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说明:不好的事不做。]甚至于“不为福先”[说明:连对自己有好处的,也不肯先做。]

【最先与最后课件教案】相关文章:

最先与最后的读后感06-28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11-10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范文10-28

有关《最先与最后》读后感07-13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范文600字06-28

最后一根火柴课件03-31

最后一课优秀课件05-08

最后一头战象课件03-19

最后一课说课课件03-29